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為AI投資邏輯:不做小產品,為“慢牛”時代儲備草料

當人工智慧紛紛被科技巨頭視為下一場技術革命的核心時, 華為, 這個位於南方的科技巨擘也在悄然佈局。

在今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 面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華為將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 目前正在研發, 在適當的時候會發佈。

“華為接下來會投向人工智慧領域, 這是一個改變人類資訊化時代最重要的一個領域。 ”余承東提到, 華為的研究投入, 去年全球排第九位, 但是每年都在增加研發投入, 今年的研發投入可能會上升到前幾位, 在可預見的兩三年內, 華為的研發投入有望成為世界第一。

儘管在此前的講話中, 華為高管所透露出的資訊都是華為不會把人工智慧定位為一套新業務, 不會當做一個獨立產業去發展, 但從近年來從手機業務發展到內部數位化轉型, 華為在人工智慧上的投入並不能小覷。

但對於人工智慧的邊界,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有著自己清晰的投資邏輯, 在去年年中的一場內部演講中, 任正非強調, 人工智慧是服務管理網路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而華為在全球網路中佔有1/3的份額, 所以人工智慧首先要聚焦主航道, 先不做邊界外的事情, 也不做社會上的小產品。

在他看來, 在人工智慧支持下, 五年以後把華為自己的(服務)問題解決了, 人工智慧水準又是世界一流。

“首先在服務領域發揮作用”

 當互聯網公司急於告訴外界他們的AI都能做什麼的時候, 華為更傾向於用AI改造自身。

在今天, 華為在全球網路中佔有三分之一的份額, 運用這樣超大的資料規模去培養華為自己的人工智慧, 在任正非看來才是人工智慧當前對於華為的最大價值。

“基於我們巨大的網路存量, 現階段人工智慧要聚焦在改善我們的服務上。 服務是公司最大的存量業務, 也是最難的業務, 人工智慧可以首先在服務領域發揮作用, 世界上還有哪個公司有這麼大的業務量和資料量與我們比拼?”任正非在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座談會上表示, 通過在服務上的積累和改進, 五年後就可能產生世界上最強的人工智慧專家, 同時把大量優質服務專家解放出來為攻克上甘嶺投入更多戰略部隊。

諾亞方舟實驗室是華為旗下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採擷的研究機構。 華為的其他實驗室還包括了高斯實驗室、香農實驗室等研究機構, 這些機構構築了華為在前沿技術上強大的話語權。

在座談會中, 任正非透露出了人工智慧在華為內部服務改造上的三個應用方向, 一個是對網路故障診斷分析, 第二個是對網規網優的指引, 第三個就是做好技術資料的翻譯。

以基站的報表整理為例, “我們有430萬個網站, 每年增加96萬個, 1萬1千個合同, 每個基站報上來的報表這麼厚, 是因為沒有模組化分類。 不抽象不總結就要上報, 我們處理管道就那麼粗, 所以堵得一塌糊塗。 ”

任正非表示, 實際上歸納出來可能就一百種, 大不到一千種模組, 分類按範本傳資訊給供應鏈, 供應鏈解碼打開、作清單發貨, 管理會簡化很多。 要基於目的標準模型建設簡單自動報表體系, 這樣中間的人工就減掉了,

主戰場的員工就增加了。 並且, 人人都基於作業提供準確資料, 有了這些準確資料, 通過監督學習和統計手段就能使效率提高。

這種看上去簡單的“人工替代”或許在不久的未來為華為創造出驚人的價值。 任正非認為, 在三年後, 華為超過1500億美金後會逐漸變成一個“慢牛”, 如果人工智慧使用的好, 則能為華為增加效率與效益。

“非常害怕你們一衝動”

從進軍AI的各種路線圖來看,智慧音箱領域顯然是較為熱門的領域。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亞馬遜Echo的銷量帶動下,BATJ各大陣營都已聚齊智慧音箱領域。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計,今年將會有200萬件智慧音箱進入中國市場。

但在小產品路線上,華為選擇的是“有所不為”。

任正非在內部定下的規矩是,華為不做公共人工智慧產品,不做小商品。在他看來,不要去做些小商品掙些小錢,趁著這幾年華為有的是錢,要大力投入,加快建設步伐讓服務用上最先進的工具。同時,他也表示出了對“偏航”帶來的擔心。

“我非常害怕你們一衝動,拿人工智慧去和社會比。你做出來我沒用,有人就去創業,這會掏空公司的,你如果有才華就要轉到主航道上來。這些公共人工智慧產品(別人主業、我們副業)的事不要做。別人成功了我們就花錢拿過來用。”任正非說。

這並不代表華為在終端產品上不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投入。

在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餘承東表示,華為是晶片領域為數不多的巨頭之一,已經具備製造性能強勁CPU的能力。如果在今年能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則有望在人工智慧領域與穀歌、蘋果等國際一線廠商一較高下。

他透露,華為將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目前正在研發,在適當的時候會發佈。

餘承東同時表示,未來手機會進化為超級手機或者智慧手機。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智慧手機會變成人的分身或者是化身,通過它可以直接與現實世界打交道,它主動和擁有者一起來進行鏡像的工作和交互,交互的方式變成更加雙向的對話模式。

或許,隨著研發投入的增長,人工智慧也能成為未來華為手機趕超蘋果以及三星的助推器。

“非常害怕你們一衝動”

從進軍AI的各種路線圖來看,智慧音箱領域顯然是較為熱門的領域。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亞馬遜Echo的銷量帶動下,BATJ各大陣營都已聚齊智慧音箱領域。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計,今年將會有200萬件智慧音箱進入中國市場。

但在小產品路線上,華為選擇的是“有所不為”。

任正非在內部定下的規矩是,華為不做公共人工智慧產品,不做小商品。在他看來,不要去做些小商品掙些小錢,趁著這幾年華為有的是錢,要大力投入,加快建設步伐讓服務用上最先進的工具。同時,他也表示出了對“偏航”帶來的擔心。

“我非常害怕你們一衝動,拿人工智慧去和社會比。你做出來我沒用,有人就去創業,這會掏空公司的,你如果有才華就要轉到主航道上來。這些公共人工智慧產品(別人主業、我們副業)的事不要做。別人成功了我們就花錢拿過來用。”任正非說。

這並不代表華為在終端產品上不做人工智慧方面的研究投入。

在2016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餘承東表示,華為是晶片領域為數不多的巨頭之一,已經具備製造性能強勁CPU的能力。如果在今年能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則有望在人工智慧領域與穀歌、蘋果等國際一線廠商一較高下。

他透露,華為將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目前正在研發,在適當的時候會發佈。

餘承東同時表示,未來手機會進化為超級手機或者智慧手機。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智慧手機會變成人的分身或者是化身,通過它可以直接與現實世界打交道,它主動和擁有者一起來進行鏡像的工作和交互,交互的方式變成更加雙向的對話模式。

或許,隨著研發投入的增長,人工智慧也能成為未來華為手機趕超蘋果以及三星的助推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