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以為重金砸出的輔導班就真的能讓孩子“反超”嗎?家長該認真看看!

“每週一三五上書法課, 二四上提高班, 抽空再上圍棋課……”這不, 暑假剛剛開始, 南寧的韓先生已經給9歲的兒子報了各種輔導班。 一到假期, 關於“假期是不是一個反超的過程”就引起熱議。

有些家長是補習派, 認為趁著假期空檔應該給孩子好好補補學習短板;有些家長是遊玩派, 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要帶孩子出去見見世面;還有家長是歷練派, 計畫送孩子去夏令營裡鍛煉;放養派的家長, 則會把孩子送回老家, 讓孩子多親近親近大自然。

那麼, 假期真的是一個反超的過程嗎?究竟怎樣才叫“反超”呢?對於所謂的假期“反超”, 專家們又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

調查顯示:超半數家長讓孩子參加暑期培訓班

各地已經開始放暑假, 暑假本來應該是學生放鬆, 接觸社會、拓寬視野的時期, 可是, 對於一些家長來說, 假期, 卻變為孩子們“較量”的戰場。 “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

而是用來反超的”, 不但是一些培訓機構的廣告語, 也成為很多家長的信條。 如此一來, 學生們的整個假期, 可能比正式上學還累。

有媒體調查發現, 雖然剛剛參加完閉學式走出了校門, 但許多孩子的面前已有很多輔導班如約等候。 調查中, 對於“是否有計劃讓孩子參加暑期培訓班”這一問題, 54%的家長表示“有且已經報名”, 28%的家長表示“有但還未報名”。 一些機構為了“備戰”暑期, 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推出了各種“報名優惠”措施, 打起了宣傳大戰。

在很多家長看來, 反超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 有的還是眼界和視野, 不少家長還花費重金, 讓孩子參加各種夏令營、校園考察、文化體驗等近來比較時髦的項目。

>>>>

雖然不舍, 還是給孩子報了暑期班

據當代生活報記者採訪, 廣西南寧市民劉先生雖然早早請好了公休假, 準備帶9歲的兒子去雲南玩。 但遊玩歸來之後, 兒子還是要去上一些興趣班, 比如游泳班、書法班、圍棋班等。 他認為玩歸玩, 暑假很長, 不能只有玩耍, 沒有學習。

看著別人的孩子能瀟灑地去外地玩耍,

蔣女士卻只能狠心給女兒報補習班, 因為孩子馬上讀小學六年級, 明年就將面臨小升初的壓力。 女兒平時成績還不錯, 只是數學有點薄弱。 她給女兒報了個奧數的補習班, 希望她的成績有所進步, 在小升初時試著考考南寧市幾所有名的初中。 暑假裡, 像劉先生和蔣女士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 雖然不捨得孩子在暑假也得奔波于各類輔導班和培訓機構, 但是咬咬牙, 還是讓孩子在暑假裡啟動“反超”計畫。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反超”呢?

有不少家長表示, 如果暑假過於注重孩子反超, 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有家長認為, 假期應該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能只從書本上認識世界, 去多體驗生活的點點滴滴。 重複性學習很無聊。 生活需要新鮮, 需要改變, 需要一些不一樣的精彩;也有家長提到, 根據實際情況培養孩子, 不存在反超, 生活是自己的, 而不是跟誰比較的。

很多家長把暑假當做孩子反超的“最佳契機”, 但是卻很少去家長去認真的想一想,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反超?

1、學習習慣的反超

如果您的孩子總是粗心馬虎、如果他學語文、英語沒有語感、如果他學了就忘、如果他很努力還是提高不多……

其實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習慣,假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其重要性要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懂得預習、複習的重要性,比多上幾個輔導班、多做幾套卷子有用得多。

補課治標不治本,補習慣才是根治之策。如果假期要補,更傾向於補學習品質,比如注意力的集中、傾聽、勤奮求上進、持之以恆的毅力等等。

2、自信心的反超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它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

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樹立起自信心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成績會越來越好。到那時,還需要去補課嗎?

3、閱讀的反超

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暑假是一個影響孩子之間成績差異的重要時期。在國外的研究中,有一個詞語叫做暑期下滑。說的就是那些在暑期堅持閱讀的孩子要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新學年中表現得更優秀。

“我們在暑假開始之前,都會告訴家長,要鼓勵孩子在暑期堅持讀書,希望他們能夠把閱讀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在上海一所公辦小學任班主任的劉老師表示,能夠保持閱讀習慣的孩子通常成績都比較好,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後續力量比較強。暑假孩子的時間比較充裕,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在暑假,家長多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閱讀活動、在家裡組織親子閱讀時間,帶著孩子到書店去挑選書籍,這些都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專家:暑假 是否要“反超”? 多聽孩子想法

對於怎麼過暑假,家長和孩子的想法往往大相徑庭。

家長的想法:假期讓孩子都睡了覺,不行;整天都看了電視,玩了遊戲,不行,報幾個班,補補課吧,英語是“通行證”得補,數學是基礎得補,作文也得寫好要上個“小記者”班,中學孩子還得找個弱課再補補。所以,大多家長的計畫是假期給孩子報班。

孩子的想法:可以看電視了;可以看自己喜歡的動漫了;體育迷等著看精彩賽事呢;自己著迷的遊戲又可以玩了。

暑假到底是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好,還是該讓孩子放空,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對家長的種種心態,教育專家們又如何看待?

假期是孩子的,暑假怎麼安排,家長首先應聽聽孩子自己的聲音。”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戴啟猛認為,家長對孩子暑假的安排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整個假期用各式各樣的補課、培訓(包括遊學)填滿,肯定是違背兒童成長規律的。

戴所長認為,暑假期間,家長在安排孩子的生活、學習時,必須以其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社會義務勞動,以及發展個性特長和健康情趣愛好為重點。家長也應該以假期為契機,增進和孩子的親情關係,用自己出色的言傳身教,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

孩子假期能否"反超",有時候也要靠父母

讓孩子假期充充電,早學、多學一點,多一些體驗、感悟,家長們這些樸素的想法不難理解,但問題是金錢的投入並不一定帶來可期的回報。專業機構的老師或許學識深厚,比父母懂得多,但不一定能教好孩子。孩子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告訴我們,好的教育無非是孔子所謂的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在難得的親子較長相處時段裡,與其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教育,不如把孩子放在身邊,從其現狀出發,予以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才是值得推廣的教育之道。

這是因為,只有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能根據其優點和缺點予以有效説明。而且,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還包括情感方面的滿足、價值觀層面的引導、學習動力的激發。大量事實證明,有父母陪伴的教育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有父母高品質陪伴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幸福感,亦能萌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如果說這個世界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那麼最適合的教育一定不是拿出不菲資金讓別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陪伴孩子幫其找到學習的動力、方法,這也許才是過暑假的最好、最有意義的方式。

陪伴孩子度過暑假,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自信,你的孩子可能就“成功反超”啦!

祝孩子們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反超?

1、學習習慣的反超

如果您的孩子總是粗心馬虎、如果他學語文、英語沒有語感、如果他學了就忘、如果他很努力還是提高不多……

其實很多問題的根源就在習慣,假期是培養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期,其重要性要遠超於多學幾章新知識。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懂得預習、複習的重要性,比多上幾個輔導班、多做幾套卷子有用得多。

補課治標不治本,補習慣才是根治之策。如果假期要補,更傾向於補學習品質,比如注意力的集中、傾聽、勤奮求上進、持之以恆的毅力等等。

2、自信心的反超

自信是人進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話說: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活動。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一旦遇到挫折和失敗,就情緒低落,灰心喪氣,甚至驚惶失措,徹底崩潰。它不僅制約學生的行為,而且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學習各方面難以達到其理想的效果。

補信心一要靠家長多鼓勵,多溝通,二要靠學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訴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觀評價的習慣。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

當孩子養成這些好習慣、樹立起自信心的時候,學習對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成績會越來越好。到那時,還需要去補課嗎?

3、閱讀的反超

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暑假是一個影響孩子之間成績差異的重要時期。在國外的研究中,有一個詞語叫做暑期下滑。說的就是那些在暑期堅持閱讀的孩子要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新學年中表現得更優秀。

“我們在暑假開始之前,都會告訴家長,要鼓勵孩子在暑期堅持讀書,希望他們能夠把閱讀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在上海一所公辦小學任班主任的劉老師表示,能夠保持閱讀習慣的孩子通常成績都比較好,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後續力量比較強。暑假孩子的時間比較充裕,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在暑假,家長多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閱讀活動、在家裡組織親子閱讀時間,帶著孩子到書店去挑選書籍,這些都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

專家:暑假 是否要“反超”? 多聽孩子想法

對於怎麼過暑假,家長和孩子的想法往往大相徑庭。

家長的想法:假期讓孩子都睡了覺,不行;整天都看了電視,玩了遊戲,不行,報幾個班,補補課吧,英語是“通行證”得補,數學是基礎得補,作文也得寫好要上個“小記者”班,中學孩子還得找個弱課再補補。所以,大多家長的計畫是假期給孩子報班。

孩子的想法:可以看電視了;可以看自己喜歡的動漫了;體育迷等著看精彩賽事呢;自己著迷的遊戲又可以玩了。

暑假到底是給孩子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好,還是該讓孩子放空,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對家長的種種心態,教育專家們又如何看待?

假期是孩子的,暑假怎麼安排,家長首先應聽聽孩子自己的聲音。”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戴啟猛認為,家長對孩子暑假的安排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整個假期用各式各樣的補課、培訓(包括遊學)填滿,肯定是違背兒童成長規律的。

戴所長認為,暑假期間,家長在安排孩子的生活、學習時,必須以其能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社會義務勞動,以及發展個性特長和健康情趣愛好為重點。家長也應該以假期為契機,增進和孩子的親情關係,用自己出色的言傳身教,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

孩子假期能否"反超",有時候也要靠父母

讓孩子假期充充電,早學、多學一點,多一些體驗、感悟,家長們這些樸素的想法不難理解,但問題是金錢的投入並不一定帶來可期的回報。專業機構的老師或許學識深厚,比父母懂得多,但不一定能教好孩子。孩子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告訴我們,好的教育無非是孔子所謂的因材施教、寓教於樂、教學相長。在難得的親子較長相處時段裡,與其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教育,不如把孩子放在身邊,從其現狀出發,予以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才是值得推廣的教育之道。

這是因為,只有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能根據其優點和缺點予以有效説明。而且,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還包括情感方面的滿足、價值觀層面的引導、學習動力的激發。大量事實證明,有父母陪伴的教育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有父母高品質陪伴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幸福感,亦能萌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如果說這個世界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的教育,那麼最適合的教育一定不是拿出不菲資金讓別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是陪伴孩子幫其找到學習的動力、方法,這也許才是過暑假的最好、最有意義的方式。

陪伴孩子度過暑假,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加自信,你的孩子可能就“成功反超”啦!

祝孩子們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