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檢測外星生命,加州理工學院想用顯微鏡拍全息圖【好奇心日報】

在太空探測外星生物以後可能會更方便了。

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華盛頓大學和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過去 3 年在合作開發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

數位全息顯微鏡(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e, 簡稱 DHM), 大小相當於飛機上的隨身行李。 這台設備主要目標是用於外星生命的探測。

所謂的數位全息顯微鏡, 其實是用內部鐳射把物件物體的運動資訊記錄下來, 研究員再用電腦對這些記錄下來的資料做處理, 轉換成了一張可視的全息圖或者是視頻。

數字全息顯微鏡觀察到的結果, 箭頭代表細菌的運動軌跡

在這次探測外星生命上, 加州理工學院用這台新設備記錄下微觀粒子的 3D 空間運動軌跡, 做成一張全息圖, 並根據這些軌跡確定生物還是非生物。

這跟顯微鏡常見的工作原理不同, 也帶來了不少便利。 普通的成像顯微鏡主要是讓鏡頭在一些物體上聚焦。 但 DHM 所用的技術不需要調整鏡頭聚焦, 還可以自動記錄。 NASA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 Chris Lindensmith 告訴科技新聞網站 Space.com:“在觀察物件的範圍內, 我們可以重建任何圖像。 ”

目前在運轉的探測器有些探測方式還比較古老。 例如, 已經圍繞著土星 13 年的探測器 Cassini 只能在靠近土星時對其進行探測。 事實上, 上一次規模較大的外星生物探測是 1976 年開始的 Viking 太空專案。

對於這支研究團隊來說, 他們計畫中的目標物件是兩顆衛星, 一顆土衛二(Enceladus)、一顆木衛二(Europa)。 例如木衛二上就有很大的冰殼, 冰殼下方有海洋, 用這種新的技術也許可以做更好的探測。

過去 1 年, 這個研究團隊已經在格林蘭海、北極做了測試, 研究成果已經發佈在了 Astrobiology 期刊上。 從結果來看, 這台機器可以分辨出 1 微米的物體, 以及檢測出那些在移動的真核生物——擁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 包括動植物、真菌等。

不過, 現在比較大的問題反而來自於 NASA。 在本月 13 日的一次會議上, NASA 的高管 William H. Gerstenmaier 承認, 他們因為資金不夠沒法給火星探測任務定下確切的日期。

題圖來自: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