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習近平以“四緣”廣推福建開放——五評《開放發展風起帆張——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開放篇》

2000多年前, 以廣州、泉州、寧波三大海港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讓沿線國家因“緣”結合, 攜手共同發展, 而今, 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中, 構築“一帶一路”, 堅持對外開放也同樣是我們國家與沿線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7年3月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 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 ”作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福建省近年來經濟建設發展的主旋律和最強音始終是對外開放。 在中央的支援下, 福建加快對外開放發展進程, 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州新區、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先後獲批成立,

福建成為了當前中國優惠政策最多、最集中的省份之一, 成為吸引國內外投資的搶灘地。 堅持開放包容、堅持面向世界是福建經濟發展的不變法則, 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發展原則。 這不, 《福建日報》日前刊發的《開放發展風起帆張——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開放篇》中,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細細訴說著開放型經濟的“緣分”。

人緣相近, 共搭開放平臺。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民相親在於心相通。 2017年5月15日, 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重要內容。

我們要深入開展人文領域交流合作, 讓合作更加包容, 讓合作基礎更加堅實, 讓廣大民眾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和受益者。 ”人, 是人類社會起源和發展的根本, 人類的發展史無處不存在勞動人民的身影, 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開放中, 人民交往合作則推動兩國相交相知, 深化兩國經濟合作, 加速經濟發展。 福建省致力推進對外開放政策, 打造海上絲路重要橋頭堡, 謀求共贏局面, 其關鍵是“人”, 其中華僑華人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與引路人。 福建是著名僑鄉, 1200多萬閩籍華僑華人中的80%集中在東南亞, 而東南亞國家有近1000萬的華僑華人祖籍福建, 占該地區華僑華人中的50%。 這些華僑華人在國外日積月累,
在經濟、資源、資訊等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是連接中國與住在國的紐帶。 福建要“走出去”, 僑資僑力僑心不可或缺。 打好“僑牌”, 就是抓開放。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多年, 在做“僑”文章上, 以情感人, 以僑緣夯實開放基礎。 在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 習近平曾率代表團多次前往東南亞國家訪問, 在引僑發展上取得驕人成績。

文緣相通, 共建溝通橋樑。 2013年5月4日,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 ”文化交流是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 2014年6月6日, 習近平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強調:“中華文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 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

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 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 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它的基因是“和”。 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是求同存異, 追求多元文化的雙向融合。 印尼爪哇島中爪哇省的商港和首府三寶瓏, 它的名字是為紀念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而來;馬來西亞麻六甲建造了一座中國式古廟——三寶廟, 也是跟鄭和下西洋有關;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詩巫又稱“新福州”, 那裡的福州十邑移民及其後裔, 講福州話、過福州傳統民間節日, 生活習慣一如在故土;《絲海夢尋》以閩南風格濃郁的舞蹈語言、精美的舞蹈音畫形式, 承載著文化交流使命,
開啟了“海絲”尋夢之旅。 它們無一不是向世界展現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波瀾壯闊, 承積著百餘載厚蘊, 這些烙印著中國基因、福建元素的遺跡習俗傳說, 無不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也體現著當地人民對中國的友好與尊敬, 是外來文化與本地文化碰撞後彼此尊重、完美融合的結果。 習近平對東南亞的訪問, 連的是僑心, 感受到的是文化的交融, 埋在心裡的是友誼, 拓展的是開放, 而“一帶一路”的構想就這樣萌發, 影響的卻是今日世界。

城緣相聯, 共辟交流視窗。 1993年底, 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訪問了美國塔科馬市, 一力促成福州市同塔科馬市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改變了塔科馬市排華歷史的同時, 為福州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另一扇窗,加速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向世界展示了真實、開放的福州。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出訪美國時“故地重訪”,一段橫跨20餘年的中美友城歷史吸引了世人的矚目。2008年11月8日,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開幕式上曾講到:“中國國際友好城市活動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並積極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一步瞭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進一步瞭解中國、走向中國。中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推進,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同各國城市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國際友好城市又被稱為姐妹城市,是世界各國地方政府之間通過協定形式建立起來的一種國際聯誼與合作關係。發展國際友好城市有利於推動兩國中央、地方政府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領域上相互尊重、擴大交流,為民間對外交流開闢了新視窗。福州市與塔科馬市的建交,不僅僅只是在塔科馬市多了一座福州亭,更是塔科馬市對華人友好的開端。20多年來,福州、塔科馬兩市交往頻繁,為今日習近平大力推進國家交往中的地方交流合作累積了積極因素。“城緣”,帶來的是國之相交。

友緣相親,共續國際情誼。2012年2月15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出訪美國期間,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友好團體歡迎午宴並動情地講述了他幫助加德納夫人圓夢鼓嶺的故事,感動著中美兩國人民。1992年春天,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啊!鼓嶺》的文章,講述了一對美國夫婦對中國一個叫“鼓嶺”的地方充滿了眷念與嚮往,渴望故地重遊而未能如願的故事。習近平讀後深受感動,當即決定邀請加德納太太訪問福州,讓加德納太太一了夙願:探訪了丈夫心心念念的故地,與故人重敘友情。習近平重情誼,敘友情,從梁家河村插隊年代的農民朋友呂候生,到正定任職時的文化友人賈大山,再到外國友人加德納太太,習近平不曾忘記,他記得他們的情,知得他們的難。國與國相交,正是民親累積的。“鼓嶺故事”既是中美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民間外交事業發展的例證,既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個體民眾的關懷之情,也展示了人民友好的真實美好。昔日的故事,正化為習近平今日民間外交的作為。人文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相互瞭解與友誼,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為福州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另一扇窗,加速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向世界展示了真實、開放的福州。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在出訪美國時“故地重訪”,一段橫跨20餘年的中美友城歷史吸引了世人的矚目。2008年11月8日,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開幕式上曾講到:“中國國際友好城市活動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並積極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一步瞭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進一步瞭解中國、走向中國。中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推進,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同各國城市的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國際友好城市又被稱為姐妹城市,是世界各國地方政府之間通過協定形式建立起來的一種國際聯誼與合作關係。發展國際友好城市有利於推動兩國中央、地方政府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領域上相互尊重、擴大交流,為民間對外交流開闢了新視窗。福州市與塔科馬市的建交,不僅僅只是在塔科馬市多了一座福州亭,更是塔科馬市對華人友好的開端。20多年來,福州、塔科馬兩市交往頻繁,為今日習近平大力推進國家交往中的地方交流合作累積了積極因素。“城緣”,帶來的是國之相交。

友緣相親,共續國際情誼。2012年2月15日,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出訪美國期間,出席在華盛頓召開的美國友好團體歡迎午宴並動情地講述了他幫助加德納夫人圓夢鼓嶺的故事,感動著中美兩國人民。1992年春天,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從報紙上看到一篇《啊!鼓嶺》的文章,講述了一對美國夫婦對中國一個叫“鼓嶺”的地方充滿了眷念與嚮往,渴望故地重遊而未能如願的故事。習近平讀後深受感動,當即決定邀請加德納太太訪問福州,讓加德納太太一了夙願:探訪了丈夫心心念念的故地,與故人重敘友情。習近平重情誼,敘友情,從梁家河村插隊年代的農民朋友呂候生,到正定任職時的文化友人賈大山,再到外國友人加德納太太,習近平不曾忘記,他記得他們的情,知得他們的難。國與國相交,正是民親累積的。“鼓嶺故事”既是中美人民友誼的見證,也是民間外交事業發展的例證,既體現了中國領導人對個體民眾的關懷之情,也展示了人民友好的真實美好。昔日的故事,正化為習近平今日民間外交的作為。人文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相互瞭解與友誼,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