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有多少“致癌小麥”還未曝光

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鄭州直屬庫代儲糧庫——中牟縣八崗糧管所一批含有紅籽的小麥日前被運往麵粉廠。 麵粉企業食品安全員表示, 紅籽會進入製成的麵粉當中, 還會產生嘔吐毒素、黃麴黴等有害致癌物質。 (3月23日澎湃新聞)

黃麴黴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中儲糧鄭州直屬庫監管科負責人劉仁利對媒體稱, 八崗糧管所的小麥確實存在發紅的狀況。 但他多次強調, “紅籽小麥”不屬於國家專項檢測的項目, 因此, 對於八崗糧管所糧庫裡小麥中紅籽含量的多少, 並沒有專門檢測結果。

如果整倉抽檢合格, 可以進入麵粉生產企業加工使用。 但包括中國糧食協會人士在內的多名業內專家、生產企業負責人、食藥監執法人員則表示, 受潮發熱的小麥應該單獨隔離開來, 送到權威檢測部門檢測嘔吐毒素、黃麴黴等的含量, 再確定處理方法。 如果小麥裡含有發紅的顆粒, 這批小麥必須先按照國家標準進行檢驗, 只有檢驗合格, 才能加工為麵粉。

中儲糧鄭州直屬庫的說法顯然是在蒙人, 而這也是對它們不按國家規定檢測受潮發熱“紅籽小麥”、放任問題小麥流入市場的不打自招。 更叫人困惑的是, 我們不知道, 對國儲糧庫糧食收儲安全的有效監督在哪裡。 媒體暗訪中儲糧鄭州直屬庫“紅籽小麥”問題,

源于內部職工“程耳”的舉報;若沒有內部人舉報, 沒有媒體暗訪曝光, 這種事是不是一直能瞞天過海, 消費者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八崗糧管所門衛和糧販透露, 倉庫內小麥受潮變質, 跟倉庫的建設缺陷有很大關係。 兩個倉庫共用一面牆, 而這面牆的上方有一條排水道。 如果糧食儲存設施不合格, 而對“紅籽小麥”又不作專項檢測, 這種糧庫豈不是在常年向市場上“供應黃麴黴素”、供應“致癌小麥”?

國家每年都向中儲糧撥付大量財政補貼的情況下, 基層糧庫的儲糧設施卻仍是如此的破敝, 究竟是財政撥款不夠用, 還是沒用在正地方, 值得追問。 這種情況究竟是某些地區的個別現象, 還是普遍存在, 更值得關注。 相同的體制機制與監管環境下,

偶然曝出的“個別現象”, 恐怕很難讓公眾淡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