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興馬洲,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陶芳芳

東晉文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傳誦千年, 依然為今人苦苦尋覓的神秘神往境地。 而位於長沙南城天心區的興馬洲,

或許正符合人們對世外桃源的想像吧。

興馬洲, 方圓3公里, 長約4000米, 洲最寬處約600米, 最窄處約200米, 遠在唐代即已開發, 古時又稱作南津洲、橘洲, 因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在此放養禦馬得名。 為了讓子孫免于天然災害安居於此, 興馬洲先人在洲上建起兩座古廟, 洲頭為關聖殿, 洲尾為獅王廟, 興馬洲人及這片土地也從未經受打擾, 即便在“大開發”的今天, 依然原汁原味矗立于江心。

江中島, 原生態, 零污染……漸漸地, 在都市人加劇嚮往寧靜、樸實之地的今天, 興馬洲開始被人知曉、被人關注, 也被來此遊玩鑒賞過的人們加上了“世外桃源”的標籤。

還是前年深夏, 有人說到一個真正吃魚的好地方, 於是我與同事一行驅車前往。 這好地方就是興馬洲。

還未到達, 即心生喜悅。 暮色之下, 湘水緩流, 漾起層層波濤。 河風吹起衣角, 苦重炎熱的夏夜一時變得柔和清爽。 踏上一艘載人也載車的船, 轟轟烈烈駛在江面, 後方籠起輕煙, 如入仙境。

踏上岸, 清新的空氣立刻襲來。 在僅可容納一輛車單向行走的環島公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駛, 生怕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不知道從哪個角落裡躥出來的雞鴨鵝, 和左跳右躥汪汪叫著的小狗。 只有那一隻只咩咩叫著的黑山羊悠然閒步, 見車來了也不閃躲。 正是這條相對逼窄的公路, 在一定程度上打響了興馬洲的知名度, 成了許多騎行愛好者的佳選……

吃飯的地點, 是由兩層民房改建的“農家樂”。 院子裡有棵參天大樹。 圍坐在院子的大樹下,

讓清涼的河風帶走汗珠, 一碟花生米、一碟瓜子, 就著一杯茶、一杯酒, 我們悠然自得地聊著天, 聽蟬聲在夏夜散開。

村上1400多位居民大多以務農和外出務工為生。 務農主要種植水稻和西瓜, 餵養黑山羊。 黑山羊是興馬洲特產, 以純天然的青草為食料, 肉質清香鮮美。 這裡的生活貴在自給自足, 貴在能與山水為伴;洲上有36口山塘, 90%以上農戶日常用水是深井取水;村民除了使用液化氣, 也會撿拾河邊枯柴枝煮上一鍋香噴噴的柴火飯;這裡有個袖珍小學——興馬小學, 一度只有5個老師、6名學生, 在不斷的存廢之爭中被政府強留下來。 為了方便洲上的孩子讀書, 就算只剩一個學生, 它也會辦下去……

興馬洲不如橘子洲那麼規整,

卻同樣清新怡人;不會給人驚鴻一瞥之感, 卻能讀出獨有的味道。 我想, 暖春, 它會是山花爛漫, 香氣襲人;深秋, 它會以果蔬的芳香引人採摘;寒冬, 它會定格成一幅村民圍著爐火等待家人團圓的溫暖畫面。 “世外桃源”的境地莫不如此——從容安定的內心, 真實自然的景物。 用從容的心看自然的景, 所見即是“桃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