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注軌交建設丨1號線東方紅廣場站封底

7月24日, 在相繼克服紅砂岩、管線改遷、征地拆遷等難題後, 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東方紅廣場站隨著最後一塊底板澆築完成, 宣告該站正式完成封底施工。 而這, 也是我市開展“軌道交通百日會戰”以來, 蘭州軌道建設者“啃下”的最硬一塊骨頭。

據瞭解, 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東方紅廣場站是蘭州市軌道交通1、2號線的換乘車站, 西起金昌路十字, 東至平涼路十字, 車站總建築面積為66114.74平方米, 是亞洲第三大地鐵站。 作為蘭州軌道交通1、2號線的換乘車站, 東方紅廣場有著分屬19家產權單位不同類型、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線,

猶如開顱手術中的腦神經般交錯佈置。 工程伊始, 管線遷改就是擺在東方紅廣場站建設方中鐵二十局項目部面前的頭等大事。 “電話邀約、登門拜訪, 跑斷腿, 說破嘴。 ”在市軌道公司和中鐵二十局以及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 第一隻攔路虎總算是降服了。 然而, 隨著工程的推進, 西北地方少有的紅砂岩地層在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建設中頻繁出現, 特別是作為沿線最大一座車站的東方紅廣場站, 更是深受紅砂岩地質困擾, 工程進度曾一度停滯不前。 而這, 也急壞了專案部全體施工人員。

遇山開路, 遇水架橋, 這是中鐵二十局在工程建設中始終秉承的理念。 既然在東方紅廣場站遭遇了世界性難題紅砂岩,

那就只有一條路, 迅速解決問題, 保證按期高品質地完成施工任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工建設者一面自己想辦法, 一面積極走出去引進來, 通過觀摩學習、技術研討、專家論證等方式摸索經驗, 強攻世界級地質難題, 並想方設法到兄弟單位“取經”, 借鑒具有相同地質條件專案的施工經驗。

中鐵二十局東方紅廣場站專案部經理楊宏介紹說:“蘭州軌道交通東方紅廣場站基坑土方為紅砂岩, 地下水豐富, 紅砂岩遇水迅速軟化成泥、具有流塑性, 開挖難度非常大, 而紅砂岩基坑降水屬於世界級地質難題, 國內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 相關文獻也很少。 ”施工過程中, 針對紅砂岩地質, 中鐵二十局市政公司蘭州地鐵專案部多次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

反復探求攻克難題的辦法, 聘請專家到現場“把脈開方”。 同時, 積極與蘭州理工大學展開科研合作, 以東方紅廣場站施工為依託, 通過對第三系砂岩特性、富水機理、不同水頭壓力下滲透係數、滲流特徵及承載力等的研究, 力求探尋出一種科學、快速、有效的坑外主動降水、阻水方案, 通過基坑外降水和堵塞土體滲水通道的辦法, 把地下水預先阻擋在基坑之外, 降低施工難度, 加快施工進度。

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澆築現場表示, 最後一塊底板混凝土完成澆築施工, 1號線全線最大的車站完成主體結構封底, 這不僅意味著我市軌道交通已全面破解紅砂岩地層難題, 更標誌著東方紅廣場站全面進入到主體結構施工衝刺階段。

這位負責人說:“紅砂岩難題的破解, 就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而言, 意味著聯調聯試的步伐向前邁進了一步。 就目前城市交通而言, 廣場東西向圍擋將逐步拆除, 路面實現恢復。 就未來城市建設而言, 隨著我市高層建築的不斷湧現, 以及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深入, 為後續同類地質基坑阻水、降水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