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蘋果、阿裡、騰訊,巨頭企業是如何用“宗教文化”打造品牌的?

企業文化, 代表著一個企業的文化內涵和所推崇的價值觀, 依靠著鮮明的價值主張統領著旗下數以萬計的員工, 讓他們以統一形象對外展現, 這就像一種神聖的“宗教文化”是企業迸發出驚人力量的源泉。

深層次的企業文化就是宗教

佛教距今已經有2600多年歷史, 基督教有2000多年歷史, 伊斯蘭教有1400多年歷史, 一些主流的宗教甚至可以延續上千年, 同樣對於企業而言, 一定也是希望長久不衰的生存。 “百年老店”在人們看來是和驕傲的, 希望“存活”102年的阿裡巴巴目前看來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偉大的企業也在慢慢將自己活成一種“宗教”有著明確的價值主張, 注重儀式感。 很多時候, 人們對於儀式感的重視程度並不亞於規章制度。

馬雲曾對媒體說, 阿裡巴巴的新員工入職, 必須給自己取一個花名, 例如馬雲花名“風清揚”CEO張勇花名“逍遙子”等。 花名文化是阿裡文化價值觀灌輸的一部分,

有一種進入公司斬斷過往, 重新做人的感覺,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這是馬雲給阿裡巴巴定下的使命, 這個使命決定著阿裡巴巴很多的戰略佈局, 也是內部做事的行為準則。 依據這個使命, 內部員工可以判斷什麼事情該做, 那些事情是不能觸碰的紅線。 “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是在阿裡內部被稱作“六脈神劍”的價值觀。 在對員工的考評中, 價值觀是否過硬佔有50%的權重, 不僅員工的升職加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 任何觸犯該價值觀的行為都被視為不可容忍。

阿裡巴巴很想一個“宗教企業”而馬雲就是至高無上的宗教教主, 通過企業使命, 文化和價值觀(也就是教規教義)掌控和引領者數萬員工的思想觀念。 去年, 幾名資深工程師用作弊的手段在公司內網多搶了幾盒月餅, 被無情開除。 原因就是損害了公司的價值觀, 觸犯了原則。

《基業長青》中有一句話:堅持以一種宗教般的熱情和信仰來經營企業、完成工作,

那麼, 試看天下誰能敵?偉大的企業都把自己活成了一種“宗教”, 讓員工成為了堅定的信徒。 更有像蘋果這樣的企業不僅讓員工成為了信徒, 用戶都是“蘋果教”的堅定擁護者, 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品牌宗教”。

偉大的公司都是有信仰的公司, 他們有一套明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並且這些內容是內化於員工心中, 上升到信仰高度。 一旦缺乏主流、健康的信仰。 組織的精神就會“生病”, 而這個遠遠比其他問題更要可怕。

對企業來說, 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信仰體系”中的根基

你可能不大認同很多企業在這條“企業宗教”上的種種做法,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你並非同類。 所謂“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經營者一家企業, 那麼你一定很希望看到這樣的狀況, 一個企業如果想成為超一流的企業, 沒有信仰和精神支撐是註定不能獲得持續成功的。 但是“企業宗教信仰體系”的打造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階段。

對於企業來說, 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信仰體系”中的根基, 這如同宗教的教義和教規一樣重要。使命指出了企業為什麼存在,是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願景明確了企業的理想和目標,讓我們可以想像企業以後的樣子;價值觀則是在前進道路上的做事方法。明確且統一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企業宗教信仰體系”建設的第一步。這種始終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種內部宗教並據之行動,將能夠激發出公司員工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

借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夠喚醒人們內心的尊重,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信仰這件事情,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儀式感也可以讓不認同企業信仰的人感到非常不適應,從而加速其離去的過程。這本身與人的好壞無關,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企業信仰的傳播需要儀式感,但這不能只是單純為了搞成一種儀式感,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這如同宗教的教義和教規一樣重要。使命指出了企業為什麼存在,是企業存在的根本意義;願景明確了企業的理想和目標,讓我們可以想像企業以後的樣子;價值觀則是在前進道路上的做事方法。明確且統一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是“企業宗教信仰體系”建設的第一步。這種始終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種內部宗教並據之行動,將能夠激發出公司員工身上蘊藏的巨大能量。

借用《小王子》中的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能夠喚醒人們內心的尊重,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信仰這件事情,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儀式感也可以讓不認同企業信仰的人感到非常不適應,從而加速其離去的過程。這本身與人的好壞無關,只不過是“道不同,不相為謀”。企業信仰的傳播需要儀式感,但這不能只是單純為了搞成一種儀式感,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