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預防

疾病概況

脂肪肝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代謝功能發生障礙, 致使肝內脂質蓄積過多的一種病理變化性疾病, 也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證。 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改變, 脂肪肝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 在我國脂肪肝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該病影響包括兒童在內的所有年齡層次的個體, 最常見於40~50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和肝硬化3種病理類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比較隱匿, 臨床主要表現為乏力、肝區脹痛、肝大、腹脹、小便顏色加深、口幹、口苦、苔黃膩或滑膩、脈弦滑或小滑, 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體征。 發展到肝硬化階段可出現肝硬化相關的症狀、體征和併發症。

中醫學雖無脂肪肝這一病名, 但根據其臨床特點, 多將其歸為“脅痛”、“積證”、“痰證”等範疇。

對其發病機制, 眾多學者認為是肝失疏泄, 脾失健運, 腎精不足, 濕熱內結, 痰濁鬱結, 瘀血阻滯, 而最終形成痰濕淤阻互結, 痹阻肝臟脈絡而形成脂肪肝。

中醫在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上有很明顯的優勢。 但目前尚無統一的中醫辨證分型和診斷標準, 各醫家多根據其臨床特點及辨證施治經驗加以分型論治。 如分為痰濕內停型、肝鬱氣滯型、脾虛痰濕型、血瘀阻絡型等。

發病前預防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病雖然受環境、藥物、遺傳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在疾病發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 肥胖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率明顯高於體重正常人群, 達50%以上。 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不良的飲食習慣、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精神萎靡、生活散漫等均可促使該病的發病。

所以改善膳食結構、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精神積極向上均有助於疾病的預防。

調整膳食結構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 可見食乃人生第一大事。 人活著不是為了吃, 但是吃卻是為了活著。

人需要不斷地從大自然中汲取所需要的營養, 而營養物質的攝取是通過吃來獲得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極大提高, 現在人不僅要吃飽, 更是要吃出營養, 吃出科學, 吃出健康。 然而, 在過去的很長時期裡由於人們對營養知識的匱乏, 對科學用膳的不瞭解, 不僅沒從中獲得更多的營養素, 反而吃出了很多“富貴病”, 諸如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壓病等代謝綜合征相關疾病。 相關研究表明, 我國人群膳食結構中營養素攝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脂肪、鹽、糖食過多, 而優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卻攝入不足。 因此, 我們要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形成合理的膳食結構。 保證必要的能量、蛋白質和脂肪攝入,
減少油炸、高脂肪和高能量食物的比例, 忌酒, 增加膳食纖維和粗糧的比例, 對防止疾病發生有重要意義。

適當運動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氧供滿足運動消耗所需),運動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50%~70%,或最大心率的70%~80%。由於運動的前20分鐘能量利用來自糖類,其後則為脂肪,所以為了消耗一定量的脂肪,需要保持一定的運動時間和量。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簡便3、5、7方案:3000米/30分鐘、5天/周,心率為170-年齡,對我們運動有指導意義,但必須是無基礎疾病。若有其他基礎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運動。

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有助於機體的協調發展,改變懶散的生活習慣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思想重視對預防疾病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本文選自 《滬上中醫名家養生保健指南從事》

《常見肝膽疾病的中醫預防和護養》

總主編 施杞

主編 王育群

(蛤蚧 蝸牛 桃仁)

適當運動

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氧供滿足運動消耗所需),運動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50%~70%,或最大心率的70%~80%。由於運動的前20分鐘能量利用來自糖類,其後則為脂肪,所以為了消耗一定量的脂肪,需要保持一定的運動時間和量。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簡便3、5、7方案:3000米/30分鐘、5天/周,心率為170-年齡,對我們運動有指導意義,但必須是無基礎疾病。若有其他基礎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運動。

保持身心健康

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有助於機體的協調發展,改變懶散的生活習慣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視,思想重視對預防疾病有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本文選自 《滬上中醫名家養生保健指南從事》

《常見肝膽疾病的中醫預防和護養》

總主編 施杞

主編 王育群

(蛤蚧 蝸牛 桃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