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沒上一天補習班考進清華,這個媽媽做了什麼?

編者按

和朋友聊天偶然中聽到了劉女士的故事, 她女兒今年參加高考, 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藝術史論專業提前錄取。

不僅如此, 小姑娘是一個非常獨立且有主見的孩子。 高考結束後, 她第一時間把自己中學時的書籍分門別類, 打包寄給貧困地區有需要的孩子。

還為自己制定了豐富的暑期計畫, 其中包括獨自去重慶旅行, 培養一些新的興趣愛好, 報了一個爵士舞培訓班, 還自己學會了游泳。

在我的印象裡, “學霸”大都是那種埋頭苦學型的, 尤其像山東這樣的高考大省, 競爭壓力巨大, 孩子很難有時間和空閒做自己喜歡的事。

劉女士說, 她女兒並沒有把學習當成一件痛苦的事, 而是把過程當作一種享受。 不管是學習還是培養特長, 以興趣為前提的學習, 總是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獲得如此成就, 和家庭環境密不可分, 這也是我們想要採訪劉女士的原因所在。

她並不是育兒專家, 也不是業界名人, 只是生活在小縣城裡的一個普通人。 但是, 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不是偶然, 在她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一定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

希望她和女兒的故事, 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文 | 晨曦

口述 | 劉女士

我生活在山東的一個小城市裡, 和丈夫兩個人都是企業的普通職工。 因為兩個人都有工作, 在女兒兩歲半的時候就送她去了幼稚園。

看著她小小的身影被老師領著往班級裡面走, 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可孩子特別乖巧, 既沒哭也沒鬧, 還轉過身和我招招手, 似乎是在安慰我, 讓我別擔心。

上了小學以後, 我就讓女兒在學校設立的接送站吃午飯。 三年級的時候, 有一天孩子告訴我, 不想在接送站吃飯了。

我問她, 我和爸爸沒辦法接送你回家吃午飯, 怎麼辦?她想了想說, 那我就自己走路去奶奶家吃。

奶奶家距離學校步行需要十幾分鐘, 從三年級開始, 一直到小學畢業, 我女兒每天都從學校自己走去奶奶家吃午飯。

其實在她剛上小學的時候, 我就發現她很有獨立意識。 那會兒她才6歲多, 有一次和我說, 媽媽我都上小學了, 可是還沒去過北京, 我好想去北京看看。

當時我和她爸爸工作都很忙, 抽不出時間陪她旅行, 於是我就問她, 我給你報個團, 你自己去行不行?

其實我這樣做, 是想打消她去北京的念頭, 沒想到她眼睛轉了轉, 琢磨了一下, 就點頭答應了。

最後我真就讓她一個人去了北京, 我把她託付給導遊, 給了導遊一些錢, 也給她身上帶了一點點錢, 就這樣讓她在北京玩了一個禮拜。

為了怕老人擔心, 直到孩子平安回來, 才敢告訴爺爺奶奶。 直到現在老兩口還在耿耿於懷, 每次說起來都要批評我和她爸爸膽子太大。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

我們夫妻倆無意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了她很大程度的自由, 還有選擇的權利, 這些可能對她性格的形成都有影響。

說實話, 孩子從小到大在學習上並沒有遇到過太大的障礙。 我想這都得益于她學生時代碰到過的幾個很好的老師。

我女兒兩歲半的時候就去了幼稚園, 在班級上算是年齡比較小的, 因此感官和身體協調性比其他小朋友都稍微弱了一點。

老師每天要管理那麼多小朋友的學習和生活, 沒有那麼多精力顧及每一個孩子細微的感受, 女兒在幼稚園階段一直表現得非常內向。

不太敢於在公共場所表達自己的感受, 遇到陌生人也顯得有些膽怯。 所以在剛上小學的時候, 不是特別能夠融入集體。

我把這些看在眼裡,很想幫助她,但是又不想直接告訴女兒你應該開朗一點,我怕她會認為內向是一種缺點,反而產生不好的影響。

於是我決定和她的班主任取得聯繫,讓老師注意觀察她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多鼓勵她舉手回答問題,對她參加集體行動進行表揚。

老師很用心,通過讓她當班幹部建立自信,那段時間她擔任過各種職務。

感謝老師給孩子機會,這個方法效果顯著。在她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從一個有點內向的孩子變成熱情開朗,樂於參加各種活動的社交達人了。

性格變得開朗以後,女兒的成績也呈現出一種慢慢上升的趨勢,這也算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覺得,三年級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對性格的形成,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分水嶺。

因為三年級以前學的東西都很基礎,也很簡單,每一個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從三年級以後,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加大,成績的差距也漸漸拉開。這個時候,培養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孩子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成績一定不會差到哪去。有了興趣之後,對學習成果的品質也會有所要求,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在這裡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和老師建立聯繫的過程一定不要讓孩子知道。

不管是和老師溝通關於孩子成績的問題,還是孩子日常表現、行為狀態的情況,都不要讓孩子參與。

如果孩子知道我和老師溝通,就會以為我和老師聯合起來壓制她,那她以後任何東西都不會再和我交流了。

曾經在書上看過一個理論說,我們的角色是父母,那我們就要履行父母的職責。孩子在學習問題上的角色是學生,那麼她的問題就應該由老師來解決。

我們可以發現問題,然後和老師溝通。因為孩子在學習上最信賴的人是老師不是父母,我們只能做到在旁邊幫助他們,讓老師在他的專業範圍內解決這個問題。

我女兒從小到大沒有上過任何一個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曾經問過她,班裡的很多同學都在參加校外輔導,你要不要也報一個班鞏固一下成績。

她當時堅定地搖了搖頭,告訴我她不需要。因為她從小就很善於做決定,並且尊重做出任何一個決定後得到的結果,所以我也沒有再繼續堅持。

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這裡每一個新學年開始前都有預科班,幫助學生提前預習新學期的課程。

因為我女兒從來沒有上過預科班,所以每次剛開學的前一兩個月就會出現成績下降的情況。

其他同學都上過預科班,老師講課的速度會比較快,部分新知識被迅速帶過,我女兒就有些跟不上。

因為她對自己有要求,也會在課下自己預習,努力跟上進度。所以一般開學一兩個月之後,她的成績就又能追回到比較靠前的位置。

她上高中以後,學習壓力很大,有的時候也會向我抱怨課業繁重。我會告訴她,如果作業太多,讓你睡眠不足,會的東西可以不做,我會給老師寫說明。如果是你不會的,你就要完成,不會做一定要問老師,直到弄明白了為止。

我和她爸爸幾乎不會過問她成績的事,但是我們依然和老師保持聯繫,瞭解她在學校的情況。有的時候,我們夫妻倆會背著她分析她的成績,但是絕不會讓孩子知道。

通過把她的成績橫向對比,發現她什麼地方存在問題,什麼地方需要提高,然後再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助她解決問題。

因為女兒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小孩,她在學習上沒有讓我操很多心,我要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選擇,做好她的後盾和保障就行。

我們家就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所以當孩子提出想要學鋼琴的時候,我著實嚇了一跳。

驚訝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我和孩子他爸都不會彈鋼琴,也沒有什麼藝術細胞,孩子怎麼突然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是家裡條件一般,一架鋼琴怎麼也要上萬塊錢,這種消費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是如果孩子執意要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她?

所以我前後問了她好幾次,真的想要學鋼琴嗎?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於是我就把家裡的情況跟她說了一下。

最後我們兩個達成協定,去琴行上課,平時可以去學校裡的音樂教室練習。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到現在已經達到了10級的水準。

我和她爸爸也很驚訝,沒想到她能堅持下來還通過了最高級的考試。不得不再次強調興趣對孩子學習影響的重要性。

只要是她感興趣的事,都能做的有模有樣。所以我們對她沒有設置任何限制,只要大方向沒問題,盡可能地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女兒從小就喜歡在我家的牆上畫畫,我從來沒有因此批評過她,反而鼓勵她大膽創作。直到現在,我們家的牆上從還不及我大腿高,到一人左右的高度,都是她的“作品”。

孩子上中學以後熱衷於通過網路和遠方的朋友交換明信片,我們家傳達室經常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有的我能認出上面的國家,有的地名我連聽都沒有聽過。

她也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她說以後如果有時間,要逐一拜訪給她寄過明信片的朋友,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

女兒是個很有原則的孩子,她會和我分享一切,我也樂於傾聽。但是她也會在臥室門口放上“非請勿入”的牌子,我們進她房間之前都要先敲門,不然她就會不高興。

因為她的獨立且有主見,我一點都不擔心她會在青春期遇到問題,因為她已經足夠成熟對一些問題作出判斷,並保持頭腦清醒。

家庭氛圍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太重要了,我覺得比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還要重要。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夫妻就希望能營造一個最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首先,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上學期間,我們家的電視一年到頭都開不了幾次。孩子不看,我和她爸爸也不看。

孩子在屋裡寫作業,我和她爸爸有的時候在客廳裡看看書,有時候出去散散步。

女兒很有自覺性,不管我們在家還是不在家,她都會認真做自己的事情,不會因為家長在旁邊而受到干擾。

無論是作息習慣還是生活起居,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一對喜歡睡懶覺的家長,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就很難養成。

如果我們想要給孩子養成某種好習慣,就要先讓自己做到,給孩子形成一種好的表率。

女兒上高中期間,我自己也考取了心理諮詢師二級資格證。有的時候她會向我抱怨課業繁重,我就告訴她,媽媽和你一起學,咱倆一起努力。

很有意思,我發現這樣會激發她學習的動力,她會把我當成一個“對手”,然後努力學習向我展示實力。

除此之外,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也很重要。

所謂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並不是說任何事情都要由著孩子的性子去做,還是得講求原則。

在我家裡,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拿來討論的,也支持每個人有不同的意見。誰的理由更充分更合理,就聽誰的。

孩子經常和他爸爸因為一些事情爭得面紅耳赤,比如,對某些社會熱點的看法和立場,或者對一些書或電影的想法等等。

我非常熱衷於看到他們這種想法的碰撞,有的時候也會加入他們的討論。當我們誰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妥當,也會虛心接受孩子的批評。

比如,有一次我說奶奶的菜炒得太鹹了,不健康,她就會告訴我,別人為你服務應該感激,即使有建議可以委婉表達。我欣然接受,並表示下次一定注意。

如果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真的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我想應該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互相尊重,並且給予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認為考上名校不是終點,只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一站。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做自己喜歡的事,與愛人創造美滿的家庭。

只要孩子自己能夠從內心中感受到幸福,就可以說是獲得了成功。

作者 晨曦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把這些看在眼裡,很想幫助她,但是又不想直接告訴女兒你應該開朗一點,我怕她會認為內向是一種缺點,反而產生不好的影響。

於是我決定和她的班主任取得聯繫,讓老師注意觀察她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多鼓勵她舉手回答問題,對她參加集體行動進行表揚。

老師很用心,通過讓她當班幹部建立自信,那段時間她擔任過各種職務。

感謝老師給孩子機會,這個方法效果顯著。在她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從一個有點內向的孩子變成熱情開朗,樂於參加各種活動的社交達人了。

性格變得開朗以後,女兒的成績也呈現出一種慢慢上升的趨勢,這也算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覺得,三年級對於孩子來說,不管是對性格的形成,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分水嶺。

因為三年級以前學的東西都很基礎,也很簡單,每一個孩子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但是從三年級以後,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加大,成績的差距也漸漸拉開。這個時候,培養學習興趣非常重要。

孩子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成績一定不會差到哪去。有了興趣之後,對學習成果的品質也會有所要求,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

在這裡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的經驗,就是和老師建立聯繫的過程一定不要讓孩子知道。

不管是和老師溝通關於孩子成績的問題,還是孩子日常表現、行為狀態的情況,都不要讓孩子參與。

如果孩子知道我和老師溝通,就會以為我和老師聯合起來壓制她,那她以後任何東西都不會再和我交流了。

曾經在書上看過一個理論說,我們的角色是父母,那我們就要履行父母的職責。孩子在學習問題上的角色是學生,那麼她的問題就應該由老師來解決。

我們可以發現問題,然後和老師溝通。因為孩子在學習上最信賴的人是老師不是父母,我們只能做到在旁邊幫助他們,讓老師在他的專業範圍內解決這個問題。

我女兒從小到大沒有上過任何一個學習方面的輔導班。我曾經問過她,班裡的很多同學都在參加校外輔導,你要不要也報一個班鞏固一下成績。

她當時堅定地搖了搖頭,告訴我她不需要。因為她從小就很善於做決定,並且尊重做出任何一個決定後得到的結果,所以我也沒有再繼續堅持。

後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我們這裡每一個新學年開始前都有預科班,幫助學生提前預習新學期的課程。

因為我女兒從來沒有上過預科班,所以每次剛開學的前一兩個月就會出現成績下降的情況。

其他同學都上過預科班,老師講課的速度會比較快,部分新知識被迅速帶過,我女兒就有些跟不上。

因為她對自己有要求,也會在課下自己預習,努力跟上進度。所以一般開學一兩個月之後,她的成績就又能追回到比較靠前的位置。

她上高中以後,學習壓力很大,有的時候也會向我抱怨課業繁重。我會告訴她,如果作業太多,讓你睡眠不足,會的東西可以不做,我會給老師寫說明。如果是你不會的,你就要完成,不會做一定要問老師,直到弄明白了為止。

我和她爸爸幾乎不會過問她成績的事,但是我們依然和老師保持聯繫,瞭解她在學校的情況。有的時候,我們夫妻倆會背著她分析她的成績,但是絕不會讓孩子知道。

通過把她的成績橫向對比,發現她什麼地方存在問題,什麼地方需要提高,然後再和老師溝通,讓老師幫助她解決問題。

因為女兒是一個特別有主見的小孩,她在學習上沒有讓我操很多心,我要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選擇,做好她的後盾和保障就行。

我們家就是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所以當孩子提出想要學鋼琴的時候,我著實嚇了一跳。

驚訝的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我和孩子他爸都不會彈鋼琴,也沒有什麼藝術細胞,孩子怎麼突然對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是家裡條件一般,一架鋼琴怎麼也要上萬塊錢,這種消費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是如果孩子執意要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她?

所以我前後問了她好幾次,真的想要學鋼琴嗎?她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於是我就把家裡的情況跟她說了一下。

最後我們兩個達成協定,去琴行上課,平時可以去學校裡的音樂教室練習。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到現在已經達到了10級的水準。

我和她爸爸也很驚訝,沒想到她能堅持下來還通過了最高級的考試。不得不再次強調興趣對孩子學習影響的重要性。

只要是她感興趣的事,都能做的有模有樣。所以我們對她沒有設置任何限制,只要大方向沒問題,盡可能地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女兒從小就喜歡在我家的牆上畫畫,我從來沒有因此批評過她,反而鼓勵她大膽創作。直到現在,我們家的牆上從還不及我大腿高,到一人左右的高度,都是她的“作品”。

孩子上中學以後熱衷於通過網路和遠方的朋友交換明信片,我們家傳達室經常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有的我能認出上面的國家,有的地名我連聽都沒有聽過。

她也因此結交了很多朋友,她說以後如果有時間,要逐一拜訪給她寄過明信片的朋友,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

女兒是個很有原則的孩子,她會和我分享一切,我也樂於傾聽。但是她也會在臥室門口放上“非請勿入”的牌子,我們進她房間之前都要先敲門,不然她就會不高興。

因為她的獨立且有主見,我一點都不擔心她會在青春期遇到問題,因為她已經足夠成熟對一些問題作出判斷,並保持頭腦清醒。

家庭氛圍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太重要了,我覺得比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還要重要。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夫妻就希望能營造一個最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首先,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上學期間,我們家的電視一年到頭都開不了幾次。孩子不看,我和她爸爸也不看。

孩子在屋裡寫作業,我和她爸爸有的時候在客廳裡看看書,有時候出去散散步。

女兒很有自覺性,不管我們在家還是不在家,她都會認真做自己的事情,不會因為家長在旁邊而受到干擾。

無論是作息習慣還是生活起居,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一對喜歡睡懶覺的家長,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就很難養成。

如果我們想要給孩子養成某種好習慣,就要先讓自己做到,給孩子形成一種好的表率。

女兒上高中期間,我自己也考取了心理諮詢師二級資格證。有的時候她會向我抱怨課業繁重,我就告訴她,媽媽和你一起學,咱倆一起努力。

很有意思,我發現這樣會激發她學習的動力,她會把我當成一個“對手”,然後努力學習向我展示實力。

除此之外,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也很重要。

所謂給孩子充分的自由,並不是說任何事情都要由著孩子的性子去做,還是得講求原則。

在我家裡,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拿來討論的,也支持每個人有不同的意見。誰的理由更充分更合理,就聽誰的。

孩子經常和他爸爸因為一些事情爭得面紅耳赤,比如,對某些社會熱點的看法和立場,或者對一些書或電影的想法等等。

我非常熱衷於看到他們這種想法的碰撞,有的時候也會加入他們的討論。當我們誰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夠妥當,也會虛心接受孩子的批評。

比如,有一次我說奶奶的菜炒得太鹹了,不健康,她就會告訴我,別人為你服務應該感激,即使有建議可以委婉表達。我欣然接受,並表示下次一定注意。

如果說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真的有什麼值得借鑒的地方,我想應該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互相尊重,並且給予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我認為考上名校不是終點,只不過是漫長人生中的一站。我希望孩子未來能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做自己喜歡的事,與愛人創造美滿的家庭。

只要孩子自己能夠從內心中感受到幸福,就可以說是獲得了成功。

作者 晨曦

資深媒體人、專欄作者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