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讀《30歲,你會站在哪裡?》:送給現在的自己

“同人不同命”, 最近這句話經常在耳邊出現, 同齡人當中, 有人舉求職信茫然回顧, 有人卻是社會的中流砥柱。 人與人之間本質相同, 但是未來的高度卻會隨著選擇不同而截然不同,“同人不同命”的“同人”, 其實是個偽命題。

在《30歲後, 你會站在哪裡?》中有這樣一段話:“現在的你, 不管幾歲, 過了30歲也好, 你眼前的每個當下, 都是決定你未來5到10年, 你會被整個世界推到什麼地方或什麼位置的關鍵時刻。 人生的策略佈局和生涯規劃, 很像我們去大城市的車站或交通轉運站搭車, 當你想離開這個轉運站, 一個小時後你會在什麼地方,

都由你當下買什麼路線車次的票, 然後坐上哪一班車來決定。 ”

在我們有限的人生當中, 倘若大多數人是極其被動的讓時間推動向前做某些抉擇, 我們往往就會缺少一些總結性的思考。 錯, 錯在哪裡, 對, 是否可以做得更加完美。 而這本書的作者狄驤, 就是通過他親身生活中的例證告訴人們, 人生很多時候都需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 學習, 是為了完成某種任務而學習, 還是為了提升自我價值達到更高的層次;工作, 是機械般為了工作而工作, 還是認定一件對的事, 鍥而不捨的一直做下去;抑或反思, 是否已誤入歧途?

當我們臨近大學畢業的時候, 很多人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擁有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念頭以及對未來看似美好的憧憬。

“過來人”告訴我們, 先就業後擇業, 因為你不去做, 也就驗證不了你是否可以實現自我價值,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 ”選擇至關重要, 我們所要考慮的就是這份工作是否擁有後期價值, 是否擁有一定的成長空間。

當我們選擇相對來說“對”的事情之後, 我們又該如何呢?

需要堅持, 是否能把一件對的事情一直做下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學業良好的人, 取決於他們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出色的人取決於他們一直以來對工作認真的態度;身體健康的人取決於他們規律的生活習慣;奧運冠軍也是因為其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付出跟堅持。 無論哪個領域的佼佼者, 都是把一件對的事情一直堅持做下去,

不在乎流言蜚語, 不在乎他人異樣的眼光。 在堅持的過程當中, 我們也要注重時間管理, 也就是自律。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 現代的解釋為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 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在《30歲, 你會站在哪裡?》書中反應出現實是殘酷的, 想要更好地生存必須要讓自己有價值, 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增值。 增值的過程需要我們一一去探索、抉擇、堅持、自律。

倘若時間可以倒流, 或許我們就不用想這麼多, 無論是對生活的悲歎還是對過程的選擇。 以人生為軌道的這趟“時間號”列車, 不會逆轉, 不會等待, 唯一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提前規劃好路線, 避免坐過、錯過。 (洪都 吳彩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