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沒有這個不孝子,中國就沒有第一艘核潛艇

最近有個大新聞, 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於2021年完工。

這個新聞看起來不起眼, 畢竟還有4年呢。 。 但中國航母新聞一出, 周邊的日日韓韓都很緊張。

說實話, 其實造航母, 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我掐指算了算, 世界上有那麼十幾個國家, 都已經有了航母。 包括什麼巴西、印度、泰國之流, 甚至據說日日韓韓也有。

而相比之下, 能造核武器的就少多了, 除了安理會五常之外, 也就印巴、朝鮮已經確認, 再加上一些尚在爭議中的, 那有沒有比製造核武器更難的呢?

有的。 答案是——

核潛艇

除了安理會五常之外, 就只有半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 一共就這麼五個半國家掌握了, 而這麼難的技術, 毛主席曾經說“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但中國卻在1988年就已經突破了, 甚至遠在航母之前, 而這背後的大功臣, 就是中國核潛艇之父

黃旭華

他曾經隱姓埋名了30年, 身上背負了數典忘祖的駡名, 被母親認為“大逆不道”, 卻讓中國在世界上挺直了腰, 直到近日在央視“開講啦”的演講, 才讓他走近公眾的視野。

圖:撒貝南說, 這是他聽過最震撼、最讓人心情久久無法平靜的演講。

黃旭華的雙親都是醫生, 於是黃旭華從小的志願, 就是能繼承父母的衣缽, 成為一名懸壺濟世的好醫生。

但是在黃旭華小學畢業之時, 恰逢“七七事變”爆發, 日本侵略者無差別的轟炸,

讓他沒辦法在家鄉廣東讀書, 於是在1938年, 年僅14歲的黃旭華, 就離開了熟悉的家鄉和父母, 徒步跋涉整整四天, 終於來到了他的目的地, 因為戰亂而搬遷到山區的, 百年名校聿懷中學。

圖:如今的聿懷中學

但是黃旭華沒有想到, 日本鬼子的轟炸愈發的頻繁, 只要警報一響他就不得不,隨著逃難的人潮湧入防空洞,而如果防空警報不解除,他們就必須屈辱的,在山洞中受凍挨餓。

黃旭華說: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燒起來。我想為什麼日本鬼子敢這麼倡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為什麼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土地,我卻找不到一塊可以安心讀書的地方?

這時候的黃旭華怨天尤人了嗎?他抱怨自己的國家無能了嗎?他咒駡自己的同胞懦弱了嗎?

沒有!

看到了偌大一個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讓他深刻的意識到了,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他要學習最先進的科學,造強大的武器來捍衛中國的尊嚴。

於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黃旭華七度輾轉在各地的學校,一邊努力求學一邊躲避戰火,甚至曾差點餓死在荒山之中,終於在1945年進入了,國立交通大學造船專業學習。

圖:交通大學舊照

新中國成立之後,黃旭華因為優異的能力,而被上級組織指派成為,港務局的團委書記,但是黃旭華卻對名利不感興趣,只想一心鑽研技術,於是從委書記主動請纓,成為了船舶工業管理局的技術員,1957年的時候,工作繁忙的黃旭華終於有了3天回老家探親的機會,已經年過六旬的母親,摸著黃旭華的頭髮不舍的說。

你從小離開家裡,當時戰爭紛亂,你回不來我們都可以想像到。現在解放了,社會比較安定,交通也開始恢復了,但是父母母親年紀都比較大了,希望你經常回家來看看

看著為自己操勞一輩子的母親,黃旭華滿口答應“我一定回來看看您”,但是這次短暫的探親結束之後,從1957年到1986年,30年時間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父親直至去世都沒有見到他,家中慈母從63歲盼著兒子,卻直到93歲才終於又見到他。

圖:黃旭華的父母

而讓黃旭華心甘情願的,隱姓埋名30年的原因,是因為毛主席在1959年,新中國國慶十周年時,和赫魯雪夫的一段談話,在赫魯雪夫的回憶錄中這樣寫到,我對毛說:“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準,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

圖:赫魯雪夫和毛澤東

於是在遭受美蘇兩個大國,不斷的威脅和刺激之下,毛主席放下了狠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於是作為最早參與核潛艇建設的,29位科學家中的一員,黃旭華和同事們來到了,祖國最南端的某個荒島上,白手起家的開始了,與世隔絕的研究生活。為了保密的需要,黃旭華只能對年邁的母親撒謊,自己在北京工作,而當關心他父母問起來,他在北京是什麼工作的時候,黃旭華卻沒有回答,慢慢的他同家中的關係就淡了。

圖:年輕時的黃旭華

而對於黃旭華的父母來說,自己的這個三兒子,和他們之間的聯繫,也只剩下一個簡短的郵箱號碼,在島上的研究生活,更是惡劣而艱苦不堪的,當時的中國沒有任何關於,核潛艇的知識和人才,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他們自己摸索,黃旭華只能大海撈針一般的,從各國的書籍報刊中,尋找關於絕密的核潛艇資料的蹤跡。

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旭華、黃緯祿

最終黃旭華團隊靠著,美國生產的核潛艇的玩具,計算推理核潛艇的形狀、佈局,而在當時也沒有電腦,黃旭華和同事只能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資料,送走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資料圖:中國海軍091攻擊型核潛艇吊裝魚雷圖片

而最艱苦的時候,就是在文革期間,在1966年黃旭華正在北京,主持一個重要的核潛艇工程的協調會,突然,幾個本單位的“造反派”沖進會場,粗暴無禮的把他當作“特務”揪了出來,帶回基地去一邊養豬,一邊隨時被提審。

圖:文革舊照

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旭華自怨自艾了嗎?,他心生怨氣報復國家了嗎?,他背叛祖國遠走他鄉了嗎?

沒有!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黃旭華依舊是白天被批鬥,晚上熬夜把工作進度趕回來,他的心裡坦坦蕩蕩的,根本不怕造反派的批鬥,卻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終於在1964年,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1964年研製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1981年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

圖:長征一號核潛艇

但是黃旭華的工作,卻還遠遠沒有結束,在1988年初核潛艇要進行,最後的深潛試驗,而在這之前美國和蘇聯的潛艇,都發生過重大的事故。美國“天蠍”號核潛艇在前往迦納利群島途中沉沒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艇員99人全部遇難,蘇聯一艘編號為K—172的E—II級導彈核潛艇因水銀蒸汽使艇員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沒,90人遇難。但是作為核潛艇的總設計師,黃旭華毅然決然的決定,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他的親自帶隊鼓勵船員,最終成功完成深潛任務,黃旭華在自己建造的潛艇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花甲癡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圖:深潛航線順利歸來的黃旭華

中國的核潛艇沒有用一萬年,就在黃旭華的努力之下,成功登上了世界的舞臺,而消失了30多年的他,也終於能夠告訴自己的母親,自己這麼多年到底去哪了,在1987年《文匯月刊》刊登了,描寫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文章,《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黃旭華把這篇文章寄給了母親,文章中沒有具體的名字,只提到了“黃總設計師”,但是他的母親卻一眼看出來,這就是自己30年沒回過家,被親人誤解為“大逆不道”的兒子。

黃老的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閱讀著這一篇,包含著自己兒子全部心血的文章,邊留著滿臉的淚水,一邊為自己的兒子自豪。

圖:黃旭華和自己的母親

於是當黃旭華90多歲的老母親,再見到自己的兒子的時候,當年的青蔥少年已經年過花甲,但是母親卻完全沒有責怪他,反而把兄弟姐妹聚集來,當著大家的面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諒解",這一句話背後母親的諒解,黃旭華整整等了30年。1995年,黃旭華102歲的母親,不慎摔了一跤,接到弟弟打來電話的黃旭華,火速趕回了千里之外的家鄉。

但是在這之後,看到了黃旭華最後一面的母親,就安詳的走了,對黃旭華說的最後一句話,不是埋怨和悔恨,而是一句“你吃胖了”,有人問他是不是,“忠孝不能兩全”,黃旭華卻這樣說:

感動中國2013中,給黃旭華的頒獎詞是這樣的:

時代到處是驚歎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而在蛋蛋姐看來,新中國的成長過程中,還有無數個想黃旭華這樣,為了建設祖國的事業,而如果你問他們這一生有何感想,他們會自豪地說,這一生沒有虛度,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青絲化作白髮,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參考資料:

1.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文匯月刊》1987年第6期

2.開講啦 中國核潛艇之父 92歲高齡黃旭華院士

3.大家-總師傳奇 黃旭華

只要警報一響他就不得不,隨著逃難的人潮湧入防空洞,而如果防空警報不解除,他們就必須屈辱的,在山洞中受凍挨餓。

黃旭華說: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燒起來。我想為什麼日本鬼子敢這麼倡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為什麼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土地,我卻找不到一塊可以安心讀書的地方?

這時候的黃旭華怨天尤人了嗎?他抱怨自己的國家無能了嗎?他咒駡自己的同胞懦弱了嗎?

沒有!

看到了偌大一個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讓他深刻的意識到了,學醫救不了中國人,他要學習最先進的科學,造強大的武器來捍衛中國的尊嚴。

於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黃旭華七度輾轉在各地的學校,一邊努力求學一邊躲避戰火,甚至曾差點餓死在荒山之中,終於在1945年進入了,國立交通大學造船專業學習。

圖:交通大學舊照

新中國成立之後,黃旭華因為優異的能力,而被上級組織指派成為,港務局的團委書記,但是黃旭華卻對名利不感興趣,只想一心鑽研技術,於是從委書記主動請纓,成為了船舶工業管理局的技術員,1957年的時候,工作繁忙的黃旭華終於有了3天回老家探親的機會,已經年過六旬的母親,摸著黃旭華的頭髮不舍的說。

你從小離開家裡,當時戰爭紛亂,你回不來我們都可以想像到。現在解放了,社會比較安定,交通也開始恢復了,但是父母母親年紀都比較大了,希望你經常回家來看看

看著為自己操勞一輩子的母親,黃旭華滿口答應“我一定回來看看您”,但是這次短暫的探親結束之後,從1957年到1986年,30年時間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父親直至去世都沒有見到他,家中慈母從63歲盼著兒子,卻直到93歲才終於又見到他。

圖:黃旭華的父母

而讓黃旭華心甘情願的,隱姓埋名30年的原因,是因為毛主席在1959年,新中國國慶十周年時,和赫魯雪夫的一段談話,在赫魯雪夫的回憶錄中這樣寫到,我對毛說:“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準,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

圖:赫魯雪夫和毛澤東

於是在遭受美蘇兩個大國,不斷的威脅和刺激之下,毛主席放下了狠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於是作為最早參與核潛艇建設的,29位科學家中的一員,黃旭華和同事們來到了,祖國最南端的某個荒島上,白手起家的開始了,與世隔絕的研究生活。為了保密的需要,黃旭華只能對年邁的母親撒謊,自己在北京工作,而當關心他父母問起來,他在北京是什麼工作的時候,黃旭華卻沒有回答,慢慢的他同家中的關係就淡了。

圖:年輕時的黃旭華

而對於黃旭華的父母來說,自己的這個三兒子,和他們之間的聯繫,也只剩下一個簡短的郵箱號碼,在島上的研究生活,更是惡劣而艱苦不堪的,當時的中國沒有任何關於,核潛艇的知識和人才,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他們自己摸索,黃旭華只能大海撈針一般的,從各國的書籍報刊中,尋找關於絕密的核潛艇資料的蹤跡。

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旭華、黃緯祿

最終黃旭華團隊靠著,美國生產的核潛艇的玩具,計算推理核潛艇的形狀、佈局,而在當時也沒有電腦,黃旭華和同事只能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資料,送走了一個個不眠之夜。

資料圖:中國海軍091攻擊型核潛艇吊裝魚雷圖片

而最艱苦的時候,就是在文革期間,在1966年黃旭華正在北京,主持一個重要的核潛艇工程的協調會,突然,幾個本單位的“造反派”沖進會場,粗暴無禮的把他當作“特務”揪了出來,帶回基地去一邊養豬,一邊隨時被提審。

圖:文革舊照

就在這種情況下,黃旭華自怨自艾了嗎?,他心生怨氣報復國家了嗎?,他背叛祖國遠走他鄉了嗎?

沒有!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黃旭華依舊是白天被批鬥,晚上熬夜把工作進度趕回來,他的心裡坦坦蕩蕩的,根本不怕造反派的批鬥,卻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終於在1964年,研製出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1964年研製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試航,1974年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1981年中國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

圖:長征一號核潛艇

但是黃旭華的工作,卻還遠遠沒有結束,在1988年初核潛艇要進行,最後的深潛試驗,而在這之前美國和蘇聯的潛艇,都發生過重大的事故。美國“天蠍”號核潛艇在前往迦納利群島途中沉沒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艇員99人全部遇難,蘇聯一艘編號為K—172的E—II級導彈核潛艇因水銀蒸汽使艇員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沒,90人遇難。但是作為核潛艇的總設計師,黃旭華毅然決然的決定,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他的親自帶隊鼓勵船員,最終成功完成深潛任務,黃旭華在自己建造的潛艇中,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花甲癡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圖:深潛航線順利歸來的黃旭華

中國的核潛艇沒有用一萬年,就在黃旭華的努力之下,成功登上了世界的舞臺,而消失了30多年的他,也終於能夠告訴自己的母親,自己這麼多年到底去哪了,在1987年《文匯月刊》刊登了,描寫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文章,《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黃旭華把這篇文章寄給了母親,文章中沒有具體的名字,只提到了“黃總設計師”,但是他的母親卻一眼看出來,這就是自己30年沒回過家,被親人誤解為“大逆不道”的兒子。

黃老的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閱讀著這一篇,包含著自己兒子全部心血的文章,邊留著滿臉的淚水,一邊為自己的兒子自豪。

圖:黃旭華和自己的母親

於是當黃旭華90多歲的老母親,再見到自己的兒子的時候,當年的青蔥少年已經年過花甲,但是母親卻完全沒有責怪他,反而把兄弟姐妹聚集來,當著大家的面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諒解",這一句話背後母親的諒解,黃旭華整整等了30年。1995年,黃旭華102歲的母親,不慎摔了一跤,接到弟弟打來電話的黃旭華,火速趕回了千里之外的家鄉。

但是在這之後,看到了黃旭華最後一面的母親,就安詳的走了,對黃旭華說的最後一句話,不是埋怨和悔恨,而是一句“你吃胖了”,有人問他是不是,“忠孝不能兩全”,黃旭華卻這樣說:

感動中國2013中,給黃旭華的頒獎詞是這樣的:

時代到處是驚歎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而在蛋蛋姐看來,新中國的成長過程中,還有無數個想黃旭華這樣,為了建設祖國的事業,而如果你問他們這一生有何感想,他們會自豪地說,這一生沒有虛度,試問大海碧波,何謂以身許國?青絲化作白髮,依舊鐵馬冰河。磊落平生無限愛,盡付無言高歌!

參考資料:

1.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文匯月刊》1987年第6期

2.開講啦 中國核潛艇之父 92歲高齡黃旭華院士

3.大家-總師傳奇 黃旭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