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為了忘卻的記憶~地震後遺症

為了忘卻的記憶~地震後遺症

我家所在胡同的中段, 有一個金屬材料加工廠。 在一個半地下的基坑裡, 有一台大型衝床, 能夠直接衝壓最大10釐米厚的鋼板。

工作起來“哐當”“哐當”的巨響, 震人心脾。

由於廠區空間有限, 一些加工用的原材料, 只能堆放在工廠院牆之外。 可能是自能認為材料是金屬的, 又大又沉不方便移動吧, 工廠並沒有安排專人看守。

地震過後, 房屋受損的家庭, 立刻掀起重建家園的自救熱潮。 這本來是各級住房管理部門的事, 但由於人手受限, 要想全面解決有待時日。 所以, 有條件的家庭開始自己動手。 壘牆需要的磚可以用舊的, 修修補補即可;水泥砂石可以到周圍工地“借”, 但房頂用的材料, 比如椽子啊, 大樑啊, 瓦啊, 油粘等, 就很難一次性找齊了, 可不管缺哪項, 頂棚也蓋不上啊。 大家都很焦急, 要是能找到一塊大板子就好了, 直接往頂上一罩,

把四周的窟窿和漏縫一堵, 至少可以算是有頂子了。 但那麼大的板子, 到哪兒找呢。 沒過多久, 大家就不約而同地盯上了加工廠牆外, 那一落落整張的鐵板。 1米2寬, 2米長, 2到3張就完全夠用。 有人嘗試著問過工廠, 能否去買,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買不到, 又想要, 東西又在眼前放著, 咋辦?大家就開始打著“借用”的名義, 在夜間來拉。 後來因為工期緊, 有人竟敢大白天的蹬輛三輪就來拉了, 這不是明搶嘛。 後來聽說工廠就此報過警, 但當時員警人力不足, 手頭的其他任務更重要, 也就沒了下文。

真是多虧了這些鐵板, 加快了房子建設進程, 包括我家廚房在內, 許多小屋子, 如雨後春筍, 立在各個角落裡。 建好後剛開始, 由於找不到油粘或草簾子覆蓋在鐵板上, 所以每到下雨天, 胡同裡到處都是“奏樂”聲, 很是壯觀。 後來, 隨著鐵板上面紛紛有了覆蓋物, 這種特殊的聲響也就慢慢少了。

俗話說:君子報仇, 十年不晚。 地震後第二年, 居委會就在平時的入院調查時, 開始登記震後新蓋房屋資訊。

第三年春節一過, 派出所與居委會聯合發出通知, 要求所有擅自挪用工廠板材的住戶, 立即到居委會進行登記, 聽後處理。 看來為緩和氣氛, 在問題定性上給足大家面子, 沒有說“偷”, 而是“擅自挪用”。 在父親去登記後過了很長時間, 也沒有任何動靜。 就在大家以為事情會不了了之的一個夜晚, 院子裡突然闖進一些人, 有的是穿著工作服的工廠人員, 有居委會治保負責人, 還有片警。 他們聯合現場辦公, 當場給“借”用板材的用戶提出兩種選擇:要麼把板子當即拆除, 拉回工廠, 既往不咎;要麼立即按每張15元, 支付給工廠人員, 算是從工廠購買, 用於災後自建。 在寂靜片刻後, 我家、北屋、南屋還有後院等, 都只得交錢了事。 誰也不願意拆房啊。
工廠還算規矩, 第二天就送來收據, 算是大家皆大歡喜, 讓災後自建有了個圓滿結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