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在留守兒童心中,種下一顆紅色種子

金羊網記者 符暢

紅色代表熱情、希望, 也象徵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 在廣州市增城市派潭鎮北部的靈山地區, 有一個紅色革命原點——七境村。 解放戰爭年代, 村子曾是東江縱隊第三支隊三團的聯絡點, 而今, 這裡是螢火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紅種子的進化——城鄉群體互助模式升級計畫”的實施地。

七境村下轄21個村, 總人口約4000人, 其中大部分年輕勞力外出務工, 60%左右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 因此, 紅種子項目首要的幫扶群體, 就是留守兒童。 村子當年的聯絡點房屋在重建後, 已經成為該項目的“幸福小屋”留守兒童教育基地,

為這些孩子打造集學習、娛樂、教育為一體的好去處。 隨著暑期來臨, 由社工帶領義工開展的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也在當地留守孩子心中, 種下了紅色的種子。

“幸福小屋”播種紅色種子

暑假開始了, 對七境村的孩子們來說, 他們在暫別學校課堂的同時, 也迎來了歡樂的暑期課堂。 在“幸福小屋”裡, 他們不僅可以看書、玩遊戲, 還可以在義工老師的指導下, 學習美術、音樂、手工等技能。 同時, 為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6周年, “播下紅種子, 點亮中國夢”七月愛國主義教育系列活動也如火如荼展開。

“12歲那年, 周恩來說了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他為中華崛起的事業奮鬥一生。 那麼, 哪句話能夠激勵你們努力學習呢?”在社工和義工的指引下,

孩子們紛紛動筆寫下自己“激勵小卡片”。 卡片上的字雖顯稚嫩, 卻尤為真摯:“讀書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學會感恩”……

據螢火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幹事馮綺霞介紹,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旨在引導孩子們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本領, 從而為祖國做貢獻。 她還表示, 未來將把“幸福小屋”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希望大家不忘革命的壯烈, 珍惜今天的和平與穩定。

“知識加油站”助力種子發芽

愛國主義教育在孩子們心裡種下紅色種子, 但種子也需要雨水的澆灌才能生長、發芽, 書籍就是孩子們需要的甘露。 因此, 今年6月, “知識加油站”書香計畫在七境村正式啟動, 首批五個流動書箱分散在村子的各個角落,

供孩子們借閱。 記者看到, 流動書箱從外觀看像大號信箱, 正面貼有“知識加油站”幾個字, 能裝下60本書左右。

“其實‘幸福小屋’已經有不少書了, 並且孩子們很喜歡讀書, 但目前我們還沒有社工長期駐點, 考慮到安全問題, 小屋只有在週末和暑假期間才開放。 因此, 希望通過設置流動書箱來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 目前所有書本都是由愛心企業和義工捐贈的。 ”馮綺霞介紹, 不過, 書箱暫時未採用開放式, 而是要通過鑰匙才能打開, 這也是為了監督孩子們不要把公共書本帶回家。

而和別的專案不同的是, “知識加油站”將管理權完全交給了孩子。 “我們已經選出了10名五、六年級的學生, 組成一個小孩義工隊, 他們將負責書箱的開關、管理等工作,

8月正式上崗。 ”馮綺霞說, 計畫今年內, 七境村內流動書箱的數量達到20個, 然後再往周邊村擴展。

【專案介紹】

“紅種子的進化——城鄉群體互助模式升級計畫”是由廣州市民政局主辦、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承辦的2017年廣州市第四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專案, 也是第三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活動專案“紅種子的力量——城鄉困難群體互助幫扶計畫”的2.0升級版。 該專案由螢火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組織實施, 以助人自助為理念, 以螢火蟲慈善農園和“幸福小屋”留守兒童教育基地為實施的載體, 構建“社工+義工”服務模式, 直接説明七境村農民、留守兒童和在長者飯堂就餐的長者三類困難群體。 通過搭建城市與鄉村群體的交流平臺,

實現城鄉互助幫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