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井岡山微地貌為珍稀物種搭建“避難所”

五百里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國人心中的紅色聖地, 同時也是一處山水佳境。 “參天萬木, 千百里, 飛上南天奇嶽”, 毛澤東在他的詩詞裡盛讚井岡山雄奇的山峰及山間的莽莽森林,

令人嚮往。

近年來, 隨著井岡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工作的展開, 人們逐漸認識到掩映在“紅色井岡”光環下的“生態井岡”, 井岡山的自然和生態價值也開始獲得世界的認可。 記者從井岡山管理局申遺辦瞭解到, 與同緯度地區相比, 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豐富的生物種類, 這也是其申遺的“法寶”。

地質歷史古老

井岡山呈南北走向, 地處湘東贛西的邊界之上, 屬於南嶺的北支、羅霄山脈中段。 一直以來, 與同省的廬山、三清山等相比, 井岡山的地質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 但這並不意味著井岡山在地質方面乏善可陳, 相反, 井岡山經歷過多次地質構造運動,

形成了豐富的地質遺跡。

江西省地調院原副院長尹國勝和原東華理工大學教師葉張煌曾對井岡山地質情況做過系統調查。 據尹國勝介紹, 井岡山記錄了自寒武紀以來近6億年連續的地球演化歷史, 山間保存有華南洋沉積建造及豐富的古生物化石。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眾多距今約4.56~5億年的奧陶紀筆石動物群化石, 見證了井岡山地區早古生代初期, 起源十分久遠。

保護區內分佈著3400多種植物, 約占全省植物種類總數的70%, 包含了國家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資源冷杉、銀杏等40餘種, 井岡山杜鵑、背絨杜鵑等井岡山特有植物23種。 其中, 井岡山的杜鵑花種類多、數量大, 用漫山遍野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雲錦杜鵑花林、猴頭杜鵑花林更是井岡山一景。

珍稀瀕危物種的“避難所”

自2010年以來, 井岡山管理局先後多次邀請中外專家赴井岡山展開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 對井岡山的地質、地貌、植物、動物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 井岡山地質地貌的特殊性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肯定。

據趙健介紹, 調查發現, 井岡山保存有亞洲東部地區自冰期以來最為完整的生物區系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同時, 專家們認為, 井岡山是反映陸地生態系統、生物群落, 在冰期“自北向南”退縮以及間冰期“自南向北”重新擴張等重大地質歷史演化事件中如何變遷的傑出範例。

一方面, 井岡山屬於世界自然基金會認定的“熱帶和亞熱帶濕潤闊葉林”區域, 融合了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的氣候資源、土壤資源和生物資源,

因此生物多樣性豐富。 目前, 井岡山地區已查明的昆蟲有17目161科1227屬2100種, 僅蝴蝶就有11科113屬233種, 其物種豐富程度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 由於井岡山地質歷史悠久且地理環境特殊, 該地區一直是各類珍稀瀕危物種、孑遺種, 各類原始的維管植物以及區域特有種、中國特有物種的天然“避難所”。 據趙健介紹, 專家多次在井岡山發現稀有生物或新物種, 如周邊亞熱帶地區尚未記錄的熱帶蝶類、全球首例凹眼螢科稀有屬的雄蟲等。

南北生物陸地遷徙廊道

井岡山微地貌形態多樣, 為各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 造就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同時, 也使得本區成為歐亞大陸東部一個連接南北生物多樣性的綠色廊道。

趙健告訴記者, 在距今約2.5億~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 井岡山地區是大陸內部一條隆起地帶, 其東部是大片活躍的火山, 西部則是一大片水域, 井岡山所在的區域恰好成為連接歐亞大陸東南部、南北方向的陸地生物遷徙通道。

其中, 比較著名的是井岡山鳥道, 它是中國東部三大重要鳥道之一, 分佈在我國地理第三級階地之上。 由於地處丘陵與平原交界處, 且周圍地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因此南北向的井岡山成為了亞洲大陸鳥類南北方向遷徙飛行的重要地標。 趙健稱, 井岡山鳥道歷史超過千年, 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為重要鳥區和優先保護區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