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何偉文:特朗普就像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

近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赴華盛頓與美方舉行了全面經濟對話,這是中美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建立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後開展的首次全面經濟對話。

7月25日,為進一步解讀對話成果,促進中美經貿合作,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舉辦“從首次全面經濟對話看中美經貿投資前景”研討會。 CCG主任王輝耀,CCG高級研究員、原中國駐三藩市、紐約領館商務參贊何偉文,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等中美經貿專家就中美首次全面經濟對話、百日計畫成果、中美貿易及投資前景等議題深入研討。 會議由CCG國際合作部總監唐蓓潔主持。

CCG主任王輝耀博士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研討會背景和意義。

他表示,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7月19日在華盛頓牽頭主持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雙方確認開展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畫,並爭取實現早期收穫。 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首次和中國進行的高層次全面經濟對話,也是海湖莊園會晤中建立的外交安全、全面經濟、執法及網路安全、社會和人文等四個對話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正在推動的“百日計畫”也達成了很多利於促進中美貿易、投資的協定,給人們帶來新期待。 經貿關係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對全球都有重大影響,此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結束後,美媒的解讀與中方不盡相同,智庫需要適時提供專業解讀和建設性的建議。
在研討環節,王輝耀博士從投資、貿易、基礎設施、能源、高科技產品貿易、旅遊、留學、移民、跨境電商和全球治理等十個領域重點闡述了中美兩國如何把握未來巨大的合作空間,實現共同發展。

CCG高級研究員、原中國駐三藩市、紐約領館商務參贊何偉文表示,這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其實和小布希與奧巴馬時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模組差不多,但結果不太一樣。

應該說,我們發佈的結果較為正面,這是符合實際的,但美方不發佈,只是感謝中方同事們付出的勞動,並重申縮減逆差,要求貿易再平衡。 可見,在對華貿易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目標與中國不同,特朗普的中心訴求是大幅度減少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而中國是框架性、戰略性的目標,我們認為達到了,但他認為還不夠具體。 在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方面,美國認為不是市場造成的,而是由中國對企業的補貼、低價競爭和不公正的做法造成的,他要求“公平貿易”。 何偉文指出,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其實不是中國對於增加美國進口不積極,而是這個逆差減不下來。
客觀上講,問題的癥結不在於中國,而在於美國。 它是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的問題,而特朗普還是國與國之間要平衡的19世紀思想。 從資料上看,美國的貿易逆差事實上對美國是可持續且無害的,對其國際收支、經濟增長和就業率都沒有太大影響。 何偉文認為,就像堂吉訶德把風車當做假想敵,特朗普把中國當成真的風車,是在和風車作戰。 如果他就是要把貿易平衡當做中心目標,肯定沒有結果。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短期內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確實沒有迅速解決的可能性。從特朗普角度來講,他推出了幾個政策和政綱,針對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的效果是矛盾的。從美元角度來講,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停了,美元要往上抬頭,速度如何還不知道,但弱勢美元這個週期應該是結束了。特朗普到底採取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很難說,這是利益平衡的問題,包括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產業政策、貨幣政策都不太有利於他的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解決,只能從貿易政策本身來演化,那就只能搞貿易限制措施。而這些措施也必須在美國貿易法律框架之下來運作,特朗普的政策餘地不是很大,希望中國這邊做一些讓步,更多地開放。崔凡教授還指出,中美應該重啟BIT談判,對外投資還是有開放空間的。在全球要素與重大利益關係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利益訴求共同點會越來越多;但在具體產業之間,中美橫向關係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首先提出,今年中國對美投資出現新變化,2016年高歌猛進的海外投資勢頭不再,投資總額預計從四百多億元下落至一百億元,其中投資規模和大型專案數量銳減,以及房地產、酒店和文化等投資活躍行業受到管控成為主要原因。此外,對外投資類型和國內的產業轉型關係日漸密切,技術尋求型和產業鏈型投資近期增長較快。第二,美國經濟現正處回暖狀態,企業家大多看好美國的未來經濟走勢,儘管國內存在投資管控,對美投資仍有較大增長潛力。第三,中美關係出現新格局,在投資方面,正由單向轉為雙向投資,有資料表明目前中國對美投資與存量都已超過美國;而在貿易方面,則從過去中國過度依賴美國轉向相互依賴,美國正努力尋求使中國擴大開放,從而減少貿易逆差的機會。最後他指出,對於中美經貿投資前景應保持樂觀態度,不斷尋找新戰略、新格局和新思路。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整體上來說,美國出現貿易逆差是在1975年,42年來一直處於逆差狀態,而且日趨擴大,沒有改善。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元本身,1973年美元脫離金本位之後,美元成為了一個不受任何羈絆全球貨幣。其中的基本道理是,一旦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主導型的國際性儲備貨幣,它的貿易一定出現逆差。美國需要決定在關鍵政策上到底是強美元還是弱美元。如果強美元,那就是美國還能主導世界,全世界對美元有需求,我們拿了美元以後可以買東西,才願意向美國出口。如果美國通過一系列操控把美元變成弱美元,美國的出口能有所增加,但美元的國際地位就會喪失,對世界的掌控能力估計也沒有了,這對美國來說是兩難選擇。

媒體交流環節,各位中美經貿和美國問題研究專家繼續就記者提出的中美能源合作中的政治互信,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特朗普糾纏於貿易逆差背後的理念,以及如何保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等問題進一步做了解答。

本次研討會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後,以此為主題的為數不多的專題研討會,CCG也會將研討成果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從智庫角度為中美經貿合作更好地建言獻策,也為兩國關係提供新的解讀和思考。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為,短期內中美之間貿易不平衡問題確實沒有迅速解決的可能性。從特朗普角度來講,他推出了幾個政策和政綱,針對貿易不平衡問題上的效果是矛盾的。從美元角度來講,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停了,美元要往上抬頭,速度如何還不知道,但弱勢美元這個週期應該是結束了。特朗普到底採取強勢美元還是弱勢美元很難說,這是利益平衡的問題,包括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產業政策、貨幣政策都不太有利於他的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解決,只能從貿易政策本身來演化,那就只能搞貿易限制措施。而這些措施也必須在美國貿易法律框架之下來運作,特朗普的政策餘地不是很大,希望中國這邊做一些讓步,更多地開放。崔凡教授還指出,中美應該重啟BIT談判,對外投資還是有開放空間的。在全球要素與重大利益關係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利益訴求共同點會越來越多;但在具體產業之間,中美橫向關係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盧進勇首先提出,今年中國對美投資出現新變化,2016年高歌猛進的海外投資勢頭不再,投資總額預計從四百多億元下落至一百億元,其中投資規模和大型專案數量銳減,以及房地產、酒店和文化等投資活躍行業受到管控成為主要原因。此外,對外投資類型和國內的產業轉型關係日漸密切,技術尋求型和產業鏈型投資近期增長較快。第二,美國經濟現正處回暖狀態,企業家大多看好美國的未來經濟走勢,儘管國內存在投資管控,對美投資仍有較大增長潛力。第三,中美關係出現新格局,在投資方面,正由單向轉為雙向投資,有資料表明目前中國對美投資與存量都已超過美國;而在貿易方面,則從過去中國過度依賴美國轉向相互依賴,美國正努力尋求使中國擴大開放,從而減少貿易逆差的機會。最後他指出,對於中美經貿投資前景應保持樂觀態度,不斷尋找新戰略、新格局和新思路。

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整體上來說,美國出現貿易逆差是在1975年,42年來一直處於逆差狀態,而且日趨擴大,沒有改善。問題的根源在於美元本身,1973年美元脫離金本位之後,美元成為了一個不受任何羈絆全球貨幣。其中的基本道理是,一旦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國際主導型的國際性儲備貨幣,它的貿易一定出現逆差。美國需要決定在關鍵政策上到底是強美元還是弱美元。如果強美元,那就是美國還能主導世界,全世界對美元有需求,我們拿了美元以後可以買東西,才願意向美國出口。如果美國通過一系列操控把美元變成弱美元,美國的出口能有所增加,但美元的國際地位就會喪失,對世界的掌控能力估計也沒有了,這對美國來說是兩難選擇。

媒體交流環節,各位中美經貿和美國問題研究專家繼續就記者提出的中美能源合作中的政治互信,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產生的原因,特朗普糾纏於貿易逆差背後的理念,以及如何保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等問題進一步做了解答。

本次研討會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後,以此為主題的為數不多的專題研討會,CCG也會將研討成果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從智庫角度為中美經貿合作更好地建言獻策,也為兩國關係提供新的解讀和思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