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魔芋的莖是什麼樣的,它有怎樣的特點?

魔芋不論是商品芋, 還是種芋, 其實都不是真正的果實和種子, 而是變態莖。 下面就有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魔芋。

大魔芋

一、魔芋的球莖。

地下莖的主體呈球或塊狀, 叫球莖或塊莖。 年幼的塊莖是橢圓形, 以後隨著種植年齡的增加, 逐年變成圓球形或扁球形。 皮黃至褐色, 肉白色。 有些品種的肉色偏黃。 球莖縱剖面上部分為分生組織, 下部分為儲藏組織, 中部為過渡區域。 上部節密集, 新球莖、不定根、根狀莖等均由分生組織形成。 球莖的維管組織保留延伸至新球莖組織中。 魔芋球莖的膨大幾乎完全依靠異常分生組織的分裂。 球莖的橫切面可見表皮的疊生木栓組織, 其內是2-3層細胞, 再內是薄皮儲藏組織, 有兩類細胞, 一類是普通薄皮細胞, 主要內含物是澱粉, 另一類是異細胞又叫囊狀細胞, 主要內含物是葡甘聚糖。

魔芋小球莖

二、魔芋的頂芽。 塊莖的上端有一股肥大的頂芽, 頂芽在球莖頂端中心, 包括1個葉芽及8-12片鱗片葉苞。 頂芽若為花芽, 則明顯肥大且較長, 第二年只開花, 不長葉。 頂芽為葉芽的球莖, 葉芽可繼續分化形成一個具粗壯葉柄及多次分裂的大型複葉。 頂芽著生處叫芽眼, 芽眼也會隨之生長年限增加而加深。

在頂芽週邊有一葉跡圈, 是上個生長週期葉柄從離層脫落的痕跡。 在此圈內形成稍下凹的芽窩, 窩內的節非常密集, 節上的芽似芽眼, 呈螺旋狀排列。 所以從塊莖形狀和芽眼深淺可粗略估計塊莖生長的年限。 頂芽基部還可看到幾個細小的芽——側芽。 在球莖底部有殘留的臍痕, 即種球莖脫離的痕跡。

花芽

魔芋種植之後, 頂芽利用母芋的養料長出一片大型複葉, 同時基部重新形成新的塊莖, 側芽則長成根狀芽。 在長鱗片葉的節位上則長出許多不定根, 形成一顆新植株。 魔芋的頂芽優勢非常強。 如果頂芽受損, 或將塊莖分切成若干塊, 不具頂芽的切塊, 擺脫了頂端優勢的控制後, 其餘的芽可以慢慢長出, 而後其中著生位置優越, 長的較快的芽形成新的頂端優勢, 這便是一個芋種只長一株的原因。 有是會同時出現兩三個甚至更多“勢均力敵”的芽, 沒有主次, 收挖時, 可收到兩三個塊莖。 種芋的頂芽萌發是利用母芋的養料來維持長葉長根的。

芽體及其基部分生組織, 也同時利用母芋的養料, 開始初生長, 從新形成新塊莖。 新塊莖肩部的芽則發育成根狀莖。

黃魔芋花

三、魔芋的根狀莖, 又稱鞭芋。 魔芋的腋芽萌發長成, 多在中上部。 根狀莖的數目, 首先與品種有關, 花魔芋較少, 多數在3-8條以內, 白魔芋則在10根以上,其次與種芋的年齡有關,種年齡越大,種芋越大,長的越多。魔芋的根狀莖較為發達。根狀莖由短縮球莖上的腋芽發生,一般從兩年生起,其球莖達到一定大小,積累了較豐富的營養物質後,其側芽開始發育為跟塊莖或走莖。

魔芋塊莖

魔芋的根狀莖有兩種形態:一為始終保持肥大的根莖狀,這種類型一般較大,單個重數十克乃至上百克,大的可分切成若干段節做種,如不分切可育成大種芋。另一種類型起初也呈根莖狀,後來養分逐漸向莖尖數節集中,膨大成指節狀的子芋,基部節段因為養分輸送完畢而枯萎。子芋一般有數克至一二十克。根狀莖具有頂芽和節以及節上的側芽。一般當年不發芽出土形成新植株,而是成為下年的繁殖材料。

優質子芋

七月正是魔芋生長發育的季節,很多地區出現了極端天氣,有的乾旱,有的洪澇,有的高溫,有的下冰雹,給魔芋生長發育帶了很大的影響。為此,今天晚上8點,我們有幸邀請到了雲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董坤老師,為大家講授《氣候對魔芋生長和病害的影響》,有想參與學習的,可在下方留下聯繫方式。雖然我們不能改變自然,但是,希望大家學習之後,能夠從避免自然災害,減少自然損失,挽救自然損失的角度,能夠有所幫助。

白魔芋則在10根以上,其次與種芋的年齡有關,種年齡越大,種芋越大,長的越多。魔芋的根狀莖較為發達。根狀莖由短縮球莖上的腋芽發生,一般從兩年生起,其球莖達到一定大小,積累了較豐富的營養物質後,其側芽開始發育為跟塊莖或走莖。

魔芋塊莖

魔芋的根狀莖有兩種形態:一為始終保持肥大的根莖狀,這種類型一般較大,單個重數十克乃至上百克,大的可分切成若干段節做種,如不分切可育成大種芋。另一種類型起初也呈根莖狀,後來養分逐漸向莖尖數節集中,膨大成指節狀的子芋,基部節段因為養分輸送完畢而枯萎。子芋一般有數克至一二十克。根狀莖具有頂芽和節以及節上的側芽。一般當年不發芽出土形成新植株,而是成為下年的繁殖材料。

優質子芋

七月正是魔芋生長發育的季節,很多地區出現了極端天氣,有的乾旱,有的洪澇,有的高溫,有的下冰雹,給魔芋生長發育帶了很大的影響。為此,今天晚上8點,我們有幸邀請到了雲南省農科院富源魔芋研究所董坤老師,為大家講授《氣候對魔芋生長和病害的影響》,有想參與學習的,可在下方留下聯繫方式。雖然我們不能改變自然,但是,希望大家學習之後,能夠從避免自然災害,減少自然損失,挽救自然損失的角度,能夠有所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