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Pivotal 劉偉光:微服務帶熱 Spring 我們也該走到台前了

採訪 Pivotal 大中華區總經理劉偉光, 你需要隨時跟得上他的思路和節奏。 他見客戶很少準備 PPT, 更願意隨手畫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InfoQ 記者問他“大多數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上能打多少分?”, 他也並不直接回答, 他用經常接觸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案例, 來佐證結論。

數位化轉型:你有打破既有驅殼的勇氣嗎?

Pivotal 有一個客戶 GE, GE 是全球工業 4.0 的排頭兵, 也是工業互聯網的典範。 生產製造環節積累大量資料的 GE 要做數位化轉型, 覺得僅僅從內部進行變革還不夠, 因為他們的目標是轉型成為一家軟體和資料驅動的企業, 於是一個響徹工業界和智慧製造業的名字橫空出世——Predix。

作為專為工業資料和智慧製造提供資料加工與智慧分析服務的 Predix 作業系統, 不僅服務於 GE 內部每一台設備的製造, 同時 Predix 的目標是被開放出來服務於工業製造領域的所有企業, 打造工業 4.0 時代的雲計算標準。

Pivotal 還有一個合作夥伴福特汽車, 兩家公司聯手打造消費者體驗平臺 FordPass, 也就是面向未來的車聯網平臺。 與軟體公司合作、成立軟體實驗室、推出軟體平臺, 這些對於一家汽車公司來說好像有點“不務正業”, 但是把福特汽車放在數位化轉型戰略下來看——從硬體公司轉型成為一家汽車與移動出行公司, 就說得通了。

劉偉光認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而這麼多例子只證明一點:真正的數位化轉型不是業務與技術的混搭,

而是要徹底打破既有驅殼。 所以說數位化轉型, 是真正的 CEO 工程。 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是企業是否真的能夠變成一家資料驅動、軟體驅動的公司, 如果內部變革達不到, 就去再造一家帶有新的 DNA 的公司, 塑造一個新的品牌。

企業上雲:讓 Pivotal 變得不可或缺

每一家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企業, 其實都逃不過“上雲”的問題, 但是企業性質不同, 上雲路徑也不一樣。 有的企業有既有 IT 投資的歷史包袱, 上雲要分步進行;而有的企業可以把一切都直接放在雲上。

對於企業上雲, 劉偉光認為理論上來講企業一切業務都可以在雲上。 Pivotal 這樣的公司要做的, 是在上雲的每一步, 都給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和支援。

Pivotal 旗下 Redis、RabbitMQ、Greenplum、Gemfire, Spring Boot、Spring Cloud、Cloud Foundry 等開源技術從基礎的 PaaS 雲平臺, 到分散式運算平臺, 從微服務架構的技術框架、到大資料平臺的全棧技術, 全部能找到解決方案。 而這些都是企業雲計算戰略中一個個重要基石, 能夠在不同環境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大多數新興互聯網公司沒有大規模的 IT 歷史投資, 那麼可以直接實現雲上生產的可行性很高。 而對於傳統企業來說, 則要完成三步:首先是傳統業務下移到分散式架構;其次是分散式業務去做上雲的轉化;第三步是實現雲上開發部署和生產運維。 這其中的關鍵, 在於分散式架構如何演進到微服務架構在雲上進行部署和運行。

上雲之外, 企業還開始重視多雲戰略:一方面考慮不被一家雲供應商的存儲、訪問、身份驗證層、網路拓撲等等束縛;另一方面任何一家雲供應商都難以保證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這時候多雲戰略——選擇至少兩家雲供應商, 算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而 Pivotal Cloud Foundry(PCF), 可以幫助企業自動在不同雲基礎架構供應商之間進行轉換。 PCF 本事就是一個基於開源 Cloud Foundry 的 PaaS 平臺, 已經被很多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選擇成為其主流的雲計算 PaaS 平臺。

當企業走向雲計算, 因為備受重視而炒熱雲原生、DevOps 這些新概念時, Pivotal 越來越不可或缺, 因為以上概念和理論, Pivotal 都是理論創造和提出者以及不折不扣的踐行者。

雲原生:讓容器、DevOps、CI /CD、微服務更受歡迎

對於客戶來說, 既有應用部署上雲後雖然可以正常運行, 但是 PaaS 提供的很多雲平臺特性, 如應用彈性伸縮帶來的性能線性擴展、應用微服務化等等,

不能充分被利用, 因為老的應用軟體還是按照傳統應用架構實現思路來構建。 Pivotal 因此設計出一個 Cloud Native 原型, 讓客戶新開發的應用可以自然而然全面享受雲平臺服務。

而雲原生概念被廣為接受, 也讓容器、DevOps、CI /CD、微服務變得愈發受歡迎。 更重要的是, 這幾個概念相互促進、彼此關聯。 企業既有應用通過微服務進行開發, 用容器進行服務模組的打包和運行, 解決了代碼在異構環境中的差異化問題, 無形中讓 DevOps 的價值發揮得更高, 也變得更加重要——因為 DevOps 能夠打破開發、測試和生產組織和 IT 環境的壁壘, 而隨之而來的持續開發持續集成 CI /CD 在市場上被接受的程度也就越來越高。

Spring Summit 2017:值得期待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Pivotal 都是雲原生、微服務背後的巨人,這些概念被認知程度已經高過 Pivota 自身的品牌。比如微服務火爆後被帶熱的 Spring 系列技術,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 Pivotal 才是是 Spring 技術的擁有者。

這裡可能就要提及 8 月 26 日在北京召開的 Spring Summit 2017 了,作為一次 Spring Boot、Spring Cloud、Cloud Foundry、Cloud Native、DevOps、Microservices 等技術的集中展示,Pivotal 把 Spring 社區的一眾大咖都請到了中國,當然也還會有國內 Spring 社區的專家和中國客戶。舉辦這樣一個活動的目的,一方面希望提供給開發者溝通、瞭解、借鑒 Spring 技術的機會和正規管道,另外也希望提升 Pivotal 品牌的知名度——Pivotal 品牌的精髓,並非僅僅是提供一個技術或者一個產品,Pivotal 更具備説明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能力。

而劉偉光強調,Spring Summit 2017 只是 Pivotal 在中國 Spring 社區發力的一個開始,未來 Pivotal 有計劃建立一個官方 Spring 社區,給開發者提供一個及時、正規獲取 Spring 的管道;而 Pivotal 也會與社區、媒體、合作夥伴加大合作力度,發力微服務,把中國 Spring 生態做大做強。

戳「 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大會詳情!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Pivotal 都是雲原生、微服務背後的巨人,這些概念被認知程度已經高過 Pivota 自身的品牌。比如微服務火爆後被帶熱的 Spring 系列技術,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 Pivotal 才是是 Spring 技術的擁有者。

這裡可能就要提及 8 月 26 日在北京召開的 Spring Summit 2017 了,作為一次 Spring Boot、Spring Cloud、Cloud Foundry、Cloud Native、DevOps、Microservices 等技術的集中展示,Pivotal 把 Spring 社區的一眾大咖都請到了中國,當然也還會有國內 Spring 社區的專家和中國客戶。舉辦這樣一個活動的目的,一方面希望提供給開發者溝通、瞭解、借鑒 Spring 技術的機會和正規管道,另外也希望提升 Pivotal 品牌的知名度——Pivotal 品牌的精髓,並非僅僅是提供一個技術或者一個產品,Pivotal 更具備説明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能力。

而劉偉光強調,Spring Summit 2017 只是 Pivotal 在中國 Spring 社區發力的一個開始,未來 Pivotal 有計劃建立一個官方 Spring 社區,給開發者提供一個及時、正規獲取 Spring 的管道;而 Pivotal 也會與社區、媒體、合作夥伴加大合作力度,發力微服務,把中國 Spring 生態做大做強。

戳「 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大會詳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