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人工智慧吹起來的,除了各種演算法、大資料公司,還有一波機器人教育機構

最近市面上湧現了大量的智慧音箱, 隨之而來的批評聲也層出不窮。 人們對於機器人這一詞的濫用已經忍無可忍, 不誇張的說,

市面上有一大半自稱XX機器人的產品都是跟風。

這陣風是從哪吹起來的?或許是《中國製造2025》, 或許是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 也有可能是AlphaGO製造的種種大事件。

可我們不知道的是, 被這陣風吹起來的, 除了各種演算法公司、大資料公司、山寨機器人之外, 還有一大波機器人教育機構。

這裡的機器人教育機構, 指的不是那些早教機器人, 或是傳說中的AI+教育, 而是一種通過組裝、搭建、運行機器人,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方式。

最典型的就是如圖所示的這種, 將樂高積木通上電, 讓他們動起來。

雖然看上去只是玩具, 但這一產業已經進入中國一線城市的各個中小學。 根據中國機器人教育聯盟在2016年發佈的資料顯示,

全國已經有了約有7600家機器人教育機構, 最近5年增長了近15倍。 預計2016年底, 全國機器人教育機構將突破1萬家, 市場規模約為100-200億, 未來空間可達300億。

在今年, 這個數字只會自增不減。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年)》將創新二字作為重頭戲, 機器人教育開始逐漸走進中小學、少年宮。 同時《中國素質體育機器人運動通用競賽規則》正式頒佈, 各種關於機器人的競賽有了法規背書, 開始登堂入室。

如今這一產業甚至產生了很多分支, 有美系、韓系和國產系三個分支。

其中美系的樂高機器人算是最“根正苗紅”的, 1986年由丹麥樂高公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進行了一項名為「可程式設計式積木(Programmable Brick)」的合作案。

針對12歲以上對於機器人感興趣的青少年推出了樂高機器人套件, 其中包括程式設計主機、電動馬達、感測器等等配件。 樂高機器人用種種配件解決了自製機器人需要的電路、機械結構問題, 還設計了一套名為RCX Code的視覺化程式設計工具, 只要把各種代表不同程式邏輯的「積木」在螢幕上堆起來, 就能完成RCX的程式撰寫。

準確的說, 樂高機器人屬於“教具”, 進入國內後被各種關係複雜的教育機構代理, 才實現了商業化。 而韓系機器人, 則是一開始就奔著教育市場來的。 比如ROBOROBO(樂博樂博), 設計了積木機器人、單片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課程, 還創造了一系列教學理念。 作為新東方的戰略合作夥伴, 樂博樂博在商業發展上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瘋狂的鋪設大量校區、舉辦比賽, 還獲得了真格基金的風投。

至於國產派系, 大多都在分割以上兩者留下的空白市場, 說是魚龍混雜也不為過。 有的甚至只是購買了幾套教具, 就開始招攬生源。

市場如此火熱, 多多少少也證實了機器人教育對青少年有一定的益處。 在最近非常流行的STEAM教育中, 提倡的學習尖端科技、培養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跨多學科綜合教育等等, 都在機器人教育中有很好的體現。

可除了教育本身之外, 機器人教育中更多的是功利。

一方面是應試教育促進市場發展。

隨著創新二字提上日程,機器人教育不僅走入了校園,也走入了中高考加分制度。尤其最近,教育部下發新規定,將自主招生的報名條件做出調整,只留下了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兩個類別,各種機器人比賽的含金量又進一步上升。

這樣一來,不少家長開始奔著競賽、特長、加分等等關鍵字為孩子報機器人班,最終導致家長對K12科技教育的熱情大大高於高校生對科技競賽的參與熱情。機器人教育正在像曾經的奧數一樣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素質教育促使校方加大投入。

素質教育、課改是兩個喊了很多年的詞,這些詞彙一方面關係著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也關係著學校的各種榮譽。素質教育示範校、科技教育示範校等等評選促使更多學校開始和機器人教育加強了聯繫。據瞭解,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學校體育機器人聯盟成員超過18000家,其中以學校為單位申請加入聯盟(含軍校)的超過8000家,以各級教育局(委)為牽頭人代表所轄學校申請加入聯盟的超過10000家。這其中涉及大量的器材採購、人才引進,也給這一產業又打了一劑生長素。

最後,則是混亂的加盟機制促使市場無節制的發展。

目前很多國產機器人教育或海外機器人代理都大肆宣揚加盟機制,一邊大談工程師思維,一邊大談著人工智慧的未來。有的機器人教育,甚至在加盟廣告中打出了“加盟三年北上廣買房”的旗號。

實際上機器人教育不僅僅涉及加盟費用,還對場地面積有著不小的要求,行業師資流動性大、器材更新採購都有著不小的成本,一切都註定,機器人教育不是簡單的靠交個加盟費用就能做好的。

在西方教育理念中,理科常常與Nerd一詞聯繫起來,在影視作品中,擅長數學、物理學科的青少年常常是一副沉悶的書呆子模樣,而體育生則總是陽光帥氣。機器人教育的出現,就是為了更多的將理科知識化成操作和實物,以一種更酷的形式展現出來。

可到了中國,種種利益的糾纏讓機器人教育距離創新、理科、工程師詞彙越來越遠,最終成為了教育產業利益鏈上最典型的一環。當然我們承認,一定有學生在機器人教育課程中得到啟發,從此在創新道路上走得更遠,但我們更想看到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是科技成果,而不是單單肥了那些投機者。

隨著創新二字提上日程,機器人教育不僅走入了校園,也走入了中高考加分制度。尤其最近,教育部下發新規定,將自主招生的報名條件做出調整,只留下了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兩個類別,各種機器人比賽的含金量又進一步上升。

這樣一來,不少家長開始奔著競賽、特長、加分等等關鍵字為孩子報機器人班,最終導致家長對K12科技教育的熱情大大高於高校生對科技競賽的參與熱情。機器人教育正在像曾經的奧數一樣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素質教育促使校方加大投入。

素質教育、課改是兩個喊了很多年的詞,這些詞彙一方面關係著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也關係著學校的各種榮譽。素質教育示範校、科技教育示範校等等評選促使更多學校開始和機器人教育加強了聯繫。據瞭解,截至2017年3月底,全國學校體育機器人聯盟成員超過18000家,其中以學校為單位申請加入聯盟(含軍校)的超過8000家,以各級教育局(委)為牽頭人代表所轄學校申請加入聯盟的超過10000家。這其中涉及大量的器材採購、人才引進,也給這一產業又打了一劑生長素。

最後,則是混亂的加盟機制促使市場無節制的發展。

目前很多國產機器人教育或海外機器人代理都大肆宣揚加盟機制,一邊大談工程師思維,一邊大談著人工智慧的未來。有的機器人教育,甚至在加盟廣告中打出了“加盟三年北上廣買房”的旗號。

實際上機器人教育不僅僅涉及加盟費用,還對場地面積有著不小的要求,行業師資流動性大、器材更新採購都有著不小的成本,一切都註定,機器人教育不是簡單的靠交個加盟費用就能做好的。

在西方教育理念中,理科常常與Nerd一詞聯繫起來,在影視作品中,擅長數學、物理學科的青少年常常是一副沉悶的書呆子模樣,而體育生則總是陽光帥氣。機器人教育的出現,就是為了更多的將理科知識化成操作和實物,以一種更酷的形式展現出來。

可到了中國,種種利益的糾纏讓機器人教育距離創新、理科、工程師詞彙越來越遠,最終成為了教育產業利益鏈上最典型的一環。當然我們承認,一定有學生在機器人教育課程中得到啟發,從此在創新道路上走得更遠,但我們更想看到的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是科技成果,而不是單單肥了那些投機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