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文章賞析(五):我和中醫的緣分|師承活動

作者/張玉華

校對/高向晶

導讀:大學畢業, 我機緣巧合地進入家鄉一個三甲醫院中藥房工作, 是在編職工國家公務員。 同事們說我很幸運。

在醫院不用上夜班, 穩定且壓力小, 對一個農村出身的女孩子確實很理想。 輕易得到的東西, 我卻沒有很珍惜。

▌麗姐是一個主動要求調來中藥房上班的中醫, 我認識的第一個中醫。

我剛開始上班時, 她跟我們一樣重複調配著當時醫院裡“一老一少”開的處方。 開始不明白, 有地位高受尊重的醫生不做, 來中藥房做粗重活?

在她口中得知, 醫院是按績效計算獎金, 中醫一般不用開檢查, 開的藥利潤歸藥房, 只有幾元診金裡的百分之幾十的提成。 年輕的中醫病人少, 拿到的獎金比藥房少很多, 要熬到老才出頭。 大醫院況且這樣, 小門診更不用說。 我開始對醫院那位年輕中醫有點同情感, 也知道中醫科中藥房是醫院裡最不掙錢的地方,

所以也是最不重要、可有可無的地方。

同行們問那個年少中醫怎麼不開有回扣的中成藥, 可他說主任說不要搞這種東西。 主任就是那位老中醫, 他是本地人, 每天都門庭若市, 經常都會挑剔我們藥房的藥, 非要符合他的心水, 組長總是唯命是從。

在默默地堅持自己原則, 從醫10年後, 年少中醫評上了副主任職稱, 病人也累積起來了, 在他臉上泛起了自信的笑容, 收入也跟上藥房。

▌離開醫院, 我遇到王醫生。

每當病人用西醫理論來詢問病情, 他都堅持用中醫傳統理論來分析病情給病人聽, 按中醫思路來診治病人, 往往病人的回饋都很好。 漸漸地病人多也很固定。

▌接著我又認識了張醫生, 是一位年輕中醫。

他很崇尚古典, 嘗試從古代醫家的書中還原中醫。 他堅持拜訪很多老中醫, 想把讓人感覺很神秘的中醫簡單化, 用最少最輕的藥就起效, 比如經方, 方證對應, 效如桴鼓。 他說純中醫之路難之又難, 但是他也要走下去。

門診來了一位特聘中醫教授, 每星期出診一天。

有一天他跟我們一起吃飯, 聊著聊著他跟張醫生說你怎麼不問問我相不相信中醫, 張醫生還沒來得及說話, 我就問于教授您相不相信中醫, 他很堅定的說相信。 不然怎麼從兩三千年流傳到現在, 沒有價值歷史自然會把她消亡。

然後中醫有了師承政策, 我告訴于教授, 我詢問他的意見, 他語重深長的說當中醫很苦, 我問:“您會厭倦嗎?”他很爽快的回答完全不會, 看好一個病人就很有成就感。

于教授說中醫如果要興旺發達, 不會等到現在(政府大力支持), 中西醫都有優缺點, 要揚長避短。 中醫就正是由這樣一個個堅守崗位的中醫人, 細水長流地守護著人類的健康。 而我對中醫充滿好奇, 莫名其妙地想要瞭解他們。

——END——

評分

文章不錯, 打個分吧!

✎版權申明:本文章由張玉華投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版權, 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yzh7451@foxmail.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