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烏力格爾:蒼茫大草原上的浪漫吟遊

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上, 流傳著一種蒙古族人非常喜愛的藝術形式——烏力格爾。 藝人們身背四胡, 在草原上流浪, 一人一琴一台戲,

俠骨柔腸、英雄兒女、金戈鐵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隨著四胡的弦音忽而激烈, 忽而舒緩, 聽眾的心也緊跟著藝人們的說書聲時而緊繃, 時而塵埃落地。

據史料記載, 遠在成吉思汗時代就有了類似的藝術形式, 初期所表現的題材多為神話故事。 到了清初。 滿族入駐中原後, 為防止蒙漢接觸, 修築了長達數千里的“柳條邊”。 雍正年間, 河北、山東連年旱災, 民不聊生, 哀鴻遍野。 清廷不得已向卓索圖蒙旗提出“借地養民”, 於是大批黃河流域漢民進入關東蒙旗。 移民帶來黃河文化, 推動蒙漢文化交融, 這一文化現象史稱“黃河文化北移”。 京韻大鼓、評書、蓮花落等走入大草原, 並逐漸與以潮爾為伴奏的“陶力”(專門演唱英雄史詩的藝術形式)互為交融,

汲取雙方精華, 衍化而出一種極具草原特色的曲藝形式——烏力格爾。

清末, 一些藝人把古典文學作品如《聊齋志異》、《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等編譯成蒙古語說唱, 在廣大農牧民中很受歡迎。 解放後, 藝術家將當代文學作品如《林海雪原》、《雷鋒的故事》等改編演唱。

說唱烏力格爾的藝人稱為“胡爾奇”。 蒼茫遼遠的草原造就胡爾奇浪漫開闊的藝術氣息。 如同西方中世紀的遊吟詩人, 胡爾奇身背四弦琴或者潮爾(馬頭琴), 在大草原上隨風漂泊, 四處飄蕩, 一人一琴, 自拉自唱。 由於他們的表演風格和故事內容的差異, 或優美如詩, 或懸念迭起, 直令牧民全然沉浸于故事之中, 忘乎其所在。 經驗豐富的胡爾奇也可即興表演, 只要給出題目, 即可出口成章。

如今已年逾五十的照日格圖和烏力格爾有著難解的緣分。 六七歲的時候, 他就迷上了烏力格爾, 那年月, 科爾沁右翼中旗的城市和鄉村沒什麼文化活動, 聽烏力格爾是人們最上癮的事兒。 每每農閒時節, 人們便擠在一個小屋子或者蒙古包裡, 神游于烏力格爾說書人的故事裡。 照日格圖就在擁擠的聽書人中, 接受了烏力格爾啟蒙。

14歲時到巴彥胡碩鎮讀書, 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聽到當時的著名烏力格爾藝人布仁巴雅爾的烏力格爾小段, 不由被其悠揚的曲調,

精彩的說唱藝術所吸引。 回到學校後跟熟人借來了四胡開始琢磨, 時而還表演給同學們聽。 到了晚上便偷偷離開宿舍到說書館聽書。 不久, 他的秘密被宿舍老師發現了, 宿舍老師便把他作為重點對象"看守"起來, 他晚上再沒有機會溜出去了, 但對烏力格爾的炙熱著迷還是使他每到星期日就去聽布仁巴雅爾說書。

17歲,照日格圖初中畢業,背著家人,找到布仁巴雅爾,表達了拜師的願望。布仁巴雅爾笑呵呵地問他:“你會拉四胡嗎?”“會一點兒。”照日格圖怯生生地回答。“能說嗎?”“能說一點兒。”於是,照日格圖便說了一段《龍虎梁山》。布仁巴雅爾聽後,點了點頭說:“你記性挺好,但是你學的不是我的流派。你唱的是額爾敦吉儒格流派,咋來找我學習呢?我的流派可不好學。”照日格圖說:“不好學我可以多努力,再說哪個流派都是蒙古族的文化。”老師點了點頭,收下了這個徒弟。

從最基本的背誦史書,到說書技巧,掌握四胡的練習指法,曲調到獨創一類說書風格,他的技藝在布仁巴雅爾老師的指導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照日格圖的說書功底正突飛猛進般提高時最最不幸的事發生了。就在照日格圖拜師一年後,他的恩師布仁巴雅爾去世了。想到自己日日跟隨在後的師父就這麼離開了自己,又面對著師父臨終前為自己留下的一本本烏力格爾演說技巧精髓,照日格圖悲痛欲裂。隨後他回到家鄉開始了苦修階段。

1990年以後,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烏力格爾的聽眾越來越少,藝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了。照日格圖不甘心這門藝術就那麼被冷落了,那可是傳承了300多年的文化瑰寶啊。他決定開家說書館。

1991年,說書館開了起來,照日格圖坐館說書。還別說,一些年齡大點兒的聽眾經常光顧,甚至有的人還從牧區騎馬趕來聽。這讓照日格圖感到很欣慰。可是,由於聽眾群體整體來說還不算太多,收入也不多,說書館只開了8個月便宣告關門,照日格圖再次走上流動說書之路。

然而照日格圖開說書館之心並沒有因此斷絕,1994年,他又開起了說書館。可剛剛表演了3天,他忽然接到妻子患闌尾炎的消息,急匆匆地趕回家照顧妻子。因為惦記著說書館,3天后,他安頓好妻子,便回到說書館,不幸的是說書館被盜了,唯一值錢的答錄機也丟了,說書館沒法開下去了。

轉眼間到了2000年,那時候,烏力格爾藝術有了起色,照日格圖已經成了當地的明星,特別在牧民中頗有威望。一些老人都希望他把說書館再開起來,電視、網路的興起並沒有讓當地人忘掉烏力格爾,他們還是覺得這種原生態的藝術形式更貼心。回想兩次開館失敗的經歷,照日格圖並沒有馬上行動,而是冷靜地觀察著、思考著,他在尋找時機。

2006年3月28日,照日格圖的說書館開門迎客了。開業當天,旗裡分管文化工作的領導來了好幾個,這讓他很興奮。每人每場1元錢,每天能有50到80人來聽書。這些收入,讓他的說書館維持了兩年半。這段時間,照日格圖說了20多部書,還收了幾名徒弟。

後來,旗文化館建設了烏力格爾廳,照日格圖被請到文化館,在烏力格爾廳裡說書,被人們戲稱為烏力格爾廳“廳長”。現在,他再也不擔心這家“說書館”的經營問題了,隨著科右中旗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喜歡烏力格爾的聽眾越來越多,登記在冊說唱烏力格爾的藝人,全旗就有130多名。“烏力格爾面臨的首要問題還是傳承。不過,從目前看,前景還不錯。”照日格圖說。(中華網文化綜合)

17歲,照日格圖初中畢業,背著家人,找到布仁巴雅爾,表達了拜師的願望。布仁巴雅爾笑呵呵地問他:“你會拉四胡嗎?”“會一點兒。”照日格圖怯生生地回答。“能說嗎?”“能說一點兒。”於是,照日格圖便說了一段《龍虎梁山》。布仁巴雅爾聽後,點了點頭說:“你記性挺好,但是你學的不是我的流派。你唱的是額爾敦吉儒格流派,咋來找我學習呢?我的流派可不好學。”照日格圖說:“不好學我可以多努力,再說哪個流派都是蒙古族的文化。”老師點了點頭,收下了這個徒弟。

從最基本的背誦史書,到說書技巧,掌握四胡的練習指法,曲調到獨創一類說書風格,他的技藝在布仁巴雅爾老師的指導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照日格圖的說書功底正突飛猛進般提高時最最不幸的事發生了。就在照日格圖拜師一年後,他的恩師布仁巴雅爾去世了。想到自己日日跟隨在後的師父就這麼離開了自己,又面對著師父臨終前為自己留下的一本本烏力格爾演說技巧精髓,照日格圖悲痛欲裂。隨後他回到家鄉開始了苦修階段。

1990年以後,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烏力格爾的聽眾越來越少,藝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了。照日格圖不甘心這門藝術就那麼被冷落了,那可是傳承了300多年的文化瑰寶啊。他決定開家說書館。

1991年,說書館開了起來,照日格圖坐館說書。還別說,一些年齡大點兒的聽眾經常光顧,甚至有的人還從牧區騎馬趕來聽。這讓照日格圖感到很欣慰。可是,由於聽眾群體整體來說還不算太多,收入也不多,說書館只開了8個月便宣告關門,照日格圖再次走上流動說書之路。

然而照日格圖開說書館之心並沒有因此斷絕,1994年,他又開起了說書館。可剛剛表演了3天,他忽然接到妻子患闌尾炎的消息,急匆匆地趕回家照顧妻子。因為惦記著說書館,3天后,他安頓好妻子,便回到說書館,不幸的是說書館被盜了,唯一值錢的答錄機也丟了,說書館沒法開下去了。

轉眼間到了2000年,那時候,烏力格爾藝術有了起色,照日格圖已經成了當地的明星,特別在牧民中頗有威望。一些老人都希望他把說書館再開起來,電視、網路的興起並沒有讓當地人忘掉烏力格爾,他們還是覺得這種原生態的藝術形式更貼心。回想兩次開館失敗的經歷,照日格圖並沒有馬上行動,而是冷靜地觀察著、思考著,他在尋找時機。

2006年3月28日,照日格圖的說書館開門迎客了。開業當天,旗裡分管文化工作的領導來了好幾個,這讓他很興奮。每人每場1元錢,每天能有50到80人來聽書。這些收入,讓他的說書館維持了兩年半。這段時間,照日格圖說了20多部書,還收了幾名徒弟。

後來,旗文化館建設了烏力格爾廳,照日格圖被請到文化館,在烏力格爾廳裡說書,被人們戲稱為烏力格爾廳“廳長”。現在,他再也不擔心這家“說書館”的經營問題了,隨著科右中旗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喜歡烏力格爾的聽眾越來越多,登記在冊說唱烏力格爾的藝人,全旗就有130多名。“烏力格爾面臨的首要問題還是傳承。不過,從目前看,前景還不錯。”照日格圖說。(中華網文化綜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