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讓全運會紮根全民

呼籲已久的全運會改革, 將在今年8月天津開幕的第十三屆全運會上拿出“乾貨”——19個群眾體育項目“登堂入室”, 來自天南海北的體育愛好者有機會走上中國體育的最高舞臺, 一展身手, 收穫屬於自己的驕傲與快樂。

從1959年創辦之時, 全運會就擔負著中國體育發展的龍頭角色。 中國體育代表團於上世紀80年代重返奧運賽場後, 全運會以設項“全面接軌”的思路成為奧運爭光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進入新世紀, 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 體育的社會價值和多元功能被不斷開掘, 大眾的體育需求持續上揚。

與這些體育領域內外部的變化相比, 全運會作為調動體育資源的重要杠杆, 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與不匹配。 從競技的角度看, 出現了一些背離體育精神和規則意識的怪像與亂象;從大眾的角度看, 對全運會的關注度在低位徘徊。 凡此種種, 都令全運會的發展陷入結構性困境, 亟待變革突圍。

19個群眾體育項目進入全運會賽程, 萬千大眾愛好者參與全運會較量選拔。 此次全運會改革, 以“全民”為突破口, 龍頭不再獨舞, 龍身龍尾向大眾伸展, 既能汲取來自全民健身的養分與動力, 也令全運會的整體格局為之一新, 讓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比翼齊飛、協調發展不再只是一種象徵性的表達, 而具備了實實在在的抓手。

航空模型、航海模型、圍棋、象棋……一些久違了的項目重歸全運舞臺, 展現了全運會全面發展的戰略視野。 19個群眾體育項目, 不少在第一屆全運會的賽場上就曾出現過, 在大眾中也擁有廣泛的參與度。 但在全運會設項接軌奧運會之後, 運動項目無形中被分為“奧運”與“非奧”兩大類, 這對奧運專案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但那些非奧項目卻難免有冷遇之感。 將非奧項目重新納入全運會版圖, 意味著全運會將在體育資源的供給中擔負起更為多元的作用, 不再僅為奧運爭光服務, 而是以積極求變的姿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中, 找到更富生機與活力的座標。

當然, 全運會改革並非要降低賽事的競爭水準與精彩程度,

專業選手們的奮鬥拼搏永遠是賽場的焦點。 引入群眾體育競賽項目, 與專業選手們追求卓越、展現精彩不僅並行不悖, 而且相得益彰。 全運改革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在體育改革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中, 引領體育價值在社會層面實現準確定位與全面展示, 讓體育的福祉最終普惠全民。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24日 12 版)

(責編:張雋、關喜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