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升學,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升學路上有你不孤單

2017年的升學季已差不多落下帷幕, 新一輪求學征途即將展開。 回顧整個升學時期, 每位家長心中應該都有很多想說的話。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家長交流平臺, 我們誠邀您, 將語言轉化成文字, 把升學路上的酸甜苦辣、傷心故事、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

在孩子的升學路上, 你從不是單槍匹馬在闖關, 有那麼多人和你一起並肩作戰過。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將會有更多人通過你的文章, 更加瞭解升學之路。 (點擊查看☞蘭西小屋“升學麻辣燙”有獎徵文活動)

※ 特別榮譽:

下面來看今天的獲選徵文《沒有硝煙的戰鬥——紀念我的2017小升初》,

我們恭喜這位家長, 同時也感謝她的分享。

到7月底, 2017小升初基本告一段落、終於結束。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 其實一切都是“暗戰”。 為什麼是暗戰?因為一切都是非公開地進行, 但所有人又都默認了這樣的途徑, 有點“皇帝新裝”的味道, 這樣的戰鬥就是雙方的高度默契。 對於戰鬥結果, 其實談不上勝負, 也沒有輸贏, 用升學指導老師的話說, 那就是“適合自己的, 才是最好的”。

回憶起小升初的點點滴滴和反復折騰的每個環節, 深感值得回味、值得總結、值得思考。 現與大家一起分享。 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同看法, 敬請忽略!

{ 歷程曲折, 最值得回味 }

孩子在一所普通公立小學, 談不上好, 也談不上差。

序幕拉開

小升初應該從2016年2月就進入了預熱階段, 由於平時泡在各大QQ群, 及時掌握了一些小學5升6的招生資訊。 出於掌握下孩子成績水準和檔次的目的, 決定積極參與, 於是報了4所私立學校的5升6考試(有的是電話報名、有的是網上報名、有的現場報名)。 從4月份到6月份陸續參加了考試。 值得慶倖的是, 報名的4所學校都錄取了, 考試人都挺多, 錄取率不高, 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錄取後給家長的考慮時間不多, 基本就給1天時間做決定。 當時我們認為:一是考慮性價比;二是都要住校, 擔心孩子突然脫離家庭不適應(主要大人的情感也不適應吧, 還沒做好準備);三是進私立也許直升機會大, 就會少一些參加其他學校的機會;四是考慮到孩子對新學校教學和管理模式的適應性。

認為孩子成績水準得到了認可, 也就堅定了2017年小升初的信心, 既然具備考試進入條件, 那麼就6年級再來多點選擇也行(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樣想法是否正確, 因為沒有機會選擇兩條道路同時走)。

特別需要補充的是:2016年當時也有兩所公立學校招4年制初中, 通知的是本區學生都可報名, 根據“搖號”進入, 簽合同不參加小升初、一直讀完初中。 當時諮詢了學校老師, 本區這所算不上區內最好, 建議我們在6年級畢業再多點選擇, 即使真要去的話, 2017年也不遲。 於是沒有報名本區。 關鍵來了:區外的那所學校相對優質點, 我們電話諮詢後, 學校讓家長也可以帶上簡歷去面試。 那麼我理解的就是只要“條件”夠了(剛好娃娃有4、5年級華*賽和**杯的東東,

不知道符合學校條件不), 就不局限于本區搖號了……提醒大家就是, 有四年制公立初中打算的一定要多嘗試, 不要怕麻煩。 但是, 公立校不能住校, 外區太遠, 時間又是4年, 牽涉的後勤保障、生活工作等因素太複雜, 在反復討論抉擇後, 我們還是作出了放棄。

臨戰狀態

時間很快到了6年級, 學習就進入最忙的一個階段, 算了下, 基本上每天都有課要去, 一個字, 就是“忙”, 娃娃忙、家長忙。 娃娃忙到學習, 家長忙到後勤, 接送也佔用大量時間, 隨時還要在APP上報培訓班, 算每個班的銜接時間、上學路線、用餐方案……比較燒腦。

然後就是2017年1月份的6年級上期末區內調考(這個還是要重視,

區內還是管用)……從2016年底開始, 就陸續瞭解到一些私立校的冬令營、寒假營, 有擇優進入機會, 有這方面打算的家長可以關注。

轉眼到了2月份, 可以算正式進入了小升初階段。 準確的說, 這個時間最主要就是衝刺華奧雙賽了(對於娃娃的水準, 通過日常培訓班的考試, 大人也沒有對雙1有特別的期望, 畢竟還是要客觀看待的, 雖然有點灰心哈)。 小學下學期開學後, 培訓班專門組織了集訓, 都是讓孩子在小學班上請假了。

號角吹響

2月份打響了小升初的戰鬥。 區內一所公立學校A校通知可以報名登記備了, 毫不猶豫的報名(後來才知道據說報名的近萬人, 參加的7、8千人, 這個陣仗夠大啊), 用指導老師的話說, 試一下、多條路, 又不吃虧。 最先傳來消息的是區內幾所公立校,娃娃班上有同學家長被通知到校參觀,如果有意向就可以談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接到通知,我分析的原因就是娃娃調考砸了(成績家長看不到,“聽說”找人可以查,但區內中學基本掌握,才能憑成績選人,所以我也就沒有特別在意看具體成績)。

3月份,考了華賽後,參加了QQ群的一次活動,參觀區內一所高完中公立B校,在本區教育品質還是算可以,我們當時還是有點嚮往,覺得能進他的重點班就滿足了。去的時候,也給學校留了簡歷。

3月上旬,突然接到外區一所私立C學校的通知(應該是娃娃參加的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學校拿到了成績排名單),考慮到是新校區,還是在糾結中放棄了。

3月中旬,接到外區一所公立初中D校短信,應該是通知的**杯比賽獲獎的娃娃,讓指定日期家長參觀學校,當時好像忙到培訓國奧賽,收到短信後就忘了……

兩賽鏖戰

3月底,華賽成績出來了,小升初算是進入了戰鬥高潮。對於孩子成績在預料之中,也比較滿意,但內心還是有點難受和糾結,畢竟沖不了最高名校名班(也許是我期望太高了……)。關鍵又來了,QQ群裡瞭解到一所私立E校在收華2高分段,諮詢時間很短,估計就2天,需要去的就要儘快決定。我們又糾結了下,經諮詢指導老師,認為如果娃娃這個成績擇校公立也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高,投入產出好,省下來的用在培訓上也不錯,即使沒有選到合適的公立,還可以參加私立大考基本沒問題的。我也承認這樣比較現實,於是就放棄了去這所私立(後來聽到娃娃培訓班有同學憑證書被這所私立錄取了,整得我們又有點小後悔,但已經錯過時間了,也走不了回頭路)。應該說從這個時候起,經過與指導老師的多次交流、反復權衡,基本上也確定了在公立中選擇的方向。

華賽成績出來後,最需要做的就是交簡歷了,稀裡嘩啦列印了一疊,去自己認為比較“高大上”的學校遞簡歷,基本上都是門衛代收了,告訴我們回去等通知了;並且隨時都可以看到家長拿著簡歷去交,看來大家方向都是對的。當然也包括大家口中的名校——確實也沒抱希望,畢竟硬指標不夠雙1啊,這樣想確實有點好高騖遠了……

由於華賽成績出來後,很多家庭已經都確定學校了,而我們還遙遙無期,心頭又點焦慮了,每天都感覺心情有點沉重,但又覺得娃娃已經盡力了,也沒有責怪他的理由啊。哎,反正這種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4月初考了國奧賽,然後又參加A校組織的面試,在等待了3天后接到學校通知被錄取了,但由於不是最好的班,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期間,想起上次參觀的B學校一直沒通知,這所學校本來也在我們的目標校之中,決定再去遞簡歷一次,交到門衛處,讓我們再等通知(經驗就是簡歷可以多次交,表明家長的態度)

這個時候,突然又想起上次短信通知的D校,沒有去參觀感覺錯過了什麼,於是回電話過去諮詢,還可以來參觀不。老師說可以,於是又指定了時間讓家長去參觀面談,去了後感覺總體印象還是可以吧。在等了10多天后,學校通知我們去押證。由於不是初定的目標學校,感覺有點突然,經過諮詢指導老師,分析了這所學校的優勢劣勢,認為教學、資源、支持等優勢還是比較明顯,建議我們在目前沒有其他學校通知的情況下,可以先確定下來。於是順理成章地帶上證書給學校表明了態度。

4月下旬,國奧賽成績出來了,也是意料之中、波瀾不驚。按照前面的路徑,又再次列印了簡歷到,重複又交了一次(也沒抱多大希望的)。期間專門還穿城到另一個區著名公立初中G校交簡歷,當然也沒有後話。按當時我的理解,孩子條件是夠這個學校擇校標準了,該校的**班也是非常出名的厲害,不知道是不是認為我們外去太遠,家長放棄的可能性比較大;或者我交的時間晚了點,已經名額招夠了。哎,也只有遺憾吧。當然,交簡歷主要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吧,至少我嘗試了……

結束糾結

到了5月上旬,B學校通知面談,去了後,答應也可以進**班。又輪到家長選擇性糾結了,諮詢指導老師後還是放棄了(原因這裡就不明說了,畢竟每個家庭考慮的情況不一樣,大家都理解的)。

隨後,又到自己片區的公立F學校去了,學校也通知了面談,優勢就是非常近、不住校,學校也答應進**班。儘管在本區口碑還是可以,但學校整體教學品質水準和出口成績,與上述公立A、B、D學校還是有點差距(ABD基本輸於同一檔次,水準差異不算太大),並且由於是高完中,也有可能會沒有中考其他學校的機會(不知是好還是壞,也很糾結,哈哈)。最後在指導老師建議下還是放棄了。

隨後,B學校又通知過一次去面談,而小搖號又搖中的F校(是不是有點緣分?),然後期間又是多次騷擾升學指導,不斷的諮詢、不斷的糾結、不斷反問。綜合考慮,最終還是選擇了之前面談成功的D學校。隨著到校報導,也就沒有了糾結。小升初正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需要補充下,娃娃期間參加了升學指導QQ群組織的學法指導分享活動,得了一等獎,領到學校贊助的一堆書,孩子還是非常高興的。在這裡再對升學指導表示感謝!

{ 經驗體會,最值得總結 }

1.忐忑和糾結是小升初最多的心態。在沒有學校通知的時候比較失落,一旦學校讓帶證書去,內心又有點忐忑,隨時都在懷疑這所學校是否適合?特別是和放棄的或被通知錄取的其他學校比,總在想:自己選擇的有沒有放棄的好?估計大部分家庭都有這樣的糾結吧。還好,經過與指導老師交流,略感寬心。

2.選校就選班是小升初基本常識。擇校就是擇班,方向最重要。比如公立還是私立,本區還是外區,走讀還是住校。一定要和專業的升學指導交流,瞭解到各方面的因素,才好綜合比選、明確方向。說實話,一些公立學校特色班都非常厲害,不輸於私立擇校生源。所以,選校和搖號互為保底,哪個好就選哪個,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做足擇校準備。

3.證書是小升初選校敲門磚。優勢十分明顯,傳統的就是華奧賽,區內調考成績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參加培訓並不是完全為了雙1(雖然很想,但確實太難),只要通過學習,能對娃娃思維能力的提高,也說明是有價值的。比如,私立考試對數學成績較為重視,包括參加的5升6考試,有學校錄取都明確規定了數學分數線,如果沒有經過專門培訓,還是有一定壓力。

4.參加專業升學指導群是小升初的必備課。因為專業的升學指導分析的因素會比家長全面透徹,掌握的資訊很多,有些歷史原因家長是沒有瞭解到的。比如學校比較要區分特色班、平行班,考慮因素有生源、教學、校風、管理,以及還要考慮走讀、住校、高中意向等因素;還有為啥某一屆成績特別好,也是因為入口決定出口的關係,這些都是在專業群裡面學到的(此處再次熱烈掌聲感謝升學指導)。

{ 焦點頗多,最值得思考 }

經歷了一年多的小升初,泡在各大QQ群,感覺有些焦點話題值得家長深思:

1.關於校外培訓。這是各大QQ群爭論最多,經常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我認為,這個沒有固定標準,也不必大範圍討論,小範圍交流就可以了。每個娃娃和家庭的情況不盡相同,個體情況不一樣(包括性格、愛好、學習短板等),都需要具體分析。包括培訓機構、老師都不好比較,適合這個的,不一定適應所有。比如娃娃成績能跟上了,可以少學點,但成績下降了,是否又應該補一下?也不能說別個成績好,都沒補,換到另外的孩子身上是否可複製呢?我的觀點是:可以借鑒別人,但要自己摸索。

2.關於學校評價。有些家長在群裡面經常為了一些學校發生爭論。我覺得還是和培訓一樣,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不要輕易說某個學校不好、某個學校很差,不要用個人的觀點作為對學校的評價,因為每個人瞭解學校的角度不一樣,不能簡單的給學校定性。瞭解一個學校,需要家長到校觀察(比如中午有沒有學生出校閒逛,下午放學是否有序,有沒有學生街上遊蕩),和家長學生進一步交流(交流對象的選取也很重要,重點班、平行班的可能結論完全不一樣)。所以平常交流中,大家可以提建議,可以比較優劣勢,但不要用極端否定態度,一來就“聽說這個學校差得很”、“娃娃進去了要被影響”。這是對選擇了這些學校家長的一個最起碼的尊重。我們的家長也要對各種資訊保持自己的看法,儘量資訊收集全一點,才不會搖擺不定。我的觀點是:多傾聽、多分析,不盲目否定。

3.關於個人言行。主要感覺有些群裡面缺少應有的理智和正常的交流。個別QQ群在裡面呆久了會讓一個人失去應有的理智。群裡動不動就是喊口號,或者全部是心靈雞湯,把學校說得完美無瑕,把每個學生都說得是學霸一樣,但現實中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啊,為什麼不願意客觀公正的看待學校、老師?如果在群裡說學校一點不好的東西就被踢; 都必須喊好、都必須表忠心,試問這還是我們小升初想全面瞭解一個學校的初衷嗎?這樣的群進去不久,感覺原來對學校的好感一下就被拉低檔次了。應該正確看待學校的優劣,說下不足也沒什麼,也便於家長針對性彌補、學校有方向改進,畢竟家長面對的還是三年後的中考。我的觀點是:保持理智,各抒己見,求同存異。

特別強調,小升初沒有可複製性,個人建議僅供參考。以上內容請勿對號入座,不針對任何個人和學校!

同時,一年多來,自己也自製了一本2017年的選校指南,目前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我相信,家長只要用足功課,平時多收集資訊,就一定會在小升初中間找准方向,不至於迷惑。不知道論壇裡允不允許發這樣的資料。如果可以的話,我就掛出來供分享吧,以免後面的家長走一些繞路。

(本文為徵集稿件,首發于蘭西小屋)

最先傳來消息的是區內幾所公立校,娃娃班上有同學家長被通知到校參觀,如果有意向就可以談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接到通知,我分析的原因就是娃娃調考砸了(成績家長看不到,“聽說”找人可以查,但區內中學基本掌握,才能憑成績選人,所以我也就沒有特別在意看具體成績)。

3月份,考了華賽後,參加了QQ群的一次活動,參觀區內一所高完中公立B校,在本區教育品質還是算可以,我們當時還是有點嚮往,覺得能進他的重點班就滿足了。去的時候,也給學校留了簡歷。

3月上旬,突然接到外區一所私立C學校的通知(應該是娃娃參加的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學校拿到了成績排名單),考慮到是新校區,還是在糾結中放棄了。

3月中旬,接到外區一所公立初中D校短信,應該是通知的**杯比賽獲獎的娃娃,讓指定日期家長參觀學校,當時好像忙到培訓國奧賽,收到短信後就忘了……

兩賽鏖戰

3月底,華賽成績出來了,小升初算是進入了戰鬥高潮。對於孩子成績在預料之中,也比較滿意,但內心還是有點難受和糾結,畢竟沖不了最高名校名班(也許是我期望太高了……)。關鍵又來了,QQ群裡瞭解到一所私立E校在收華2高分段,諮詢時間很短,估計就2天,需要去的就要儘快決定。我們又糾結了下,經諮詢指導老師,認為如果娃娃這個成績擇校公立也是不錯的選擇,性價比高,投入產出好,省下來的用在培訓上也不錯,即使沒有選到合適的公立,還可以參加私立大考基本沒問題的。我也承認這樣比較現實,於是就放棄了去這所私立(後來聽到娃娃培訓班有同學憑證書被這所私立錄取了,整得我們又有點小後悔,但已經錯過時間了,也走不了回頭路)。應該說從這個時候起,經過與指導老師的多次交流、反復權衡,基本上也確定了在公立中選擇的方向。

華賽成績出來後,最需要做的就是交簡歷了,稀裡嘩啦列印了一疊,去自己認為比較“高大上”的學校遞簡歷,基本上都是門衛代收了,告訴我們回去等通知了;並且隨時都可以看到家長拿著簡歷去交,看來大家方向都是對的。當然也包括大家口中的名校——確實也沒抱希望,畢竟硬指標不夠雙1啊,這樣想確實有點好高騖遠了……

由於華賽成績出來後,很多家庭已經都確定學校了,而我們還遙遙無期,心頭又點焦慮了,每天都感覺心情有點沉重,但又覺得娃娃已經盡力了,也沒有責怪他的理由啊。哎,反正這種心情是無法形容的……

4月初考了國奧賽,然後又參加A校組織的面試,在等待了3天后接到學校通知被錄取了,但由於不是最好的班,我們最終還是放棄了。期間,想起上次參觀的B學校一直沒通知,這所學校本來也在我們的目標校之中,決定再去遞簡歷一次,交到門衛處,讓我們再等通知(經驗就是簡歷可以多次交,表明家長的態度)

這個時候,突然又想起上次短信通知的D校,沒有去參觀感覺錯過了什麼,於是回電話過去諮詢,還可以來參觀不。老師說可以,於是又指定了時間讓家長去參觀面談,去了後感覺總體印象還是可以吧。在等了10多天后,學校通知我們去押證。由於不是初定的目標學校,感覺有點突然,經過諮詢指導老師,分析了這所學校的優勢劣勢,認為教學、資源、支持等優勢還是比較明顯,建議我們在目前沒有其他學校通知的情況下,可以先確定下來。於是順理成章地帶上證書給學校表明了態度。

4月下旬,國奧賽成績出來了,也是意料之中、波瀾不驚。按照前面的路徑,又再次列印了簡歷到,重複又交了一次(也沒抱多大希望的)。期間專門還穿城到另一個區著名公立初中G校交簡歷,當然也沒有後話。按當時我的理解,孩子條件是夠這個學校擇校標準了,該校的**班也是非常出名的厲害,不知道是不是認為我們外去太遠,家長放棄的可能性比較大;或者我交的時間晚了點,已經名額招夠了。哎,也只有遺憾吧。當然,交簡歷主要是給自己一個交代吧,至少我嘗試了……

結束糾結

到了5月上旬,B學校通知面談,去了後,答應也可以進**班。又輪到家長選擇性糾結了,諮詢指導老師後還是放棄了(原因這裡就不明說了,畢竟每個家庭考慮的情況不一樣,大家都理解的)。

隨後,又到自己片區的公立F學校去了,學校也通知了面談,優勢就是非常近、不住校,學校也答應進**班。儘管在本區口碑還是可以,但學校整體教學品質水準和出口成績,與上述公立A、B、D學校還是有點差距(ABD基本輸於同一檔次,水準差異不算太大),並且由於是高完中,也有可能會沒有中考其他學校的機會(不知是好還是壞,也很糾結,哈哈)。最後在指導老師建議下還是放棄了。

隨後,B學校又通知過一次去面談,而小搖號又搖中的F校(是不是有點緣分?),然後期間又是多次騷擾升學指導,不斷的諮詢、不斷的糾結、不斷反問。綜合考慮,最終還是選擇了之前面談成功的D學校。隨著到校報導,也就沒有了糾結。小升初正式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需要補充下,娃娃期間參加了升學指導QQ群組織的學法指導分享活動,得了一等獎,領到學校贊助的一堆書,孩子還是非常高興的。在這裡再對升學指導表示感謝!

{ 經驗體會,最值得總結 }

1.忐忑和糾結是小升初最多的心態。在沒有學校通知的時候比較失落,一旦學校讓帶證書去,內心又有點忐忑,隨時都在懷疑這所學校是否適合?特別是和放棄的或被通知錄取的其他學校比,總在想:自己選擇的有沒有放棄的好?估計大部分家庭都有這樣的糾結吧。還好,經過與指導老師交流,略感寬心。

2.選校就選班是小升初基本常識。擇校就是擇班,方向最重要。比如公立還是私立,本區還是外區,走讀還是住校。一定要和專業的升學指導交流,瞭解到各方面的因素,才好綜合比選、明確方向。說實話,一些公立學校特色班都非常厲害,不輸於私立擇校生源。所以,選校和搖號互為保底,哪個好就選哪個,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做足擇校準備。

3.證書是小升初選校敲門磚。優勢十分明顯,傳統的就是華奧賽,區內調考成績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參加培訓並不是完全為了雙1(雖然很想,但確實太難),只要通過學習,能對娃娃思維能力的提高,也說明是有價值的。比如,私立考試對數學成績較為重視,包括參加的5升6考試,有學校錄取都明確規定了數學分數線,如果沒有經過專門培訓,還是有一定壓力。

4.參加專業升學指導群是小升初的必備課。因為專業的升學指導分析的因素會比家長全面透徹,掌握的資訊很多,有些歷史原因家長是沒有瞭解到的。比如學校比較要區分特色班、平行班,考慮因素有生源、教學、校風、管理,以及還要考慮走讀、住校、高中意向等因素;還有為啥某一屆成績特別好,也是因為入口決定出口的關係,這些都是在專業群裡面學到的(此處再次熱烈掌聲感謝升學指導)。

{ 焦點頗多,最值得思考 }

經歷了一年多的小升初,泡在各大QQ群,感覺有些焦點話題值得家長深思:

1.關於校外培訓。這是各大QQ群爭論最多,經常面紅耳赤,不歡而散。我認為,這個沒有固定標準,也不必大範圍討論,小範圍交流就可以了。每個娃娃和家庭的情況不盡相同,個體情況不一樣(包括性格、愛好、學習短板等),都需要具體分析。包括培訓機構、老師都不好比較,適合這個的,不一定適應所有。比如娃娃成績能跟上了,可以少學點,但成績下降了,是否又應該補一下?也不能說別個成績好,都沒補,換到另外的孩子身上是否可複製呢?我的觀點是:可以借鑒別人,但要自己摸索。

2.關於學校評價。有些家長在群裡面經常為了一些學校發生爭論。我覺得還是和培訓一樣,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不要輕易說某個學校不好、某個學校很差,不要用個人的觀點作為對學校的評價,因為每個人瞭解學校的角度不一樣,不能簡單的給學校定性。瞭解一個學校,需要家長到校觀察(比如中午有沒有學生出校閒逛,下午放學是否有序,有沒有學生街上遊蕩),和家長學生進一步交流(交流對象的選取也很重要,重點班、平行班的可能結論完全不一樣)。所以平常交流中,大家可以提建議,可以比較優劣勢,但不要用極端否定態度,一來就“聽說這個學校差得很”、“娃娃進去了要被影響”。這是對選擇了這些學校家長的一個最起碼的尊重。我們的家長也要對各種資訊保持自己的看法,儘量資訊收集全一點,才不會搖擺不定。我的觀點是:多傾聽、多分析,不盲目否定。

3.關於個人言行。主要感覺有些群裡面缺少應有的理智和正常的交流。個別QQ群在裡面呆久了會讓一個人失去應有的理智。群裡動不動就是喊口號,或者全部是心靈雞湯,把學校說得完美無瑕,把每個學生都說得是學霸一樣,但現實中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啊,為什麼不願意客觀公正的看待學校、老師?如果在群裡說學校一點不好的東西就被踢; 都必須喊好、都必須表忠心,試問這還是我們小升初想全面瞭解一個學校的初衷嗎?這樣的群進去不久,感覺原來對學校的好感一下就被拉低檔次了。應該正確看待學校的優劣,說下不足也沒什麼,也便於家長針對性彌補、學校有方向改進,畢竟家長面對的還是三年後的中考。我的觀點是:保持理智,各抒己見,求同存異。

特別強調,小升初沒有可複製性,個人建議僅供參考。以上內容請勿對號入座,不針對任何個人和學校!

同時,一年多來,自己也自製了一本2017年的選校指南,目前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我相信,家長只要用足功課,平時多收集資訊,就一定會在小升初中間找准方向,不至於迷惑。不知道論壇裡允不允許發這樣的資料。如果可以的話,我就掛出來供分享吧,以免後面的家長走一些繞路。

(本文為徵集稿件,首發于蘭西小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