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國汽車產業涉嫌壟斷 歐盟已介入調查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7月21日報導, 近日大眾集團的一名前員工提供證據, 稱奧迪、寶馬、賓士、保時捷和大眾汽車公司合謀柴油車排放操縱, 制定標準, 對此歐盟已經介入調查。

曾有消息曝出, 寶馬、賓士、保時捷和大眾汽車涉嫌召開秘密會議協商標準, 並對柴油發動機的進行軟體操縱, 並且, 上一次“秘密”會議召開於2010年的巴黎車展期間。 現歐盟已經介入調查此事。

此次調查基於大眾汽車公司離任員工提供的證據。 有消息透露, 奧迪、寶馬、賓士、保時捷和大眾汽車共有200名員工參與了該秘密會議。 會議上, 相應的汽車製造商就操縱CO2和顆粒物排放、SCR(選擇性催化還原)以及熱交換的測試程式等進行資訊交換。

據稱, 自20世紀90年代此秘密會議召開以來, 上述五家汽車公司就對尿素儲存罐容量達成共識。 各方同意將儲存罐容量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 以利於包裝。

尿素存儲罐主要用於向尾氣處理系統中注入尿素, 降低尾氣排放量。 據說, 起初是一位德國汽車廠商因為熱交換而限制了其大小。 理論上說, 這限制將使得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槽在低於和高於某些溫度的情況下關閉, 以確保AdBlue混合物不會耗盡。 但是, 由此帶來的代價則是二氧化碳和顆粒物排放的增多。

奧迪方面表示, “要等到8月2日由德國政府參與的柴油車峰會之後才會進一步評論”。 賓士與大眾則表示外媒的報導為猜測, 不予置評。 其餘兩家汽車公司尚未作出回應。

(實習編譯:鄒付容 審稿:劉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