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肅北額爾德尼和他的馬頭琴

蒙古族的曲子用馬頭琴演奏起來非常優美,會使人不自覺地唱歌跳舞。 而這琴聲,每晚都會飄揚在肅北縣馬頭琴與呼麥協會辦公樓的上空。

近期,記者循著琴聲,走進肅北縣馬頭琴與呼麥協會二樓的排練大廳,一群孩子正圍坐在老師身旁,認真地聽老師用馬頭琴深情演繹《萬馬奔騰》。

額爾德尼就是那位老師,他已經在肅北縣免費教授馬頭琴24年了。 他不僅拉得一手好琴,還是馬頭琴製作省級傳承人。

額爾德尼是蒙古族人,他生在草原長在草原,11歲時放羊歸來被鄰居所演奏的馬頭琴曲子深深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那時候馬頭琴少,會拉馬頭琴的牧民更是寥寥無幾,只要我打聽到誰會,就騎著馬兒尋上去,請教馬頭琴演奏技藝。 ”額爾德尼說。 後來,隨著額爾德尼的演奏技藝愈加純熟,他對馬頭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他發現,在牧區買不到馬頭琴,他便萌發了製作馬頭琴的念頭。

談起馬頭琴的製作,額爾德尼說,過去,民間馬頭琴有很多樣式,現在的馬頭琴在製作方面日漸西化,用料方面和小提琴沒有什麼差別,而過去的馬頭琴則不同,它們是用貴重的木頭製成,琴身上雕刻著奇珍八寶或是與宗教相關的圖案,民族特色濃郁。

為了製作出一流的馬頭琴,額爾德尼吃了苦頭、花了功夫。

“在馬頭琴製作中,木料的選擇,電腦設計圖案、雕刻等都至關重要,可是在肅北縣,沒有雕刻的機器。

我每次都是設計好樣式,再帶著圖紙去北京製作。 ”額爾德尼說。

有一年,為了借用雕刻的機器,額爾德尼在北京一家傢俱製作廠的庫房內一住就是3個月。 白天,因為雇不到車,額爾德尼要騎著三輪車把買好的木板拉到傢俱製作廠,等晚上廠裡的員工下班了,他才能使用廠裡的機器。 就這樣爭分奪秒,他在三個月時間裡製作出了30把馬頭琴。 但遺憾的是,他的辛苦最終付之東流,因為商家賣給他的木板沒有完全幹透,他製作的30把馬頭琴全部出現了裂紋甚至變形。

談起那次經歷,額爾德尼感慨頗深,他告訴記者,馬頭琴作為極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其深沉粗獷的聲音吸引著每一個靠近它的人。

當時他一門心思就想製作出一流的馬頭琴,不僅常常忙碌到深夜,還賠上了他所有的積蓄,但他不後悔,好的馬頭琴值得堅持,值得付出。

迄今為止,額爾德尼共設計出13類馬頭琴,其中9類是傳統馬頭琴,4類是創意馬頭琴。 他製作的馬頭琴,選用好木材、琴頭部位雕刻“駿馬”、琴身雕刻的圖案考究、琴弦到琴身的距離也相對抬高,方便學生們演奏。 同時,他還將民間傳統“薰蒸”等製作技巧運用其中。

“我希望馬頭琴不僅能演奏蒙古族歌曲,還能融入其他種類的音樂中。 ”額爾德尼告訴記者,他和馬頭琴打了一輩子交道,馬頭琴既是他的事業也是他一生的夥伴,不管是演繹技巧還是製作,他都希望能讓更多喜愛它的人知曉,更好傳承下去。

可喜的是,在肅北縣,群眾學習馬頭琴的興趣很濃,額爾德尼已經培養了近80名學生,並不斷有愛好者加入進來。

(楊 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