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民日報」檢察機關科技裝備展:檢務黑科技 辦案新利器

核心閱讀能夠真實還原刑事檢察辦案區情景的VR技術設備;搭載了電腦取證、手機取證等應用的“取證航母”;帶有個人身份資訊電子浮水印……這些“黑科技”的應用, 給檢察工作帶來哪些變化?辦案律師有何切身感受?7月19日, 2017年全國檢察機關科技裝備展拉開帷幕, 記者親歷“智慧檢務”。

本報訊近年來, 以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與檢察工作深度融合, 改變了傳統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 給檢察工作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創造力, 在大幅提升檢察工作效率的同時, 還在強化監督、檢務公開等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

不久前召開的大檢察官研討班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強調, 檢察機關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大力推進現代科技在檢察工作中的應用, 著力打造“智慧檢務”。

檢務工作更智慧

證據審查指引、量刑建議計算等司法輔助辦案系統在檢察機關遍地開花

“智慧檢務”的核心是電子檢務工程。 在最高檢印發的《“十三五”時期科技強檢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 到今年底, 將建成覆蓋全國四級檢察機關, 涵蓋司法辦案、檢察辦公、隊伍管理、檢務保障、檢務公開和服務等在內的電子檢務工程“六大平臺”。 實際上, 在資訊化技術、大資料應用方面, 不少基層檢察院都走在了最高檢要求的前面。

貴州省人民檢察院針對多發的盜竊、搶劫等犯罪,

充分運用“實體識別”“數學建模”等大資料技術, 繪製成“犯罪構成知識”圖譜, 建立了各罪名案件的數學模型。 “檢察官在辦理此類案件時, 司法辦案輔助系統能夠自動抓取犯罪嫌疑人資訊、犯罪事實、證據材料等基礎資訊, 並要求檢察官對23項證據逐一進行審查。 ”貴陽市花溪區人民檢察院公訴部檢察官王凝沙說。

證據審查指引、類案智慧比對、量刑建議計算……類似的司法輔助辦案系統在全國基層檢察機關遍地開花:江蘇省人民檢察院研發的“案管機器人”能夠對案件進行大資料分析, 自動向檢察官發出風險預警提示, 實現了從“憑經驗辦案”到“按規矩辦案”的轉變;山東省檢察機關研發的“檢度”智慧搜索平臺和案件查體平臺,

能夠提供高效、便捷的資訊檢索服務和案件品質評查協助工具;重慶、山西等地的檢察機關研發了“惠農扶貧資金專案資料共用資訊系統”“涉農預防資訊平臺”, 加強對涉農扶貧資金“最後一公里”的監督, 提高了精准懲防犯罪的能力。

在資訊科技的説明下, 檢察官們擺脫了繁瑣重複的程式性工作, 從而將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案件的事實和證據認定、法律適用等工作上來。 “‘智慧檢務’在加強類案證據標準化、辦理流程標準化和品質評查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郭志平表示, “智慧檢務”的深度應用以及基於大資料的案件分析, 使得檢察官在辦案時,

由過去的按“經驗辦理”向按“標準辦理”轉型, 從而有效解決了“同案不同處理”等法律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偵查辦案更高效

依靠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和遠端提訊系統, 檢察官足不出戶就可辦案

前不久, 湖北武漢市礄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依靠“智慧檢務”成功辦理了一起追逃案件。 該案犯罪嫌疑人楊某趕在檢察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前出逃, 手機停機、家人聯繫不上, 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偵查人員通過職務犯罪偵查資訊平臺上的大資料分析軟體, 綜合分析了楊某的手機話單、銀行明細以及鐵路、民航、賓館、車輛等資料, 確定了與楊某交往密切的連絡人, 最終在福建廈門將楊某抓獲。

近年來, 職務犯罪手段越來越隱蔽、作案方式越來越多樣化,

如果檢察機關缺乏高科技手段, 很有可能讓犯罪分子逃脫法律制裁。 因此, 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部門普遍提升了科技化水準, 一批“黑科技”產品被用於偵查辦案。

作為首批“全國科技強檢示範院”, 江蘇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檢察院的科技裝備十分“炫目”, 不僅有特種眼鏡取證設備、高清多功能特種手機取證器、鐳射夜視儀等偵查單兵設備, 還有視訊綜合應用平臺、遠端提審系統等資訊化應用平臺。

比如生命體征智慧監護系統, 通過即時監測被審訊人員的呼吸、心率、體溫等資料, 實現對被審訊人員身體健康狀況的即時掌握, 從而確保辦案安全, 防止“詐病逃審”。 同時, 這套系統還能識別被審訊人員的心理波動和情緒變化, 辦案人員可以據此判斷其回答問題的關注度和可信度,為案件找到突破的重點和方向,是名副其實的全程測謊儀。

使用無人機調查取證,辦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借助電子定位腕帶,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即時監管;依靠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和遠端提訊系統,檢察官足不出戶就可辦理案件;通過虛擬三維動畫技術,重現案發經過,強化證據關聯性……在“智慧檢務”的過程中,檢察機關將一大批高科技技術、產品、服務與檢察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推動了科技強檢的發展和壯大。

服務公眾更便捷

這是“智慧檢務”服務公眾的一個縮影。隨著檢察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社會公眾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檢察的轉變。而這其中感受最直接、感觸最多的,莫過於律師了。

“以前律師閱卷需要複印、摘抄,碰上一些複雜案件,光卷宗就要複印幾十本。現在有了電子卷宗,薄薄幾張光碟就足夠了,方便多了。”四川律師楊靜說。

最高檢2015年下發《人民檢察院製作使用電子卷宗工作規定(試行)》,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電子卷宗系統。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製作電子卷宗102萬件,向律師提供查閱電子卷宗10.3萬件,提供光碟5萬余張,有效解決了律師閱卷難的頑疾。

四川等地檢察機關還部署了電子卷宗異地閱卷系統,使律師“足不出城”就能夠查閱到代理案件的電子卷宗,頗受歡迎。

除了服務律師外,檢察機關在深化檢務公開、推進“陽光檢務”的過程中,也借助了高科技的力量。最高檢搭建了“案件程式性資訊查詢”“辯護與代理”“重要案件資訊發佈”“法律文書公開”四大平臺,截至2016年底,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發佈案件程式性資訊449萬條、重要案件資訊20萬條、法律文書158萬份。2016年,檢察機關共接受案件程式性資訊查詢6.3萬人次,同比增長33.9%。

[責任編輯: 劉淑娟]

辦案人員可以據此判斷其回答問題的關注度和可信度,為案件找到突破的重點和方向,是名副其實的全程測謊儀。

使用無人機調查取證,辦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借助電子定位腕帶,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即時監管;依靠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和遠端提訊系統,檢察官足不出戶就可辦理案件;通過虛擬三維動畫技術,重現案發經過,強化證據關聯性……在“智慧檢務”的過程中,檢察機關將一大批高科技技術、產品、服務與檢察工作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有效推動了科技強檢的發展和壯大。

服務公眾更便捷

這是“智慧檢務”服務公眾的一個縮影。隨著檢察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社會公眾越來越明顯地感受到檢察的轉變。而這其中感受最直接、感觸最多的,莫過於律師了。

“以前律師閱卷需要複印、摘抄,碰上一些複雜案件,光卷宗就要複印幾十本。現在有了電子卷宗,薄薄幾張光碟就足夠了,方便多了。”四川律師楊靜說。

最高檢2015年下發《人民檢察院製作使用電子卷宗工作規定(試行)》,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電子卷宗系統。2016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製作電子卷宗102萬件,向律師提供查閱電子卷宗10.3萬件,提供光碟5萬余張,有效解決了律師閱卷難的頑疾。

四川等地檢察機關還部署了電子卷宗異地閱卷系統,使律師“足不出城”就能夠查閱到代理案件的電子卷宗,頗受歡迎。

除了服務律師外,檢察機關在深化檢務公開、推進“陽光檢務”的過程中,也借助了高科技的力量。最高檢搭建了“案件程式性資訊查詢”“辯護與代理”“重要案件資訊發佈”“法律文書公開”四大平臺,截至2016年底,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發佈案件程式性資訊449萬條、重要案件資訊20萬條、法律文書158萬份。2016年,檢察機關共接受案件程式性資訊查詢6.3萬人次,同比增長33.9%。

[責任編輯: 劉淑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