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北極只有北極熊,而南極只有企鵝

北極有北極熊, 南極有企鵝, 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許多科學家, 那就是, 雖然北極和南極的氣候和環境極為相似, 但為什麼北極只有北極熊沒有企鵝, 而南極卻只有企鵝沒有北極熊呢?一些科學家根據板塊漂移理論推論, 認為北極熊和企鵝原本生活在同一大陸, 後來由於板塊漂移, 它們分屬不同板塊, 越漂越遠, 直到現在一個北極, 一個南極, 遙遙相望。 這種解釋因為缺乏證據而不足以服眾。

但考古學家曾經在北極地區找到過一種已經滅絕了的鳥類骨骼, 與企鵝極其相似, 研究者們稱之為“大企鵝”。 這種大企鵝身高約60釐米, 與南極地區數量最多的阿德利企鵝的大小可謂旗鼓相當。 它們的頭部呈棕色, 背部的羽毛呈黑色, 腹部雪白。 大企鵝的骨骼結構顯示, 它們也有著笨拙搖擺的行走方式, 而在海中也同樣善於游泳, 與現代的企鵝相差無幾。

歐洲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加拿大和俄羅斯北部的海濱地區, 以及所有北極和業北極的島嶼是大企鵝主要的分佈區域, 而且為數甚眾, 曾以百萬計。 但它們取食在海洋, 繁殖在陸地, 受海生和陸生捕食動物的雙重威脅, 而它們的防禦能力差, 使它在同後期發展起來的哺乳動物的生存競爭中慘敗, 而被大量吞食;倖存的企鵝也僅限於少受捕食動物影響的海岸或孤島上。

然而, 人類卻剝奪了它們在北半球最後的生存機會。 在早期人類侵入北極地區時, 大企鵝的平靜生活就開始遭到一些破壞。 到大約1000年前, 北歐海盜也發現了這種大企鵝。 他們還發現這種動物幾乎全身都是寶, 更令他們高興的是,

企鵝對於人類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於是, 人類開始捕殺大企鵝。 在距今三四百年的時候, 歐洲曾掀起了一股到北極探險的熱潮, 與此同時, 人類在貪婪的欲望驅使下, 對這群無辜的動物進行狂捕濫殺。 在格陵蘭島、伊麗莎一女王群島等地的大企鵝被逼得無處安身, 數量銳減, 最終導致了大企鵝的“滅族之災”。

1844年6月2日, 北半球的最後兩隻企鵝在愛爾蘭海南的一個小島上被捕殺了。 現在, 除了偶爾發現的遺骨可供人類憑弔以外, 在北極再也找不到企鵝了。 目前, 南極成了企鵝的理想家園:南太平洋中寒暖交匯的洋流、海水中大量的食物和營養物質為企鵝生存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還有冰雪高原形成的天然屏障, 阻斷了動物向南遷移,

使企鵝在這裡很少受到捕食者的襲擊。 企鵝在這裡最大的危險是暴風雪。 對於企鵝來說, 南極已成為了它們最安全的生息之地。

北極熊

大約距今2億5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末, 聯合古陸開始分裂, 到了至今6000萬年前, 南極洲便完全與周邊大陸分離,

從此成為獨立的大陸。 熊類是雜食、適應性強的陸生動物, 從北極到熱帶均有分佈。 第三紀由於地球上出現寒冷氣候, 南北極形成冰川。 來不及由極地往溫暖地區遷移的喜溫動物都滅絕, 僅一些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在冰川邊緣生活。 原來以北極植物為主食的穴居熊絕跡了, 而一種毛皮厚、肉食, 並且體溫調節能力、越冬生理以及生物化學都適應嚴寒的熊類在北極生存下來, 這便是以後的北極熊。 它們以海豹、幼海象、魚類、鳥蛋以及擱淺鯨的腐肉為主食, 成為嚴格食肉動物。

而南極洲早在熊類祖先出現之前便是一個海洋環繞的大陸, 不與其他大陸相連。 大洋的隔斷使陸生熊類根本不可能往那裡遷移, 所以南極不可能發現北極熊的蹤影。 在這個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卻沒有大陸區系的動物,所有動物均劃歸海洋動物區系。

在這個面積140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上,卻沒有大陸區系的動物,所有動物均劃歸海洋動物區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