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媒體國防行】強軍!看海軍潛艇兵如何鍛造深海“利劍”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董志成

這是一隻不斷在強軍路上奮勇前行的艇隊, 入列10多年來, 先後獲得各類榮譽30多項;創造了海軍潛艇部隊首次三彈連射、首次自主實現與深潛救生艇實艇對接等10多個輝煌紀錄。 這只作風嚴謹的艇隊, 就是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27潛艇。

7月25日, 記者走進這只艇隊, 聽海軍潛艇兵講述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作為水兵, 只有經歷風浪才會成長”

入伍近30年, 駕駛過3艘潛艇, 327艇舵信技師李建海在潛艇上已經待了18年。 “明年我就要退休了。 ”李建海歎了口氣。

潛艇在漆黑一片的深海航行, 處處潛伏著危機, 且不說潛艇內部可能發生的各種故障, 遇到暗礁、洋流、漁網、惡劣海況以及敵方封鎖, 如果操作上出現不當, 隨時會造成災難性後果。 從某種意義上說, 潛艇舵手決定著全艇命運。

“我們是幾個人輪班, 每人掌舵三四個小時, 始終緊盯著、控制著潛艇的狀態。

”李建海說。 即便如此, 複雜海況帶來的突發情況往往令人防不勝防。 某次航行過某海峽時, 遇到了10級大風, 大的風浪能蓋過艦橋, 整個人都被淹沒。

“連續三天, 一個浪接著一個浪。 ”李建海告訴記者, “我當時心裡想, 有可能我這輩子再也不會遇到這種情況。 ”扛過了大風浪後, 潛艇順利返回了港口。

李建海講完笑著說:“有了這次經歷, 之後的風浪都基本不怕了, 作為水兵, 只有經歷風浪才會成長” 。

“打鐵還需自身硬”

“幹好工作, 必須要有吃苦精神、進取精神、犧牲精神;必須要克服畏難情緒、自滿情緒、懈怠情緒。 ”這是327潛艇艇長馬志民在個人述職報告中所說的一段話。

那年, 上級出臺規定, 對軍人體重進行規範。 第一次稱重, 馬志民傻眼了, 超重40多斤, 對於沒什麼運動愛好的他來說, 如何快速瘦身, 簡直比以一敵三完成突圍還難。

“打鐵還需自身硬, 如今一身肥, 還談什麼鍛鋼鑄鐵!”為了給艇隊那些超重官兵樹立榜樣, 那段時間, 馬志民是咬了牙對自己發狠, 每天慢跑+走步2個10公里,

風雨無阻;減餐減食, 餓了以水果充饑, 始終堅持。 短短兩個多月時間, 40多斤贅肉悉數消失。

作為艇長, 他深知責任重大, 個人能力水準直接關係到艇隊建設成敗、裝備安全、戰友們的生命安全。 因此, 他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用最謙虛的姿態認真學習專業, 用最真摯的情誼關心愛護戰友, 用最謹慎的作風管理使用裝奮。 他是這麼說的, 更是這麼做的。

“海面颱風肆虐, 水下暗湧湍急”

潛艇兵是海軍中最神秘的兵種, 極少有人知道, 對於潛艇兵而言, 每次出航執行任務都是一次與戰友、親人的“生離死別”。 艇員們常用這句話形象地表述:從上艇那一刻起, 就像雙腳踩在了鋼絲上。 在一次遠航任務中, 該艇60余名官兵切身體驗了這種在死亡邊緣徘徊的感覺。

潛艇進入任務航道後, 恰逢兩個超強颱風途徑此航道。 “海面颱風肆虐, 水下暗湧湍急, 艇身八面搖擺, 胃裡翻江倒海。 ”327艇艙段技師吳松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仍有些後怕。

“一連30多個小時, 沒進一粒米, 沒喝一口水, 胃吐空了, 就吐膽汁。”吳松告訴記者,當時全艇用的最多的是塑膠袋,聽得最多的話是“你那還有塑膠袋嗎?”

但就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環境中,該艇探索實踐了大風浪隱蔽充電、高電量水下機動、惡劣海況收信、節電減排等10多項保持隱蔽性的新方法。

忠誠使命一無所求、獻身使命一無所懼、不辱使命一無所惜。10年來,該艇官兵以“建一流艇隊、樹一流作風、創一流業績”的工作標準和精神面貌,鍛造出了一柄無堅不摧的深海“利劍”。

責編:郭豔麗

就吐膽汁。”吳松告訴記者,當時全艇用的最多的是塑膠袋,聽得最多的話是“你那還有塑膠袋嗎?”

但就是在這樣極其惡劣的環境中,該艇探索實踐了大風浪隱蔽充電、高電量水下機動、惡劣海況收信、節電減排等10多項保持隱蔽性的新方法。

忠誠使命一無所求、獻身使命一無所懼、不辱使命一無所惜。10年來,該艇官兵以“建一流艇隊、樹一流作風、創一流業績”的工作標準和精神面貌,鍛造出了一柄無堅不摧的深海“利劍”。

責編:郭豔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