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手機應用洩密成網路詐騙的主要源頭

1.手機應用洩密成網路詐騙的主要源頭

近日, “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在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一審宣判。 主犯陳文輝犯詐騙罪和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 被判處無期徒刑,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就在案件宣判的同一天, 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DCCI互聯網資料中心聯合發佈了《網路隱私安全及網路欺詐行為研究分析報告》。 報告資料顯示, 即使在相對比較安全的iOS系統中, 也有七成手機APP可以輕易獲得手機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而個人資訊洩露已經成為網路詐騙的主要源頭。

同時, 報告還公佈了四大典型網路欺詐風險鏈條, 警示大家提高警惕, 避免上當受騙。

七成手機APP 可獲取個人隱私

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的普及, 各類手機應用(APP)應運而生。 報告調查發現, 96.6%的Android(安卓)應用獲取用戶手機隱私許可權。 其中常用工具所占比例最大, 達24.7%;網路遊戲次之, 占比達22.0%。

值得一提的是, 有超兩成Android應用存在越界獲取用戶手機隱私許可權的情況。 所謂越界獲取隱私許可權, 即手機應用在自身功能不必需的情況下獲取使用者隱私許可權的行為。

在iOS版本手機中, 69.3%的iOS應用獲取用戶手機隱私許可權, 不過由於iOS版本手機系統提供隱私許可權管理自助設置服務功能, 應用越界獲取隱私許可權受到了極大制約。

業內專家表示,

基於手機應用的隱私竊取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 比如詐騙案件甚至生命財產安全等風險。

網路詐騙案件數 占比超八成

報告資料顯示, 2017年第1季度總詐騙案件數量達25.3萬件, 其中來自網路的案件數量占比高達85.6%;涉案總金額達33.4億元, 其中來自網路的涉案金額占比高達75.4%。 2017年第1季度, 在不同類型的網路詐騙案件中, 網路購物詐騙和網路商業投資行為中的詐騙案件共占80%, 其中網上購物詐騙占比最高達59%。

其中, 釣魚網站通過黃賭毒等低層級感官刺激的內容吸引使用者, 達到其詐騙的目的。 該調查顯示, 今年第1季度, 騰訊安全平臺共攔截釣魚網站215億次, 檢測釣魚網站 716.5萬個。 在這些釣魚網站中, 色情類網站占比超過五成,

達 54.24%;其次是博彩網站, 占比達22.02%。

騰訊安全管理部門副總監李鍵均以色情詐騙舉例介紹網路詐騙的操作手段和巨大黑色利益。 他表示, 這涉及到四個環節:第一個是色情APP的製作, 對原始程式碼技術開發門檻非常低;第二個是完成支付對接;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就是要在網上推廣, 讓人知道這個APP;第四就是變現, 通過各種方式扣費充值。

李鍵均透露, 騰訊安全管理部此前配合湖南長沙警方在柬埔寨破獲了一個裸聊敲詐案件, 其中一個窩點大概30來人, 每月獲利高達240萬元, “堪稱一本萬利, 比賣毒品還賺錢, 而受害者主要是大學教授、中學老師等高知人群。 ”

2.換手機號碼不解綁APP 留“新主人”入侵的風險

更換手機號碼只是告知下聯繫薄裡的人就結束了嗎?更換手機號碼不解綁APP很有可能給手機號碼的新主人留下侵入的機會,

暴露個人隱私風險極大, 倘若“新主人”心懷不軌, 甚至有可能使您面臨財產損失的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