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財大有個包子鋪,教會計的店主火了!

北方的三月, 雖已進入春季, 但依舊寒氣襲人。

3月7日, 早六點多鐘, 王兵起床收拾停當, 早早地出了門。 料峭冷風裡, 他一路走, 一路在心裡演練早已爛熟於心的課件。

7時15分, 班車準時駛出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 一路向東開往明水。 在那裡, 100多名大一學生正翹首以盼, 等著聽“王老師包子鋪”裡的故事。

“包子鋪”裡怎麼講會計?

“有個會計學老師叫王兵, 王兵開了個‘王老師包子鋪’, 賣著包子帶著我們走進會計學的殿堂……”3年前,

一位叫隋鳳的同學不經意間在人人上發了一篇日誌, 一萬七的點擊量讓王兵成了“網紅”。

“會計學大神”“男神”“王老闆”……學生們給王兵的頭銜越來越多。 可在王兵心裡, 他還是更喜歡“王老師”這個簡單樸素的稱呼。

1992年夏, 王兵大學畢業, 留校任教。

23歲, 風華正茂, 意氣風發。 同一所校園, 同樣的教室, 從坐在講臺下到站到講臺上, 不一樣的身份轉換, 讓他對這個培養了自己四年的大學校園更添了一份濃濃的感情。

如今48歲的王兵是我校會計學院的副教授。 25年裡, 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課, 而上的最多的課就是基礎會計學。 這門課, 他少說也講了幾百遍。

經常有人問他, 一門課講幾百遍, 不覺得煩不覺得膩嗎?但他真的從來沒覺得煩從來也沒覺得膩,

而是幸福的。 “原因有兩個:一是每節課對於我的學生來說都是第一次, 都是至關重要的;二是講好課是一件真心不容易的事情, 我對講課充滿敬畏。 ”

因為敬畏, 他備課不敢馬虎。 出新, 是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他的課件幾乎每節課都改, 想到了更鮮活的案例“故事”, 即便是在假期, 他也會及時修改課件。

因為敬畏, 他教學極其用心。 他願意鑽研如何讓學生愛上課堂, 樂於琢磨講課的藝術, 善於用心講好“會計故事”……

“如果一節課沒聽王兵老師講故事, 就感覺好像少點什麼。 每節課最期待的就是老師今天講什麼故事。 ”已經畢業的2009級學生宋娟娟仍然記得, 一學期下來, 王兵在課堂上能講幾十個故事。

當然, 最出名的還是“王老師的包子鋪”。 “包子鋪的故事很偶然。 小時候, 家裡窮, 能吃上包子是很幸福的事。 所以, 課堂上自然就拿包子舉例子。 ”王兵笑著說, 事實上, 包子鋪雖小, 卻能反映很多會計學的原理。

“投資、收入、利潤、分紅, 包子鋪的故事會貫穿整個學期。 ”自2006年開始拿“包子鋪”舉例, 如今講了11年的包子鋪, 儼然成了王兵課堂的殺手鐧。

這“包子鋪”到底跟基礎會計學有啥關係?王兵笑著說,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壞賬”是會計學中比較難理解的名詞。 比如, 拿包子鋪講“壞賬”。 “我開了間包子鋪, 迎來了第一筆生意。 張三來我這買了10萬塊錢包子, 我按成本價賣給他。 假設張三求我, 能不能先吃包子後給錢。 我同意了, 這叫賒銷。

張三承諾這十萬塊錢肯定還, 於是他扛著10萬個包子出了門。 可是不料, 張三被馬路殺手撞死了。 這時候, 張三欠我的10萬塊錢應收賬款就成了‘收不回來的應收賬款’, 會計學上就叫‘壞賬’。 ”

再比如, 會計學上講核算基礎, 其中一個叫“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 是指……”, 一個長長的定義, 拗口又難記。 可是在“王老師包子鋪”, 學生們聽到的是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這個月張老師工作很努力, 每天從早上六點半出門, 到晚上六點半回家, 時間長了愛人就問你一天天去哪兒了, 張老師回答賺錢去了, 愛人追問錢呢?是啊, 錢呢?張老師可能就被問住了, 因為本月的工資下個月才發。 但這個難題可以這樣來解釋, 雖然錢暫時沒有收到, 但因為付出了勞動(上課),因此相應已經獲得了本月工資的所有權,賺錢的本質就是獲得錢的所有權,而和實際是否收到錢是沒有關係的,這個道理就是‘權責發生制’。”

像這樣的故事,具體形象,淺顯易懂,王老師腦袋裡不知裝了有多少,每堂課講起來如行雲流水。如學生所說,王老師講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故事貫穿始終,總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用會計上的一個術語就是明晰性大於客觀性。

這種講課方式很受學生歡迎。

想坐前排得提前一天

“很多孩子從高中升入大學,對會計基本上是一竅不通的。所有的原理在他們看來都是新鮮的,有些確實也比較難理解。”王兵認為,如果不能在大一吸引學生愛上這個學科,以後的學習會很難。

會計學中經常碰到一些難點,因為它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而這些是普通同學很少接觸甚至是難以想像的,王老師就用身邊熟悉的事情來打比方。比如,“主營業務”“其他業務”“營業外業務”這三個概念因為字面相近而容易被混淆,王老師就拿熱播劇《還珠格格》打比方:對於劇中的乾隆皇帝來講,皇后就是他的主營業務,令妃娘娘就是他的其他業務,而那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就是他的營業外的業務,還珠格格自然就是營業外的業務取得的營業外收入了。這個比喻雖然有點無厘頭,但同學們覺得貼切而有趣,聽得明白,學得清楚記得也牢固。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王兵帶著一茬又一茬的大一新生,在故事中學會計。

倏忽,“一學期下來,我都在買賣包子辦工廠中度過,爽!”一位聽過王老師課的學生掩飾不住激動,在百度貼吧上發帖,力贊這位會講課的好老師。

課講得精彩,自然受學生追捧。想像一下,在一個百人的教室裡,仍然有學生站在最後聽課是什麼場面?沒錯,這就是王兵的課。

“最誇張的一次,學生因為上我的課搶座位發生了爭執。當時,其他班的學生提前一天來占座上我的課,導致我帶班的學生沒有位置坐,兩個班的學生有點衝突。”說起這件事,王兵印象深刻。“最終經過協調,想出個招兒,兩個班的學生都讓出幾個位置,輪流在教室後排站著聽。”

為聽課搶座起衝突,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足以看出王兵課堂的火爆。“聽王老師的課,你去得再早,總有人比你去的還早。”他的學生在QQ空間裡發日誌,說一大早就去占座,結果前幾排都被人占了,只能坐到第七排。

也正是學生們的“捧場”,讓他對這三尺講臺有了不可割捨的感情。


教師是值得用一輩子經營的職業

實際上,25年前走上教師崗位的王兵,當時也是“新手”。

回憶走上講臺的第一節課,王兵羞澀地笑了。他說:“7月份從學校畢業,9月份就留校當老師了。人生中的第一節課,我足足備了兩個月。結果,到真正上課的時候,15分鐘就講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只能念課本。”

初為人師,王兵上課時也被學生“轟走”過。他坦誠地說,那時候年輕,沒有什麼經驗,下的功夫不夠,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寡淡無味不說,還經常出錯,學生們當然不滿意。

那時候王兵在上面講,學生就在下面跺腳、起哄、吹口哨,每次上課就跟做噩夢似的。甚至有一次學生給學校寫了封請願信,要求換老師。學生們還故意把那封信放在講臺上,讓王兵也簽名。這讓王兵一度懷疑自己當初選擇當老師也許是個巨大的錯誤,自己這個學生眼裡“最差的老師”遇到了世界上“最差的學生”。

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這一切。有一次上課的時候,王兵發覺門外站著一個人,以為是遲到的學生,打開門卻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孩子,她說是鄰校的學生,專門來蹭課的。王兵激動地把她迎進教室,而且還從講臺上給她搬了把椅子,找了個合適的位置讓那女孩子坐下。後來那女孩子又來聽了幾次課,半年後王兵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女孩首先解釋她第一次確實走錯了門,但她說自己很幸運,因為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老師,現在她在家鄉一所職業學校裡當老師,而且要以王老師為一生的榜樣。

這封信,王兵保存了很長時間,經常拿出來看看。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喜愛的,立志要做學生心裡的好老師。王兵說,講臺實在是個奇妙的地方,它就像一個放大鏡,可以放大你的優點,也可以放大你的缺點。所以從那時起,對於講課他開始懷有一顆敬畏的心,像著了魔一樣想盡各種辦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準。

“現在,只要講課,就是最過癮的事。”王兵說,從被“轟”到被“請”,這些年給自己幫助最大的還是他的學生,自己的每一絲進步,學生們都會給予最熱情的鼓勵最熱烈的呼應。

教學25年,王兵收穫著學生們帶來的感動。“冬天學生們會送圍巾,耶誕節送蘋果,祝福老師平平安安。雖然我只帶大一,但很多學生畢業時找工作還會來向我諮詢。有一年,一個學生向我詢問考教師的情況,考上後,他還專程跑回來感謝我。還有一個學生去英國讀書了,但她放假回來,還特意跑到明水去聽了我一節課……”這些小事都是他與學生們最珍貴的回憶。

對於學生,王兵有自己的堅持,“好學生不是訓出來的,訓學生不如誇學生。與其說,這麼多年,我教給了他們多少知識,我更願意做一個點燈人,盡可能用適合的方式吸引他們愛上這個課堂,讓他們始終保持探求知識的熱度。”

在王兵的課上,他會講故事,愛自黑,目的只有一個——要讓學生“聽懂、學會、能用”。

在他眼裡,教師是值得用一輩子經營的職業,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人生最有光彩的時刻。

而今,學生畢業了一茬又一茬,“包子鋪”裡的故事越講越有滋味。對學生來說,會計學院王兵老師和他講了11年的“包子鋪”,可以說是大學四年頂美好的回憶了。


文/山東財經大學報 宿文娜

但因為付出了勞動(上課),因此相應已經獲得了本月工資的所有權,賺錢的本質就是獲得錢的所有權,而和實際是否收到錢是沒有關係的,這個道理就是‘權責發生制’。”

像這樣的故事,具體形象,淺顯易懂,王老師腦袋裡不知裝了有多少,每堂課講起來如行雲流水。如學生所說,王老師講課的最大特點就是故事貫穿始終,總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用會計上的一個術語就是明晰性大於客觀性。

這種講課方式很受學生歡迎。

想坐前排得提前一天

“很多孩子從高中升入大學,對會計基本上是一竅不通的。所有的原理在他們看來都是新鮮的,有些確實也比較難理解。”王兵認為,如果不能在大一吸引學生愛上這個學科,以後的學習會很難。

會計學中經常碰到一些難點,因為它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而這些是普通同學很少接觸甚至是難以想像的,王老師就用身邊熟悉的事情來打比方。比如,“主營業務”“其他業務”“營業外業務”這三個概念因為字面相近而容易被混淆,王老師就拿熱播劇《還珠格格》打比方:對於劇中的乾隆皇帝來講,皇后就是他的主營業務,令妃娘娘就是他的其他業務,而那個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就是他的營業外的業務,還珠格格自然就是營業外的業務取得的營業外收入了。這個比喻雖然有點無厘頭,但同學們覺得貼切而有趣,聽得明白,學得清楚記得也牢固。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王兵帶著一茬又一茬的大一新生,在故事中學會計。

倏忽,“一學期下來,我都在買賣包子辦工廠中度過,爽!”一位聽過王老師課的學生掩飾不住激動,在百度貼吧上發帖,力贊這位會講課的好老師。

課講得精彩,自然受學生追捧。想像一下,在一個百人的教室裡,仍然有學生站在最後聽課是什麼場面?沒錯,這就是王兵的課。

“最誇張的一次,學生因為上我的課搶座位發生了爭執。當時,其他班的學生提前一天來占座上我的課,導致我帶班的學生沒有位置坐,兩個班的學生有點衝突。”說起這件事,王兵印象深刻。“最終經過協調,想出個招兒,兩個班的學生都讓出幾個位置,輪流在教室後排站著聽。”

為聽課搶座起衝突,這聽起來不可思議,卻足以看出王兵課堂的火爆。“聽王老師的課,你去得再早,總有人比你去的還早。”他的學生在QQ空間裡發日誌,說一大早就去占座,結果前幾排都被人占了,只能坐到第七排。

也正是學生們的“捧場”,讓他對這三尺講臺有了不可割捨的感情。


教師是值得用一輩子經營的職業

實際上,25年前走上教師崗位的王兵,當時也是“新手”。

回憶走上講臺的第一節課,王兵羞澀地笑了。他說:“7月份從學校畢業,9月份就留校當老師了。人生中的第一節課,我足足備了兩個月。結果,到真正上課的時候,15分鐘就講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只能念課本。”

初為人師,王兵上課時也被學生“轟走”過。他坦誠地說,那時候年輕,沒有什麼經驗,下的功夫不夠,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寡淡無味不說,還經常出錯,學生們當然不滿意。

那時候王兵在上面講,學生就在下面跺腳、起哄、吹口哨,每次上課就跟做噩夢似的。甚至有一次學生給學校寫了封請願信,要求換老師。學生們還故意把那封信放在講臺上,讓王兵也簽名。這讓王兵一度懷疑自己當初選擇當老師也許是個巨大的錯誤,自己這個學生眼裡“最差的老師”遇到了世界上“最差的學生”。

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這一切。有一次上課的時候,王兵發覺門外站著一個人,以為是遲到的學生,打開門卻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孩子,她說是鄰校的學生,專門來蹭課的。王兵激動地把她迎進教室,而且還從講臺上給她搬了把椅子,找了個合適的位置讓那女孩子坐下。後來那女孩子又來聽了幾次課,半年後王兵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女孩首先解釋她第一次確實走錯了門,但她說自己很幸運,因為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老師,現在她在家鄉一所職業學校裡當老師,而且要以王老師為一生的榜樣。

這封信,王兵保存了很長時間,經常拿出來看看。他開始思考,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們喜愛的,立志要做學生心裡的好老師。王兵說,講臺實在是個奇妙的地方,它就像一個放大鏡,可以放大你的優點,也可以放大你的缺點。所以從那時起,對於講課他開始懷有一顆敬畏的心,像著了魔一樣想盡各種辦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準。

“現在,只要講課,就是最過癮的事。”王兵說,從被“轟”到被“請”,這些年給自己幫助最大的還是他的學生,自己的每一絲進步,學生們都會給予最熱情的鼓勵最熱烈的呼應。

教學25年,王兵收穫著學生們帶來的感動。“冬天學生們會送圍巾,耶誕節送蘋果,祝福老師平平安安。雖然我只帶大一,但很多學生畢業時找工作還會來向我諮詢。有一年,一個學生向我詢問考教師的情況,考上後,他還專程跑回來感謝我。還有一個學生去英國讀書了,但她放假回來,還特意跑到明水去聽了我一節課……”這些小事都是他與學生們最珍貴的回憶。

對於學生,王兵有自己的堅持,“好學生不是訓出來的,訓學生不如誇學生。與其說,這麼多年,我教給了他們多少知識,我更願意做一個點燈人,盡可能用適合的方式吸引他們愛上這個課堂,讓他們始終保持探求知識的熱度。”

在王兵的課上,他會講故事,愛自黑,目的只有一個——要讓學生“聽懂、學會、能用”。

在他眼裡,教師是值得用一輩子經營的職業,站在講臺上的時候是人生最有光彩的時刻。

而今,學生畢業了一茬又一茬,“包子鋪”裡的故事越講越有滋味。對學生來說,會計學院王兵老師和他講了11年的“包子鋪”,可以說是大學四年頂美好的回憶了。


文/山東財經大學報 宿文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