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11家養豬場弄髒南安布厝溪 溪水、井水發黑發臭

11家養豬場弄髒南安布厝溪, 溪水、井水發黑發臭, 周邊村民飲水用水成問題

部門查處 責令養豬場一個月內撤離

泉州網3月24日訊“溪裡全是黑泥, 水發黑發臭。 現在溪兩邊的井水也被污染了, 有打井的人家, 每月都要下井清洗井底。 ”22日, 南安市官橋鎮新圩行政村布厝自然村的村民楊先生致電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 反映該村主要河流布厝溪被上游塘上村的11家養豬場所排汙水污染, 村裡灌溉、吃水困難, 要到五六百米外的地方挑水吃。 村民稱, 養豬場已經存在七八年了, 污水排放越來越嚴重, 他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妥善解決污染和用水問題。

東南早報介入採訪後, 昨日官橋鎮鎮長、南安市環保局人員到現場查看, 表示今日將下發通知給這裡的養殖戶, 責令他們一個月內撤離消減, 一個月後將全部強制取締關閉。

布厝溪被養豬場污水染成灰黑色

水井每月都要清洗一次

養豬場臭氣熏天

污水被直接排入布厝溪

養豬場周邊 臭氣難當黑水橫流

●養豬人:“以前只說辦工商證,

其他證都沒有。 ”

22日上午, 記者來到村民所說的塘上村的養豬場。 一靠近養殖區, 真是臭氣熏天, 幾名同行者難忍作嘔。 養豬場大多是磚石瓦棚, 外牆搭蓋塑膠油布等, 門口堆放著許多餐廚泔水。 在一家豬圈邊上, 一攤從豬圈底部流出的黑水, 把外面的草地蓋得嚴嚴實實。

“我們在這兒養了七八年了, 其他有的更早。 ”從豬圈對面的屋子裡出來一個小夥子, 他說, “我們一批大大小小有四五百頭豬, 其他人也有更多的。 ”

小夥子說, 豬圈的污水都經過沼氣池再往外排。 當記者指著豬圈外的黑水質疑時, 他表示:“現在有要求改造升級, 但還沒有開始。 ”

這家養豬場的另一位中年婦女說:“剛開始來這裡辦養豬場時, 只說辦工商證, 其他證說慢慢辦。

現在也還沒有證。 現在要求大家做生化池, 等開了生化池了, 可能會有吧。 ”這名婦女告訴記者, 有部門要求這裡的養豬場建設生化池, 但每家的建設費用大約要30萬元, 費用太大, 養豬場的老闆們意見不一, 所以一直也沒開始建。

布厝溪成“黑河” 更擔心繼續往下污染

●村民:“以前溪水洗衣, 現在黑泥黑水, 發酸發臭。 ”

面對此情此景, 養豬場下游的布厝村村民們苦不堪言。 “大概六年前, 我們這條溪是清澈見底的, 很多人在溪裡洗衣服、洗菜。 你看現在, 溪底下全是黑泥, 流下來的水也全是黑的, 還有白沫。 ”村民楊先生說, 布厝村布厝溪原來是村民們灌溉、盥洗的主要水源。 被污染後, 周圍耕田灌溉也變得困難, 溪兩邊的許多農田因此荒蕪了。

布厝村村委會幹部楊海澄告訴記者,布厝溪長約2公里,是布厝村村民的母親河。經過橄欖溪,最終匯入晉江九十九溪。他說,每逢下大雨,溪水污染更加嚴重,黑水裹著黑泥直沖而下,惡臭四散。最讓他擔心的是,長此以往,會繼續往下游污染。

水井每月都要清洗 五六百米外挑水吃

●沿溪村民:“每個月都要下到七八米深的井裡,清洗井底。”

溪水受污染後,沿溪邊的村民最是苦惱。十幾年前,沿溪的村民在自家院裡開了井,井水成為他們吃水和盥洗的主要來源。然而,現在他們不敢再吃井裡的水了。

“井水也會發黑,發酸。每個月都要把井水抽出來,人下到七八米深的井底裡,然後用漂白粉沖洗、刷,再用抽上來的水反倒下去洗,反復幾遍。”住在溪邊66歲的王燕玉老人說,每月兒子都要回家清洗一次井,每次清洗至少要3個小時。否則井底就會結出像溪裡那樣的黑泥,水也會變黑變酸。附近鄰居看他們在洗井,也會叫她兒子過去幫忙,大家互相幫忙才能保證井裡的水勉強用作盥洗。

村裡不通自來水,溪兩邊的村民們多數要到五六百米外地勢比較高的人家裡挑水吃。“我們老人沒辦法每天挑水,就從人家家裡接水管出來,好幾百米,這才有乾淨的水吃。”王燕玉老人說,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並妥善解決。

部門查處

責令一個月內撤離 否則全部強制關閉

東南早報記者將瞭解到的情況盡數反映給相關部門。昨日上午,南安市官橋鎮蘇鎮長、南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三中隊相關人員到現場實地查看。

“明天下發正式通知,從明天起一個月之內讓他們撤離。這些豬能消減消減,能搬離搬離。一個月之後,也就是4月25日開始,全部強制關閉。”南安市官橋鎮蘇鎮長在現場查看後,明確表態。

南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三中隊隊長卓華生表示,根據《南安市生豬養殖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今年年底要完成生豬養殖標準化升級改造工作。今年以來,南安各鄉鎮已陸續展開生豬養殖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已在洪瀨、康美、官橋、碼頭等地取締關閉上百家。

塘上村這11家養殖戶是在非禁養區,非禁養區的整治工作也陸續開展。卓華生說:“此前已對這裡的11家養殖戶下發過整改通知,現在他們並未著手進行整改,就要給予堅決取締。”

據瞭解,生豬養殖除了在規定的可養區內進行外,還應該在養殖區內配備汙水處理設施、生化池、沼氣池三項基本設施,並且這三項設施每天都要正常運行。

布厝村村委會幹部楊海澄告訴記者,布厝溪長約2公里,是布厝村村民的母親河。經過橄欖溪,最終匯入晉江九十九溪。他說,每逢下大雨,溪水污染更加嚴重,黑水裹著黑泥直沖而下,惡臭四散。最讓他擔心的是,長此以往,會繼續往下游污染。

水井每月都要清洗 五六百米外挑水吃

●沿溪村民:“每個月都要下到七八米深的井裡,清洗井底。”

溪水受污染後,沿溪邊的村民最是苦惱。十幾年前,沿溪的村民在自家院裡開了井,井水成為他們吃水和盥洗的主要來源。然而,現在他們不敢再吃井裡的水了。

“井水也會發黑,發酸。每個月都要把井水抽出來,人下到七八米深的井底裡,然後用漂白粉沖洗、刷,再用抽上來的水反倒下去洗,反復幾遍。”住在溪邊66歲的王燕玉老人說,每月兒子都要回家清洗一次井,每次清洗至少要3個小時。否則井底就會結出像溪裡那樣的黑泥,水也會變黑變酸。附近鄰居看他們在洗井,也會叫她兒子過去幫忙,大家互相幫忙才能保證井裡的水勉強用作盥洗。

村裡不通自來水,溪兩邊的村民們多數要到五六百米外地勢比較高的人家裡挑水吃。“我們老人沒辦法每天挑水,就從人家家裡接水管出來,好幾百米,這才有乾淨的水吃。”王燕玉老人說,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並妥善解決。

部門查處

責令一個月內撤離 否則全部強制關閉

東南早報記者將瞭解到的情況盡數反映給相關部門。昨日上午,南安市官橋鎮蘇鎮長、南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三中隊相關人員到現場實地查看。

“明天下發正式通知,從明天起一個月之內讓他們撤離。這些豬能消減消減,能搬離搬離。一個月之後,也就是4月25日開始,全部強制關閉。”南安市官橋鎮蘇鎮長在現場查看後,明確表態。

南安市環保局監察大隊三中隊隊長卓華生表示,根據《南安市生豬養殖專項整治行動方案》要求,今年年底要完成生豬養殖標準化升級改造工作。今年以來,南安各鄉鎮已陸續展開生豬養殖專項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已在洪瀨、康美、官橋、碼頭等地取締關閉上百家。

塘上村這11家養殖戶是在非禁養區,非禁養區的整治工作也陸續開展。卓華生說:“此前已對這裡的11家養殖戶下發過整改通知,現在他們並未著手進行整改,就要給予堅決取締。”

據瞭解,生豬養殖除了在規定的可養區內進行外,還應該在養殖區內配備汙水處理設施、生化池、沼氣池三項基本設施,並且這三項設施每天都要正常運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