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人們知道的天文地理原理,早在1800多年前就被測量出來了

還記得2008年的那場汶川地震, 不僅震動了整個汶川, 也震動了整個中國。 地震給人們造成的災害是極具破壞力的, 好在現在社會科技發達, 人們通過各種高科技可以預先窺知災情的到來, 幫助人們減少損失, 將災情降到最低點。 那麼在古代的時候, 人們沒有如今這樣先進的設備, 又是怎麼來預防地震的呢?

這可得歸功於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從小生長於名門望族, 年幼聰穎, 十六歲時便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 先後到了長安和洛陽, 在太學期間表現突出, 後經朝廷邀請, 入宮做官, 先後作了郎中、太史令, 負責觀察天文。

張衡對天文研究很感興趣,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 他發現地球很有可能是圓的, 月亮的光源是借助太陽的照射而反射出來的, 人們所見到的月食只不過是因為地球遮擋而已。 不僅如此,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數學、文學藝術、地震學等諸多領域。 他還認為宇宙是無限的, 每一個宇宙間的天體運動都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 解釋了冬季夜場長, 夏季夜短, 春秋時節晝夜起因等問題。 他指出的中原可見的星體以及一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

都與現今測量的一些資料相差無幾, 雖然在一些方面也不完全準確, 但早在1800多年以前, 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 不得不使後人為之欽佩。

東漢後期, 地震發生頻繁, 有時甚至高達一年發生兩次大地震, 每次地震波及地域廣泛,

引起山崩地裂、房無倒塌, 造成許多人畜傷亡。 面對這種慘況, 張衡決心一定要減少人們的損失。 張衡記錄了地震發生的現象, 經過多次考察和試驗, 終於發明了一個能預測地震的儀器, 名叫“地動儀”。

西元138年2月的某一天, 地動儀對準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

吐出了銅球, 按照張衡的推斷這是西部地區又發生了地震。 沒過幾天, 便有人騎著快馬進京報導, 離洛陽一千多裡的金城一帶果真就發生了地震。 通過地動儀發出來的警報, 便可成功的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這可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還要早一千年之久, 是世界上第一駕地動儀。

張衡生前表現出了他淵博的學識及超人的才華,在六十一歲那年去逝,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天文著作,為我國的天文學、機械技術學、地震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人為幾年張衡的突出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張衡生前表現出了他淵博的學識及超人的才華,在六十一歲那年去逝,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天文著作,為我國的天文學、機械技術學、地震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人為幾年張衡的突出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