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守望公平正義|北京:運用現代科技助推改革落地生根

智慧公訴的“三板斧”

北京:運用現代科技助推改革落地生根

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王若旭在利用訊飛語音系統撰寫結案報告,

製作法律文書。

“3月6日23時左右, 我和王某在朝陽區北四環一個小飯館吃宵夜, 其間我喝了兩瓶啤酒, 吃完飯我就獨自駕駛安徽牌照的小客車回家, 醒來時已經在醫院……”近日, 在北京市海澱區檢察院輕罪案件檢察部, 檢察官助理鞠澎拿著卷宗讀著上面這些話, 然後用滑鼠輕點“長按說話”圖示, 這段文字便在“張某某涉嫌交通肇事罪公訴案件審查報告”中自動生成了。

日前, 記者在北京市檢察機關採訪時發現, 越來越多的科技手段被廣泛應用於公訴工作, “智慧公訴”正逐步融入該市檢察機關司法體制改革當中。

智慧語音轉換系統助推辦案效率提升

據海澱區檢察院輕罪案件檢察部副主任李剛介紹, 該院公訴部門自2016年起應用“訊飛智慧語音辨識系統”後,

有效提高了一線檢察官文字錄入效率。

“有智慧語音之前, 如果遇到一起複雜案件, 卷宗會有幾十本, 我得邊思考邊錄入, 思路經常中斷。 現在方便多了, 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 文字能自動準確生成, 無論證據摘錄, 還是起草審查報告等法律文書, 大大節省了時間。 ”鞠澎告訴記者。

同樣面臨繁重案件辦理任務的朝陽區檢察院, 也引入了這套智慧語音系統。 “該系統在錄入大段口供時, 除特殊人名或物品名稱外, 基本可以做到100%語音轉文字。 ”該院輕罪案件檢察部檢察官孫春敏表示, 大家很快適應了新系統。

記者在北京市檢察院公訴部看到, 他們召開檢察官聯席會議時也使用此系統進行全程記錄。

原來的人工記錄往往具有一定選擇性, 如討論案件只記主要觀點和結論, 顯得過於簡略, 現在則做到了原汁原味地記錄發言人的每一句話, 內容全面準確, 記錄完整規範, 有效輔助了檢察官決策。

智慧語音還被應用於訊問犯罪嫌疑人時。 李剛介紹, 海澱區檢察院在看守所審訊室安裝了審訊筆錄語音錄入系統, 含有9個終端, 可以實現多個辦案人同時提訊。 “這套系統有很強的開放性, 經過三次升級, 已解決了曾經存在的對訊問環境要求高, 對有口音、說話吞吐的犯罪嫌疑人語音辨識率不高等問題。 ”李剛高興地說。

“改革要突出檢察官在審前程式中的主導作用, 指控與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 通過‘智慧公訴’,

使得檢察官可以從大量瑣碎的一般性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 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確保案件品質和庭審效果上。 ”北京市檢察院公訴部主任田向紅告訴記者。

量刑建議輔助分析系統助推精准辦案

檢察官審查案件是一項集法律適用、證據審查、事實判斷等多重素養於一身的綜合性工作。 這離不開對已處理案件的借鑒。

在朝陽區檢察院, 記者看到孫春敏的電腦上有一個“量刑輔助分析系統”。 打開該系統, 點擊危險駕駛罪的年度量刑對比, 便會生成一張清楚的紅藍圖表, 顯示著危險駕駛罪的判決呈從輕態勢——2010年危險駕駛罪判決多為五六個月拘役, 現在除特殊從重情節外, 多為一二個月拘役。 “相同量刑情節下的比對,

為量刑建議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孫春敏說。

“量刑輔助分析系統”的運行原理是基於全國已公開的刑事案件資訊, 在智慧抓取相關量刑情節基礎上, 對已判決案件的刑期進行資料歸納、分析和智慧輸出。 “比如危險駕駛罪, 該系統把全國的判例輸入其中, 根據犯罪構成將事實證據進行拆分, 歸納出認罪態度、是否有前科、酒精含量等23個‘量刑點’, 以供量刑分析。 ”朝陽區檢察院公訴部主任胡靜介紹, 該系統不僅可以按照罪名、犯罪情節展現類案量刑規律, 還可以篩選呈現不同省份、市(區)縣的量刑情況。

據瞭解, 北京市檢察機關公訴部門還在探索開發“案件輔助審查系統”, 旨在實現對法條、案例、相關論著、專家觀點的即時推送, 供檢察官參考,以提高處理案件的精准度,促進司法公正。

出庭能力培養等平臺升級公訴人培養模式

在北京市檢察機關,“智慧”因素正快速滲透到每個公訴環節。

7月3日,北京市檢察機關歷時1年半研發的刑事公訴出庭能力培養資訊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將北京市578名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的出庭資訊都錄入其中,所有人均可網上報名預約庭審觀摩。這個平臺將起到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升出庭公訴能力的作用。

公訴人很忙,可是辦理一起案件、處置一項專項工作究竟需要多少時間?

在海澱區檢察院一位檢察官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一個新“智慧”平臺——“首都檢察機關公訴和刑事審判監督部門檢務工作量測算平臺”。該平臺今年4月測算上線以來已經形成多條資訊。如張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目前積累辦案時長4小時10分,目前辦案狀態:提訊,本環節所用時長:30分鐘。該平臺下設收案、告權、提訊、出庭公訴、卷宗歸檔等13個子項,檢察官輸入相關內容後,便會形成一條完整的錄入資訊。“這個系統有助於科學測算基層檢察官的工作量以及員額基數,為形成科學合理的員額配置標準和動態管理機制提供決策依據。”田向紅說。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檢察機關正在把現代科技運用作為檢察工作現代化的大戰略、大引擎,推動檢察工作轉變觀念、轉換模式、轉型發展。目前,輔助審判監督工作的控判比對系統、公訴品質監控模型等“智慧公訴”模型還在不斷湧現,大資料帶來的生產力正在為公訴工作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重視學用結合型“專業工具”研發與應用

北京市檢察院檢察長 敬大力

北京市檢察機關在推進專業平臺、專業工具、專業素質“三位一體”的檢察專業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樹立首都意識、堅持首善標準、體現首都特色”標準定位,高度重視學用結合型“專業工具”的研發與應用。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公訴部門正以“智慧公訴”為引領,輔助案件司法審查,監控辦案整個流程,實現效率效果互促雙升,切實提升檢察機關在審前程式中的主導作用、指控與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推動公訴工作轉變觀念、轉換模式、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 劉淑娟]

供檢察官參考,以提高處理案件的精准度,促進司法公正。

出庭能力培養等平臺升級公訴人培養模式

在北京市檢察機關,“智慧”因素正快速滲透到每個公訴環節。

7月3日,北京市檢察機關歷時1年半研發的刑事公訴出庭能力培養資訊化平臺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將北京市578名檢察官和檢察官助理的出庭資訊都錄入其中,所有人均可網上報名預約庭審觀摩。這個平臺將起到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升出庭公訴能力的作用。

公訴人很忙,可是辦理一起案件、處置一項專項工作究竟需要多少時間?

在海澱區檢察院一位檢察官的電腦上,記者看到一個新“智慧”平臺——“首都檢察機關公訴和刑事審判監督部門檢務工作量測算平臺”。該平臺今年4月測算上線以來已經形成多條資訊。如張某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目前積累辦案時長4小時10分,目前辦案狀態:提訊,本環節所用時長:30分鐘。該平臺下設收案、告權、提訊、出庭公訴、卷宗歸檔等13個子項,檢察官輸入相關內容後,便會形成一條完整的錄入資訊。“這個系統有助於科學測算基層檢察官的工作量以及員額基數,為形成科學合理的員額配置標準和動態管理機制提供決策依據。”田向紅說。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檢察機關正在把現代科技運用作為檢察工作現代化的大戰略、大引擎,推動檢察工作轉變觀念、轉換模式、轉型發展。目前,輔助審判監督工作的控判比對系統、公訴品質監控模型等“智慧公訴”模型還在不斷湧現,大資料帶來的生產力正在為公訴工作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重視學用結合型“專業工具”研發與應用

北京市檢察院檢察長 敬大力

北京市檢察機關在推進專業平臺、專業工具、專業素質“三位一體”的檢察專業化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樹立首都意識、堅持首善標準、體現首都特色”標準定位,高度重視學用結合型“專業工具”的研發與應用。目前,全市檢察機關公訴部門正以“智慧公訴”為引領,輔助案件司法審查,監控辦案整個流程,實現效率效果互促雙升,切實提升檢察機關在審前程式中的主導作用、指控與證明犯罪的主體作用,推動公訴工作轉變觀念、轉換模式、轉型發展。

[責任編輯: 劉淑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