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約旦為何被捲入新一輪巴以風波?

約旦時間7月21日, 多個城市爆發了大規模的反以色列遊行, 數萬民眾湧上街頭, 抗議以色列近期對耶路撒冷老城穆斯林「尊貴禁地」(以色列稱為聖殿山)採取的行動, 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此類行徑。

首都安曼市中心的侯賽因清真寺, 數萬民眾要求以色列對所有巴勒斯坦人毫無保留地開放阿克薩清真寺, 撤除在清真寺外放置的安檢設備。

在鄰近安曼的紮爾卡和北部城市伊爾比德, 也有大量約旦民眾舉行抗議遊行, 來自約旦數個黨派的代表也在其中。

事件緣起及發展

本月14日, 3名以色列員警在耶路撒冷「尊貴禁地」外區域遭到槍擊、其中兩人身亡的事件引發了此後的一連串衝突, 以色列還一度封鎖了阿克薩清真寺, 禁止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前往做禮拜等活動。

事件發生後, 以色列隨即在清真寺入口處, 加裝了金屬探測門, 還在周圍區域安裝了攝像頭,

並禁止50歲以下的穆斯林男子進入。

雖然兩天后(當地時間2017年7月16日)以色列重新開放阿克薩清真寺, 但穆斯林認為以色列安裝攝像頭等是對穆斯林聖地的侵犯, 巴勒斯坦民眾拒絕進入。

通往聖殿山的入口以及阿克薩清真寺門口的金屬探測器和攝像頭

21日的大規模抗議遊行後, 由巴以衝突引發的衝突在約旦升級, 當地時間23日, 以色列駐約旦大使館發生持械傷人事件, 導致兩名約旦人死亡, 一名以色列人受傷, 襲擊者被打死。

約旦警方現已封鎖以色列大使館周邊區域, 並對該約旦人停在使館門口的車進行搜查。 事件發生後, 以色列外交部(耶路撒冷)舉行緊急會議後, 決定立即撤出以色列駐約旦大使館的所有工作人員, 防止再次發生暴力事件。 然而, 約旦當局拒絕相關人員撤離。

約旦在巴以衝突中的角色

聖城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聖地, 自二戰結束以色列建國以來, 巴以衝突的焦點之一就是聖城問題。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針對耶路撒冷爭論不休的同時,

約旦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當事國。

從歷史上看, 約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屬於巴勒斯坦地區, 經過1947年聯合國分治決議後, 才劃分為三個部分。 約旦與巴勒斯坦不僅和其他阿拉伯國家一樣, 擁有共同的民族、宗教、語言和文化, 而且其國內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是巴勒斯坦人。

本就是一家的歷史根源讓約旦比其他阿拉伯國家更為關注巴以衝突, 有關該地區的任何波動都會在國內引起波瀾。

針對此次捲入衝突事件而言, 在約旦人看來, 雖然本次事件是由巴勒斯坦方面率先挑起的, 但歸根結底是因為以色列長期佔領巴勒斯坦領土, 引起民眾不滿。

就約旦方面, 1947年以色列建國之後, 以色列佔領了聖城西部,

約旦佔領了城東舊區, 以色列很快在城西建立了新城區。 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後, 以色列實際奪取了聖城老城的實際控制權, 但根據之前兩國簽署的和平條約, 約旦應當擁有這些地區的管轄權。

雖然約旦強烈要求以色列撤出佔領土地, 甚至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 派軍支援敘利亞, 但是一直未能收復失地。 近年來, 以色列一直試圖取代約旦在耶路撒冷東部老城區的管轄權, 但約旦堅持對耶路撒冷東部老城區聖殿山, 包括所在的阿克薩清真寺擁有管轄權, 而以色列針對清真寺的不當行為, 約旦不會坐視不管。

又因為深受巴以衝突的影響,只要雙方發生衝突,就不可避免的影響到約旦,當巴勒斯坦難民湧入約旦時,對這個小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加上約旦同美國關係密切,由美國主導的中東和平進程,約旦也是積極參與。

所以約旦在阿拉伯世界一直主張與以色列談判,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就希望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巴以問題,20世紀80年代,約旦就提出「土地換和平」的主張。90年代約旦與以色列的和談,更是中東和平進程的大進展。

但是雙方的領土邊界、水資源的爭端以及聖城問題長期懸而未決,此次以色列對約旦管轄的清真寺進行封鎖等舉動,就已經觸及兩國爭議的核心。

短期恢復與長久發展

此輪衝突的發生,背後的實質是巴以問題,正如約旦前副首相阿納尼所說,目前巴以和平的前景非常渺茫。這需要巴以雙方、阿拉伯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共同的長期努力。

巴以和平進程停滯不前,巴勒斯坦如何建設、難民如何安置等社會問題越演越烈,以色列更多考慮如何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甚至民眾安全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都間接影響到周邊國家。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政府安裝金屬探測門以及攝像頭並拒絕拆除,更是刺激穆斯林民眾。

每一次的巴以衝突,似乎都是從向員警扔石子、惡意爆炸事件等小規模衝突引發,但這次升級到襲擊大使館的警衛,已經升級為外交危機。

短期內而言,以色列儘快停止相關行動,停止任何改變穆斯林「尊貴禁地」的舉動,儘快拆除金屬探測門;約旦民眾做到相應自製,避免挑釁衝突事件再次發生。恢復之前現狀,是該地區短期內恢復並保持平穩狀態的關鍵。

長期而言,近年來阿拉伯內部國家的分歧與分裂越演越烈,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地區衝突頻頻發生,但阿拉伯國家內部不管有多少矛盾,其他國家應該和約旦一起,在巴以問題上放下分歧,攜手面對。

而且本身巴以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如果約以衝突不能平息,對地區安全更是雪上加霜。

當年十月戰爭爆發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採取穿梭外交的方式,向兩方傳達對方建議但避免矛盾雙方直接接觸,從而開啟中東和談以及和平進程。約旦作為巴勒斯坦地區的當事國,應當和美國、歐盟一起,採取洽談、斡旋等方式化解衝突,對地區穩定、經濟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今日主筆 董雅娜

又因為深受巴以衝突的影響,只要雙方發生衝突,就不可避免的影響到約旦,當巴勒斯坦難民湧入約旦時,對這個小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加上約旦同美國關係密切,由美國主導的中東和平進程,約旦也是積極參與。

所以約旦在阿拉伯世界一直主張與以色列談判,早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就希望通過政治手段解決巴以問題,20世紀80年代,約旦就提出「土地換和平」的主張。90年代約旦與以色列的和談,更是中東和平進程的大進展。

但是雙方的領土邊界、水資源的爭端以及聖城問題長期懸而未決,此次以色列對約旦管轄的清真寺進行封鎖等舉動,就已經觸及兩國爭議的核心。

短期恢復與長久發展

此輪衝突的發生,背後的實質是巴以問題,正如約旦前副首相阿納尼所說,目前巴以和平的前景非常渺茫。這需要巴以雙方、阿拉伯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共同的長期努力。

巴以和平進程停滯不前,巴勒斯坦如何建設、難民如何安置等社會問題越演越烈,以色列更多考慮如何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甚至民眾安全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都間接影響到周邊國家。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政府安裝金屬探測門以及攝像頭並拒絕拆除,更是刺激穆斯林民眾。

每一次的巴以衝突,似乎都是從向員警扔石子、惡意爆炸事件等小規模衝突引發,但這次升級到襲擊大使館的警衛,已經升級為外交危機。

短期內而言,以色列儘快停止相關行動,停止任何改變穆斯林「尊貴禁地」的舉動,儘快拆除金屬探測門;約旦民眾做到相應自製,避免挑釁衝突事件再次發生。恢復之前現狀,是該地區短期內恢復並保持平穩狀態的關鍵。

長期而言,近年來阿拉伯內部國家的分歧與分裂越演越烈,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地區衝突頻頻發生,但阿拉伯國家內部不管有多少矛盾,其他國家應該和約旦一起,在巴以問題上放下分歧,攜手面對。

而且本身巴以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如果約以衝突不能平息,對地區安全更是雪上加霜。

當年十月戰爭爆發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採取穿梭外交的方式,向兩方傳達對方建議但避免矛盾雙方直接接觸,從而開啟中東和談以及和平進程。約旦作為巴勒斯坦地區的當事國,應當和美國、歐盟一起,採取洽談、斡旋等方式化解衝突,對地區穩定、經濟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今日主筆 董雅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