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種!用互聯網玩賺民間工藝,這才叫老炮兒!

“眾傳承·籌未來”, 非遺·潘家園系列活動之面人眾籌活動, 上線已滿10天, 眾籌完成度已經超過250%!大家對面人的喜愛程度實在是超出我們的意料。

說實話, 項目開始之前, 我們對這次項目還是有一些擔心的。 畢竟大家習慣的面人, 是擺在廟會攤位上的, 是擺在公園馬路邊的。 第一次通過電腦和手機來購買面人, 總覺得會有一些冒險。

幸而, 我們這個想法得到了彭小平老師的大力支持。 不但提供了這些精緻的面人作品, 更答應為我們眾籌的每一件收藏級產品附送親筆簽名的收藏證書。 這無疑是給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彭小平的創新意識, 是現代面人藝術家中比較少見的, 在別人依舊滿足於吃大鍋飯的時候, 他就毅然辭去工作職務, 憑藉自己的面人作品, 成為北京市第一批個體戶, 並在1983年就取得了中國第一個面人注冊商標。

據考證, 面人的歷史距今至少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

然而, 從古至今, 她的傳承方式都是街頭巷尾, 口傳心授。 面人產品的特殊性在於, 只能人工製作, 無法批量生產。

一個精美的面人作品, 最低只能賣到幾十元錢, 即使是這樣的價錢, 也已經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心理價位。 從某種角度上講, 習慣了工業產品帶來的物美價廉之後, 確實是很難接受手工作品的高昂價格。 大部分消費者對面人的定位依舊停留在幾十年前的塊兒八毛, 而不是現在的幾十上百元。

在工業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 這樣的手工製作無疑是落後的。 在經濟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環境中, 面人藝術家們的堅持在旁人看來, 無疑也是得不償失的。 他們用雙手塑造著自己高貴的品格, 卻始終難以擺脫廉價的現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