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霽翔在《思客講堂》開講:讓故宮文物“活起來”

單霽翔在《思客講堂》開講 黃光輝 攝

央廣網北京7月26日消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今天參加“思客講堂”“創新路·工匠心”系列主題活動,

並發表題了主旨演講。

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擁有多項“世界之最”的故宮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單霽翔今天在今天的主旨演講中強調, 過去我們總是驕傲地說故宮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築群, 世界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但其實, 這些世界之最並不是最重要的。 一個好的博物館應該是能用其文化資源對社會和人民群眾做出貢獻。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 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 收藏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就是要我們重新認識文物的價值, 它們是有生命歷程的, 是可以融入人們現代生活的。 而要想融入, 首先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其次要以多種方式努力展現中華文化魅力。

這些年,

故宮博物院在讓文物“活起來”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故宮數字平臺”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全景式、身臨其境的故宮;“故宮文物醫院”讓人們看到故宮對待文物的態度和工匠精神;“故宮教育中心”讓人們看到一個負責任的故宮;“故宮社區”APP上線、“朝珠耳機”“朕亦甚想你摺扇”等文化創意產品熱銷, 都讓世人感受到世界文化遺產接地氣的非凡魅力。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 經過數年修繕, 故宮博物院開放了慈甯宮、大佛堂、壽康宮、寶華殿等古建築群落, 至此已開放52%的面積。 但故宮目前最缺的還是“空間”。 故宮有機會亮相的文物, 只占體量的0.5%, 我們需要更大的空間, 大體量的文物才能進行修復。

在提到如何在文創產品上面有自己的特色,

單霽翔表示我們一直在努力研究, 現在已經研發出將近6000種文創產品。 但目前的難點是要使數量的增長變為品質的提升, 而品質的提升的難點是怎樣使古老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起來。 第二, 怎麼使故宮所傳播的明、清宮廷文化和人們現代生活結合起來, 讓人們在現代生活中感受到歷史文化、感受到故宮文化。

《思客講堂》在觀察團對話環節,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葉君講述了他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 讓觀眾看到了穿越古今、與百年之前的人進行對話的一種特殊職業和特殊生命體驗。

為聚焦中國品質時代的企業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 弘揚工匠精神, 傳播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新華網“思客講堂”推出“創新路·工匠心”系列活動,

邀請科學家、企業家、文化名人講述新時代的創新與匠心, 分享他們的洞見與智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