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棲霞山官窯遺址未來將建遺址公園

南京棲霞山官窯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城牆磚。

中國江蘇網7月26日訊南京近日高溫不斷, 仍有不少行業的人們辛苦工作在第一線, 考古隊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 昨天, 記者跟隨南京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棲霞山官窯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除了體驗了一把高溫作業, 也瞭解到, 此次發掘證明了這是明代南京本地燒造城磚的大型官營工場。 它的發現對於深入研究南京明城牆的建造過程,

以及南京明城牆申遺具有重要意義。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李曉婕

官窯山發現大規模窯址

早上9點的官窯山, 四米見方的土坑裡, 考古工作人員正在一鍬一鍬細心挖掘一處磚窯, 室外溫度已經超過四十攝氏度。 據介紹, 挖掘工作一直在持續中, 工人們一般早上5點到9點工作, 然後會視氣溫狀況進行休息調整, 即便戴著草帽圍著毛巾, 這仍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

雖然這裡離棲霞山風景區非常近, 但相對來說遠離主城, 鮮有大型開發建設專案, 所以原生地形地貌保存得比較好。 早在2002年, 就有賀雲翱、楊國慶等專家在官窯村發現窯址並在附近採集到“應天府上元縣”銘文的殘磚, 該窯址還在2013年被列為棲霞區文保單位。

本次調查與之前的較為一致。 在此基礎上, 考古人員對官窯山進行了全面的考古勘探。

考古研究院該項目負責人馬濤介紹說, 從2016年7月至今,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棲霞區棲霞街道官窯村周邊勘探發現大量古代文化遺存, 其中包括窯址110座、墓葬84座、燒坑11座。 通過一年多的考古勘探與發掘證明, 該遺址是明代燒造南京明城牆城磚的一處大型官辦窯廠。 這也是全國範圍內首次對南京明城牆相關窯址群進行的大規模考古發掘。

銘文證明南京自己也曾大規模燒制城牆磚

對明城牆有瞭解的人都知道, 以往認為明城牆磚的燒制地為安徽、江西、湖北等5省, 燒制之後再由水路運至南京。 而這批磚窯發掘出的一批牆磚上的銘文證明了這一說法的不確切。

馬濤為大家展示了發掘出的幾塊城磚, 磚質細密堅實, 其中一塊牆磚上寫著“應天府提調官府(丞王恪)……上元縣提調官縣丞(李健)”, 另一塊印有“總甲趙才甲首……造磚人夫……”, 印證了這裡曾應是明城牆牆磚燒制基地, 而百餘座的窯址證明了該工廠規模還不小, 也就是說, 南京也有大型的燒制明城牆磚的地方。 (注:城牆磚上按照規定會寫燒制地)它的發現對於深入研究南京明城牆的建造過程, 以及南京明城牆申遺具有重要意義。

這裡是明代南京本地燒造城磚的工廠

馬濤還為記者展示了此次發掘出的窯的特點, 這次發掘出的大部分為圓形饅頭窯, 其中兩座圓形窯均見火膛、窯床和煙道等結構,

徑長4米到5米, 窯內廢棄堆積中均出土大量明城磚碎塊, 且都有“應天府提調官……上元縣提調官”等磚銘, 證明這是個大型官營工場。 至於為什麼會在官窯山一地建立, 馬濤說, 一是因為官窯山土質好適合燒制磚, 而且這裡離長江非常近, 發掘過程中可以看到旁邊還有已經乾涸的河道, 這對於運輸城磚這樣重的貨物是非常有利的條件。 從發現的一些明代後期的窯來看, 當明初大量燒造城磚的年代過去了, 這裡仍是人們燒造磚的好場所。

以後這裡會建成遺址公園

除了大量的官窯, 此次考古工作中還在官窯村南部的山崗內發掘了13座明代中晚期至清代的窯址, 形制有圓形、長方形和梯形三類。 本次還發掘了70座六朝至明清時期的墓葬,出土雞首壺、盤口壺、滑石豬、銅印章、青瓷碗、青瓷盤、韓瓶、銅錢、發簪、耳環等遺物。

在這些墓葬中,比較重要的有一處墓,根據出土遺物和墓葬結構判定時代為東晉。尤為重要的是,墓出土了一枚“琅琊國中尉司馬”的銅印章,為東晉建康地區琅琊國的地望和東晉建康地區的土斷制度等學術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據悉,該地塊的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棲霞區正對此做“官窯遺址保護規劃方案”,並擬在此建考古遺址公園,向公眾再現當年明城牆磚燒制的場景。實習生 郭佳 曹凱琪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金璡 攝

本次還發掘了70座六朝至明清時期的墓葬,出土雞首壺、盤口壺、滑石豬、銅印章、青瓷碗、青瓷盤、韓瓶、銅錢、發簪、耳環等遺物。

在這些墓葬中,比較重要的有一處墓,根據出土遺物和墓葬結構判定時代為東晉。尤為重要的是,墓出土了一枚“琅琊國中尉司馬”的銅印章,為東晉建康地區琅琊國的地望和東晉建康地區的土斷制度等學術問題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據悉,該地塊的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棲霞區正對此做“官窯遺址保護規劃方案”,並擬在此建考古遺址公園,向公眾再現當年明城牆磚燒制的場景。實習生 郭佳 曹凱琪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金璡 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