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有些人在重慶住了20年,依然是個遊客

遊客感

指在一個城市生活多年,

依然沒有理解那座城市的人

給人的感覺。

你是不是一個時常有“遊客感”的人?

雖然你, 從不對重慶夏天的熱大驚小怪, 重慶話專業八級, 知道哢哢角角的隱藏版老店, 熟悉10條以上公交線, 知道重慶3個以上同名的街道地名。

但是, 總有人突然在和你的聊天間隙冒出一句:你不是本地人吧?

如果假裝是本地人也算裝逼的話, 此刻你有一種尷尬。

萬事萬物都有套路, 最怕的是遇到你的套路別人都懂。

1

外地人永遠是外地人

菜園壩建興坡

外地人永遠是外地人, 即使有的人在重慶住了20年。

擠在公車上見過嘉陵江大橋的日落,

在夏天一會變蒸餃一會變冰粉,

在飯桌上被灌成酒鬼,

在茶館打換三張輸到哭,

過節去磁器口被擠死,

開車被各種摩托麵包公交卡到吐血,

在各種美食街好像和全銀河系的吃貨一起排隊,

打個計程車總遇到太近不去太遠也不去的師傅,

娶了個重慶媳婦在家講川普偶爾被“家暴”,

20年資深吃貨還時常聽到那句:

“你這種吃法非常外地人”!

2

骨子裡的重慶味道

磁器口

真正的重慶味道是骨子裡的, 伴隨著長大和變化。

有人躲在防空洞親身經歷過

重慶大轟炸的生死之間。

——劉大有

有人見過夜晚光影豪華燦爛,

四周卻空無一人的解放碑。

——張一白

有人見證朝天門是如何

被三個男人修築、改造和摧毀。

——吳景婭

有人從小在龍門浩長大,

如今的大塊水泥預製板曾經是兩條溪流。

——張川耀

有人創業、發達、搬家, 20年沒離開楊家坪。

——徐登權

有人從小在磁器口的碼頭獲得快樂,

看這條長街越陌生擁擠。

——呂岱

有人從小在大陽溝菜市場跟著父母買菜,

用零錢買了童年那些零食。

——沱沱

時光裡獨立書店聯手江小白髮起了一場叫《故城時光》的全民眾創, 124個重慶人, 每個人都寫下自己記憶的重慶味道。

20多萬字, 200多張真實的老重慶。 就像一個24小時營業的老茶館, 不同年紀的重慶人, 從一〇後到九〇後,

一張桌子, 一條板凳, 一壺清茶, 每人講一個TA心中的重慶故事。

《故城時光》

3

人人心中有個重慶故事

現在的石橋鋪立交, 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 有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轉盤。 印象中的那兒, 總是被來來往往的車子環繞著。 有的時候, 車子們像排隊等候發放果子的幼稚園孩子……

——蔣美玲《拼湊的記憶之石橋鋪》

電車從上清寺開出, 途徑兩路口、文化宮、觀音岩、七星崗、臨江門、解放碑、小什字, 最後到朝天門終點站。 開電車絕大多數是女司機。 不知什麼原因, 電車“辮子杆”經常脫離上面的導電線, 一脫離, 電車就停下了……

——半夜雞叫《兩路口印象》

戴前鋒攝 兩路口老街

從我家的小木樓往裡數,真是各色人家魚龍混雜,或在搬運隊拉人力車,或在街道作坊當工匠,或為煤球店開票的小店員,或為小食店的“跑堂倌”。與之相反,一些單位好的人家在十八梯就顯得格外的出類拔萃了……

——賴永勤《家住十八梯》

戴前鋒攝 十八梯

嬢嬢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李五的副食店門前的黃葛樹下,一邊磕瓜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說著誰家的三長兩短。一如往昔。這些都不算什麼,化龍橋的人氣聚集地始終還是橋頭三拖一的街邊火鍋店,每晚高朋滿座。人聲鼎沸……

——王星《化龍橋,再也不見》

戴前鋒攝 化龍橋正街

魚洞算是我住得最久的小城。那裡曾有過一條老街,是我時常惦記的地方。老街的名字就叫“老街”,如它的名字一樣,總之,就是一條大概有百年歷史的舊街道罷了。那裡的路都是青石板鋪就的,大概是因為摔了太多跟鬥,石板路上的青苔我都還記得一清二楚。……

——林妍《魚洞,我舊時的老街》

魚洞

清早八晨,黑黢麻恐的時候,從大坪支路經過地下通道去趕輕軌。那時清晨地下通道很黑,還有很多流浪漢住在裡面,每次往下面走我都很害怕,但是一到地鐵口我就不怕了,因為那裡總是有個賣雞蛋糕的嬢嬢在等我……

——羅楠雨《大坪時代》

大坪

白市驛以前是成渝古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場鎮,十分熱鬧,光是戲臺就有好幾座,只要有演出,就算摸黑,人們都會打著火把、提著燈籠從十裡八鄉圍攏來看戲。……

——周曉傑《白市驛與川劇結緣》

4

20年,為最好的重慶乾杯

江小白為《故城時光》推出的定制瓶

有人說重慶沒有厚重的歷史。如果只有北京、西安的帝國歷史才叫厚重,那重慶沒有。

有人說重慶不適合外地人定居。2016年重慶已經有外來人口150萬,重慶對外地人的吸引力可不僅是經濟環境。

“屋頂馬路”、“輕軌穿樓”、“樓內公車站”、“讓導航暈菜的立交”……外地人看重慶總是大驚小怪,真正的重慶人早已見怪不怪。

重慶已經變成形容詞,這很重慶。

重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你可以時尚,可以國際化,可以反潮流,可以復古,可以破壞,但你得接地氣,會過日子一點也不妨礙裝逼。

那些重慶味道的代表,江小白是其中一個。這個品牌可以青春表達,可以酷帥,又接地氣,貼近每個新青年的生活。

20年,為最好的重慶乾杯。

-end-

【廣告】

點擊閱讀原文,品嘗重慶味道。

戴前鋒攝 兩路口老街

從我家的小木樓往裡數,真是各色人家魚龍混雜,或在搬運隊拉人力車,或在街道作坊當工匠,或為煤球店開票的小店員,或為小食店的“跑堂倌”。與之相反,一些單位好的人家在十八梯就顯得格外的出類拔萃了……

——賴永勤《家住十八梯》

戴前鋒攝 十八梯

嬢嬢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李五的副食店門前的黃葛樹下,一邊磕瓜子一邊滔滔不絕地說著誰家的三長兩短。一如往昔。這些都不算什麼,化龍橋的人氣聚集地始終還是橋頭三拖一的街邊火鍋店,每晚高朋滿座。人聲鼎沸……

——王星《化龍橋,再也不見》

戴前鋒攝 化龍橋正街

魚洞算是我住得最久的小城。那裡曾有過一條老街,是我時常惦記的地方。老街的名字就叫“老街”,如它的名字一樣,總之,就是一條大概有百年歷史的舊街道罷了。那裡的路都是青石板鋪就的,大概是因為摔了太多跟鬥,石板路上的青苔我都還記得一清二楚。……

——林妍《魚洞,我舊時的老街》

魚洞

清早八晨,黑黢麻恐的時候,從大坪支路經過地下通道去趕輕軌。那時清晨地下通道很黑,還有很多流浪漢住在裡面,每次往下面走我都很害怕,但是一到地鐵口我就不怕了,因為那裡總是有個賣雞蛋糕的嬢嬢在等我……

——羅楠雨《大坪時代》

大坪

白市驛以前是成渝古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場鎮,十分熱鬧,光是戲臺就有好幾座,只要有演出,就算摸黑,人們都會打著火把、提著燈籠從十裡八鄉圍攏來看戲。……

——周曉傑《白市驛與川劇結緣》

4

20年,為最好的重慶乾杯

江小白為《故城時光》推出的定制瓶

有人說重慶沒有厚重的歷史。如果只有北京、西安的帝國歷史才叫厚重,那重慶沒有。

有人說重慶不適合外地人定居。2016年重慶已經有外來人口150萬,重慶對外地人的吸引力可不僅是經濟環境。

“屋頂馬路”、“輕軌穿樓”、“樓內公車站”、“讓導航暈菜的立交”……外地人看重慶總是大驚小怪,真正的重慶人早已見怪不怪。

重慶已經變成形容詞,這很重慶。

重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你可以時尚,可以國際化,可以反潮流,可以復古,可以破壞,但你得接地氣,會過日子一點也不妨礙裝逼。

那些重慶味道的代表,江小白是其中一個。這個品牌可以青春表達,可以酷帥,又接地氣,貼近每個新青年的生活。

20年,為最好的重慶乾杯。

-end-

【廣告】

點擊閱讀原文,品嘗重慶味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