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用電子圍欄拴住共用單車?臣妾做不到啊

即便有了科技加持, 電子圍欄說到底仍然是一個“圍欄”。 多位元業內專家均對電子圍欄數量及設立區域表示擔憂:如果電子圍欄的數量不足或者設點不合理, 最後就很可能變成了前共用時代的定點取還, 可那時候的共用單車, 還共用嗎?

本文共計3018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文 / 薛星星

對的, 真的是沒有體驗。

短短一年時間, 共用單車從無到有, 在極大地改變市民出行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同時, 也多被詬病侵佔公共空間、擾亂交通秩序。

今年4月份開始, “電子圍欄”開始成為共用單車界的新話題, 各地政府部門喜聞樂見, 甚至單車品牌是否具有電子圍欄成為某些地區的准入門檻。 一些第二梯隊的共用單車玩家以此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北京作為共用單車品牌爭奪的核心戰場, 先是在通州區全境試行電子圍欄技術, 之後又開始在東城的崇文門地區進行試點,

西城、大興、亦莊等地也在規劃之中。

尋叔帶著小表妹近日實地體驗了崇文門地區的電子圍欄, 發現“電子圍欄”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甚至, 有那麼一些雞肋。

想停進電子圍欄?沒那麼簡單

在崇文門地鐵站附近, 打開三家共用單車的app, ofo和摩拜均能在電子地圖上看到周邊以藍色“P”字為標示的停車區域, 小藍單車則無法顯示。 其中, ofo在放大地圖後可以看到藍色長條狀的電子圍欄區域。

但比較雞肋的是, 無論是ofo還是摩拜, 都無法對電子圍欄實現導航。 要想要找到停車位, 還得自己睜大眼睛在馬路上瞅, 遇上尋叔這種不太會看地圖的路癡, 找到車位並不容易。

地圖上電子圍欄的數量似乎並不夠用, 在崇文門地鐵站H口附近,

ofo地圖上顯示有三個停車位元, 摩拜有一個。

但是實際上, 在崇文門地鐵口H口的出口兩側, 各有一個電子圍欄。 長約十米、寬兩米的長方形白框內, 畫有白色自行車標識, 寫著“非機動車停放區”的字樣。 地面上嵌有兩個銀白色的方形發射器。 (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電子圍欄有此裝置,

基於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則無)

此前在媒體的報導中ofo曾表示, 使用者將單車停放在電子圍欄外時, 手機會收到“您把單車停放在了規定區域外”的短信提示, 當把車停在指定的白線區域內時, 會收到了“您把單車停放在規定區域內, 信用分+2”短信提示。

但就目前實地體驗的結果來看, 手機端並沒有收到任何短信提示。 現場的ofo工作人員解釋稱, 目前電子圍欄仍然處在測試階段, 測試完成後會收到短信提示。

換句話說, 使用者只能大體知道電子圍欄的位置, 並且就目前來看, 是否將車停入圍欄中, 並不會對用戶有任何的影響。

從使用者角度而言, 現階段崇文門地區的電子圍欄其實與普通的劃線式非機動車停車位無異。

尋叔在一處電子圍欄區域隨機採訪了10位元用戶, 其中有8位元均表示不知道這是電子圍欄, 僅有2位用戶有所瞭解。

不管圍欄還是停車場, 用戶依然用腳投票

有觀點認為, 通過劃定電子圍欄, 在技術層面上對亂停亂放的用戶予以約束, 從而達到使用者規範停車的目的。 在探訪中小表妹發現, 單單依靠電子圍欄並不足以解決此類問題, 相反, 還會順帶地帶來其他問題。

在崇文門地區實地體驗中, 兩個相距僅有幾十米的電子圍欄, 一個車滿為患, 單車都塞到了白線以外;另一個卻一輛單車也沒有。 原因在於, 其中一個電子圍欄設在地鐵口, 而另一個電子圍欄距離地鐵口則有一段距離。

臨近地鐵口的電子圍欄停滿各式車輛

離地鐵口稍遠的圍欄只停放了一輛電動車

你看,用戶是會用腳投票的嘛。

走訪地鐵站周邊的電子圍欄,發現此種情況並非孤例:單靠圍欄的劃定還無法完全解決熱點地區共用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線下運維仍必不可少。

此前媒體報導中曾指出,東城區要求投放企業建立運維人員定時上崗制度,在崗時間需覆蓋早7:00-晚20:00,高峰時段全員上崗,遇法定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適當調整延長在崗時間。

但是在體驗當天的下班晚高峰期間,除了崇文門地鐵站C口的ofo測試人員外,並未見到有其他運維人員對電子圍欄處積壓的共用單車進行管理。

所以,尋叔帶著小表妹體驗了一圈崇文門地區的電子圍欄試點,最後終於得出了結論:有沒有都一樣。

誤差六米,電子圍欄的精准度堪憂

“電子圍欄”,說白了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在地面上劃定一個指定區域,系統後臺會檢測使用者是否將單車停放在該區域內,從而對單車停放實現統一管理。與普通的自行車停車位相比,科技手段的加持使得後續的獎懲措施成為可能,可以約束用戶的停車行為。

因而,電子圍欄是否實用的關鍵點就在於對停車區域識別的精准度上。目前北京地區實行的電子圍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在地面建立信號發射裝置來實現對停車區域的識別,有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而實現的,也有基於藍牙實現的(如摩拜);

另一種是北斗導航提出的基於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系統,通州區採用的就是這種。此外,北斗導航已經同ofo小黃車達成了合作。而根據通州區的規定,8月份時通州地區的所有共用單車品牌都要接入北斗導航的系統。

可以看出,成本較低、不用在地面鋪設裝置的衛星定位類的電子圍欄將成為主流。但是問題是,一塊電子圍欄不過十幾米長、一兩米寬的大小,衛星定位的精准度真的可以麼?

國家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孟春雷對此表示懷疑,“北斗導航肯定是能夠達到商用級別,但是要看適用範圍。”他認為實用意義不大,因為對於利用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幾米的誤差還是有的。

根據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院對通州區試點的電子圍欄的測試報告顯示,北斗導航所開發的電子圍欄定位精准誤差值最大可達20米,平均誤差也有6米多。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直接否定了該技術的可行性:“6米的誤差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要達到釐米級才可以。”

“導航的精度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短時間內大幅提高衛星定位在共用單車上的精准度是很難實現的。”孟春雷稱。

除此之外,電子圍欄判斷單車是否停放在區域內是依靠共用單車上的衛星定位來實現的。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共用單車的定位仍然存在幾米內的誤差值。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圍欄的實用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更為實際的例子是,如果嚴格按照地面標線停車,當車輛定位因天氣等原因“漂移”出電子圍欄後,使用者就不算規範停車了嗎?

被關進圍欄的共用單車,還能叫互聯網單車嗎?

對共用單車實行電子圍欄進行管理的初衷,無非是要規範使用者停車,從而解決共用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然而,對於地鐵口、公交站附近充斥的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來說,原因可不是用戶亂停亂放那麼簡單。

“在地鐵口、公交網站、大的商務區這些上下班峰穀比較大的地方,圍欄也沒有用啊。” 國家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孟春雷認為,單純依靠設立電子圍欄去管理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

在人流量集中的地區,共用單車的量是非常大的,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去解決。孟春雷稱,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對共用單車整體的投放量進行評估和規劃,使得單車的投放量和社會需求達到平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認為,現在很多用戶亂停放共用單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停車位太少。從崇文門地區的試點情況來看,即便電子圍欄還未真正使用,但在有了明顯停車標識之後,多數使用者仍會自覺將單車停放至指定區域。

其實,即便有了科技加持,電子圍欄說到底仍然是一個“圍欄”。多位元業內專家均對電子圍欄數量及設立區域表示擔憂:如果電子圍欄的數量不足或者設點不合理,最後就很可能變成了前共用時代的定點取還,可那時候的共用單車,還共用嗎?

讓共用單車整齊有序,不能光指望電子圍欄

北京市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共用單車不能再繼續野蠻生長了,企業和騎行人必須接受更加規範的管理。”據介紹,預計通州很快會推出共用單車電子圍欄系統罰則,對於違規停車者是直接罰錢還是採取持續計費的方式,有關各方還在與企業加速協商。

目前,各家單車平臺尚未對將車輛停放至電子圍欄處提出明確要求。ofo工作人員稱,待測試完成後將會對將車輛停放至電子圍欄處的使用者給予信用分+2分的獎勵,摩拜和小藍暫無動作。此前,東城區交通委曾回應,目前的措施是“只獎不罰,引導為主。”

至少從目前來看,電子圍欄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共用單車的“理想手段“。通州區政府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拒不接入電子圍欄系統的共用單車企業將被強制退出通州。”到8月份時通州地區的共用單車將幾乎全部接入電子圍欄系統,通州區的電子圍欄也要從500個增加到800多個。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電子圍欄,未來它都可能成為共用單車的標配了。上述經信委工作人員還透露,西城、大興、亦莊也都將推行電子圍欄技術。

或許大家都應該好好想想,面對共用單車提出的新挑戰,電子圍欄真的能算最終答案嗎?

你覺得電子圍欄怎麼樣呢?留言來與尋叔討論吧~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臨近地鐵口的電子圍欄停滿各式車輛

離地鐵口稍遠的圍欄只停放了一輛電動車

你看,用戶是會用腳投票的嘛。

走訪地鐵站周邊的電子圍欄,發現此種情況並非孤例:單靠圍欄的劃定還無法完全解決熱點地區共用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線下運維仍必不可少。

此前媒體報導中曾指出,東城區要求投放企業建立運維人員定時上崗制度,在崗時間需覆蓋早7:00-晚20:00,高峰時段全員上崗,遇法定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適當調整延長在崗時間。

但是在體驗當天的下班晚高峰期間,除了崇文門地鐵站C口的ofo測試人員外,並未見到有其他運維人員對電子圍欄處積壓的共用單車進行管理。

所以,尋叔帶著小表妹體驗了一圈崇文門地區的電子圍欄試點,最後終於得出了結論:有沒有都一樣。

誤差六米,電子圍欄的精准度堪憂

“電子圍欄”,說白了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在地面上劃定一個指定區域,系統後臺會檢測使用者是否將單車停放在該區域內,從而對單車停放實現統一管理。與普通的自行車停車位相比,科技手段的加持使得後續的獎懲措施成為可能,可以約束用戶的停車行為。

因而,電子圍欄是否實用的關鍵點就在於對停車區域識別的精准度上。目前北京地區實行的電子圍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在地面建立信號發射裝置來實現對停車區域的識別,有基於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而實現的,也有基於藍牙實現的(如摩拜);

另一種是北斗導航提出的基於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系統,通州區採用的就是這種。此外,北斗導航已經同ofo小黃車達成了合作。而根據通州區的規定,8月份時通州地區的所有共用單車品牌都要接入北斗導航的系統。

可以看出,成本較低、不用在地面鋪設裝置的衛星定位類的電子圍欄將成為主流。但是問題是,一塊電子圍欄不過十幾米長、一兩米寬的大小,衛星定位的精准度真的可以麼?

國家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孟春雷對此表示懷疑,“北斗導航肯定是能夠達到商用級別,但是要看適用範圍。”他認為實用意義不大,因為對於利用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幾米的誤差還是有的。

根據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院對通州區試點的電子圍欄的測試報告顯示,北斗導航所開發的電子圍欄定位精准誤差值最大可達20米,平均誤差也有6米多。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直接否定了該技術的可行性:“6米的誤差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要達到釐米級才可以。”

“導航的精度提高是一個系統工程,短時間內大幅提高衛星定位在共用單車上的精准度是很難實現的。”孟春雷稱。

除此之外,電子圍欄判斷單車是否停放在區域內是依靠共用單車上的衛星定位來實現的。但是從實際體驗來看,共用單車的定位仍然存在幾米內的誤差值。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圍欄的實用性就要大打折扣了。

更為實際的例子是,如果嚴格按照地面標線停車,當車輛定位因天氣等原因“漂移”出電子圍欄後,使用者就不算規範停車了嗎?

被關進圍欄的共用單車,還能叫互聯網單車嗎?

對共用單車實行電子圍欄進行管理的初衷,無非是要規範使用者停車,從而解決共用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然而,對於地鐵口、公交站附近充斥的五顏六色的共用單車來說,原因可不是用戶亂停亂放那麼簡單。

“在地鐵口、公交網站、大的商務區這些上下班峰穀比較大的地方,圍欄也沒有用啊。” 國家智慧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孟春雷認為,單純依靠設立電子圍欄去管理仍然會出現很多問題。

在人流量集中的地區,共用單車的量是非常大的,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去解決。孟春雷稱,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對共用單車整體的投放量進行評估和規劃,使得單車的投放量和社會需求達到平衡。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認為,現在很多用戶亂停放共用單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停車位太少。從崇文門地區的試點情況來看,即便電子圍欄還未真正使用,但在有了明顯停車標識之後,多數使用者仍會自覺將單車停放至指定區域。

其實,即便有了科技加持,電子圍欄說到底仍然是一個“圍欄”。多位元業內專家均對電子圍欄數量及設立區域表示擔憂:如果電子圍欄的數量不足或者設點不合理,最後就很可能變成了前共用時代的定點取還,可那時候的共用單車,還共用嗎?

讓共用單車整齊有序,不能光指望電子圍欄

北京市經信委相關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共用單車不能再繼續野蠻生長了,企業和騎行人必須接受更加規範的管理。”據介紹,預計通州很快會推出共用單車電子圍欄系統罰則,對於違規停車者是直接罰錢還是採取持續計費的方式,有關各方還在與企業加速協商。

目前,各家單車平臺尚未對將車輛停放至電子圍欄處提出明確要求。ofo工作人員稱,待測試完成後將會對將車輛停放至電子圍欄處的使用者給予信用分+2分的獎勵,摩拜和小藍暫無動作。此前,東城區交通委曾回應,目前的措施是“只獎不罰,引導為主。”

至少從目前來看,電子圍欄已經成為政府管理共用單車的“理想手段“。通州區政府方面已經明確表示,“拒不接入電子圍欄系統的共用單車企業將被強制退出通州。”到8月份時通州地區的共用單車將幾乎全部接入電子圍欄系統,通州區的電子圍欄也要從500個增加到800多個。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歡電子圍欄,未來它都可能成為共用單車的標配了。上述經信委工作人員還透露,西城、大興、亦莊也都將推行電子圍欄技術。

或許大家都應該好好想想,面對共用單車提出的新挑戰,電子圍欄真的能算最終答案嗎?

你覺得電子圍欄怎麼樣呢?留言來與尋叔討論吧~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