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帕金森病(non-motor symptoms,NMS)

解放軍306醫院, 腦科醫院, 轉

傳統觀點認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種單純的運動障礙性疾病, 但近年來PD的非運動症狀(non-motor symptoms, NMS)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NMS主要分為4類:感覺障礙、睡眠障礙、神經精神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NMS可貫穿於PD的始終, 在疾病晚期給PD患者帶來更為嚴重的影響, 能夠加重運動障礙、降低生活品質、縮短預期壽命。 因此, 加強對PD非運動症狀的臨床認識, 尋求合理的干預策略和治療措施, 對PD的治療和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將對PD非運動症狀的流行病學、病理機制、臨床表現, 治療策略的研究進展進行總結。

一、NMS的流行病學

PD非運動症狀發生率的報導不盡一致, 可能與研究人群的樣本量、種族、地理位置、測量工具的特異度和敏感度、診療水準等因素有一定關係。 PD非運動症狀在常規臨床訪視中一般不能很好地被識別。 Gallagher等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PD患者平均有11個NMS, 但平均僅有5個NMS在病歷中被記載, 表明許多NMS容易被臨床醫生漏診或忽視。 Barone等研究發現98.6%的PD患者至少有1項NMS, NMS出現的頻率隨著病程和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鄭謹等在國內進行的小樣本調查研究發現NMS普遍存在於PD各期, 各項NMS的發生率隨PD患者臨床特點的不同而變化。

NMS與運動症狀一樣也容易出現症狀波動, 波動可發生在任何時期, 但以發生在“關”期最為常見。 Seki等在日本開展的一項關於PD患者NMS波動的多中心研究, 結果顯示69%的患者伴有運動症狀波動, 40%的患者伴有NMS波動, 53%的患者伴有運動和NMS波動, 93%的NMS波動的患者同時伴有運動症狀波動, 伴有運動和NMS波動的患者具有更加嚴重的運動症狀、更多的NMS和更高的左旋多巴日劑量。 一般認為早髮型PD較晚髮型PD具有更高的NMS患病風險, 但Spica等通過對208例PD患者的觀察, 發現晚髮型PD患者NMS患病率要高於早髮型, 這一發現顛覆了之前認為早髮型PD可能增加NMS患病風險的常規認識, 雖然這還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二、NMS的病理生理機制

PD患者NMS的確切病理生理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 傳統觀點認為PD變性始于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 但這只能解釋運動症狀卻無法解釋NMS。 Braak分級學說的提出為從解剖關係上闡釋NMS的產生提供了可能, Braak將PD的病理過程分為6期:1期嗅球以及前部嗅神經核變性, 臨床上可出現嗅覺障礙;2期退行性變逐漸進展累及低位腦幹,

導致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和睡眠障礙;1期、2期屬於PD的臨床前期;3期、4期則累及黑質和其他中腦、前腦的深部核團, 臨床上導致典型的震顫、強直等運動症狀, 這個階段也是PD從亞臨床期到臨床期的過渡, 大多數PD患者就是在此期被疑診或確診;5期和6期邊緣系統以及新皮層出現Lewy小體, 此期患者可出現認知損害、抑鬱、視幻覺等神經精神症狀。 Braak分級學說雖然能從解剖、病理學上解釋部分NMS, 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有待商榷。 此外, PD的藥物治療也能觸發或者惡化某些NMS, 認識到這點相當重要。 NMS主要與多巴胺能藥物治療有關, 尤以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最為常見。

三、NMS的臨床表現

1.感覺障礙:感覺障礙是PD患者常見的NMS,臨床主要表現為嗅覺障礙、疼痛等。嗅覺功能障礙可能是PD最早的臨床症狀,嗅覺功能分析不僅可以作為潛在的PD早期診斷的篩查方法,而且在PD與特發性震顫、皮質基底節變性、嗅覺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鑒別診斷中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補充工具。Haehner等進行了一項PD嗅覺障礙患病率的國際調查研究,結果顯示96.7%的PD患者伴有嚴重的嗅覺功能障礙,僅有3.3%為嗅覺正常。經過調整年齡等混雜因素,PD嗅覺障礙的患病率降為74.5%。嗅覺障礙表現在嗅覺的各個方面,包括氣味辨別、氣味識別、氣味記憶再認及氣味感知等,這幾個部分的損傷並不完全一致。嚴重的氣味識別缺陷提示患者可能發生臨床認知損害。多巴胺能藥物或者其他藥物治療似乎對嗅覺障礙的療效不明顯,令人意外的是丘腦底核腦深部刺激術(subthalamic nuclei-deepbrain stimulation,STN-DBS)已經顯示出輕度改善嗅覺障礙的治療效果。

疼痛對PD患者造成的影響在整個疾病過程都位居前列。疼痛的患病率介於40%-85%。Wen等在中國進行的PD橫斷面調查發現PD疼痛的患病率為29.9%,並檢索了35項合格的PD研究進行匯總分析,結果顯示PD疼痛的粗患病率在亞洲為33.7%,北歐為79.4%。PD疼痛可分為5種類型:骨骼肌疼痛、根痛或神經痛、肌張力障礙相關疼痛、靜坐不能和中樞性疼痛。最常見的疼痛類型為骨骼肌疼痛和肌張力障礙疼痛。骨骼肌疼痛在PD中患病率為45%-74%,由一系列因素共同引起,包括肌強直、關節痛、骨骼畸形和力學因素等。骨骼肌疼痛也許是早期PD的一個重要特點,Farnikova等研究顯示,在出現運動特徵的PD患者中,1/3的患者以骨骼肌疼痛作為首發症狀,85%的骨骼肌疼痛患者對左旋多巴治療反應良好。PD疼痛的治療目前主要是經驗治療,多巴胺能治療能夠改善與強直和運動障礙相關的骨骼肌疼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夠有效緩解局部肌張力障礙引起的疼痛,腦深部電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夠改善疼痛和感覺遲鈍。

2.睡眠障礙:是導致PD患者失能和生活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PD睡眠障礙的患病率介於40%-98%。PD睡眠障礙臨床表現形式多樣,主要包括失眠、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白天過度嗜睡、睡眠發作等。

PD患者失眠原因眾多,主要有疾病自身因素、老齡化、夜尿症,精神因素、藥物不良反應及抗PD藥物使用不當等。Gjerstad等報導PD患者失眠的發生率為54%-60%;Yong等在亞洲人群中進行了一項較大規模的多導睡眠圖(polysomnography,PSG)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D患者平均失眠嚴重指數明顯高於對照組;PD患者的總睡眠時間明顯縮短、睡眠效率下降、快波睡眠(REM)潛伏期延長;多因素分析顯示總睡眠時間減少與增齡和左旋多巴劑量的增加明顯相關。失眠的治療首先要明確病因,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鎮靜催眠藥物。失眠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酌情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和物理治療。

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behavior disorder,RBD)可導致自傷及同床者受傷並使睡眠中斷。目前,RBD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主要與腦橋被蓋部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紊亂有關。PD患者RBD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健康者,國內報導PD患者RBD的發生率為37.6%-37.9%。Peeraully等匯總了有關PD的PSG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D患者RBD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0%-47%比0%-1.8%)。以往的研究認為RBD患病率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患者占絕大多數,但是最近Bjrnara等進行的橫斷面研究顯示,PD患者RBD的患病率並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只是在臨床表現方面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RBD也許是PD的一個預測因數,PD認知功能損傷與RBD密切相關,Postuma等研究顯示,患有RBD人群5年發展成PD或癡呆的風險為17.7%,10年增加至40.6%,12年增加至52.4%。Boot等進行的一項RBD佇列研究顯示,RBD能夠增加患者發展成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或PD的風險。Postuma等進行的關於RBD預測PD癡呆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RBD與PD癡呆發病風險增加相關。在超過4年的跟蹤隨訪中48%伴有RBD的PD患者發展成癡呆,而對照組為0%。目前RBD的治療主要是基於大宗系列病例和臨床經驗的對症治療。氯硝西泮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藥物,當氯硝西泮有應用禁忌或不能耐受時,褪黑素作為二線治療藥物被推薦使用。此外,其他一些藥物如多巴胺能藥物、膽鹼酯酶抑制劑等對於RBD的治療效果仍然存有較大爭議,目前暫不推薦使用。

日間過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EDS)和睡眠發作在PD患者中較為常見,常同時出現,是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EDS在某些患者可以表現為睡眠發作,類似於發作性睡病的表現。EDS可見於30%-75%的PD患者,睡眠發作在PD中的患病率為3.8%-20.8%,在PD合併EDS患者中為20%-39%,在伴有嚴重幻覺的PD患者中為70%。Gjerstad等進行的EDS縱向觀察結果表明,在8年隨訪中,PD患者的EDS患病率逐漸增加,並且與是否應用多巴胺能藥物無關,提示EDS可能與PD自身病變相關。藥物誘發的EDS是個特殊的問題,治療PD的各種多巴胺能製劑均可引起EDS、甚至睡眠發作,尤以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最為常見。EDS的嚴重程度與多巴胺能藥物總劑量相關,與不同的藥物關係不大。EDS和睡眠發作的治療必須首先排除潛在可能導致EDS和睡眠發作的藥物;伴有EDS和睡眠發作的PD患者應避免駕車及從事其他危險活動或工作,以規避不必要的風險;莫達非尼被認為能夠改善EDS和睡眠發作。

3.神經精神症狀:PD的神經精神症狀非常常見,Riedel等通過對1449例PD門診患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71%的患者至少有1項神經精神症狀。神經精神症狀主要分為情感障礙(抑鬱、焦慮、淡漠等)、精神障礙(幻覺、妄想、衝動控制障礙、多巴胺失調綜合征等)和認知功能障礙(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癡呆)3大類。

PD的抑鬱通常是輕中度,嚴重的具有自殺傾向的抑鬱非常罕見。Reijnders等通過對PD抑鬱患病率的104篇文獻進行薈萃分析,最終得出PD抑鬱的患病率為35%。潘鳳華等通過對南京地區PD抑鬱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PD抑鬱症的患病率為48.4%。抑鬱作為PD常見的情感障礙之一常與焦慮、淡漠等共存,以抑鬱與焦慮共病最常見。一項大型橫斷面研究顯示,PD患者抑鬱與焦慮的共病率達28%,明顯高於對照組(4%)。PD抑鬱的危險因素眾多,目前尚無定論。針對PD抑鬱的治療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優先進行運動症狀治療,除非患者的抑鬱症狀特別嚴重。新型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普拉克索具有一定的抗焦慮、抑鬱的作用,輕中度PD抑鬱往往無需加用其他抗抑鬱藥;對於重度抑鬱可以酌情考慮應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但均需警惕藥物不良反應。

PD焦慮的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出現廣泛性焦慮、驚恐發作、單純恐怖、社交恐怖、廣場恐怖、強迫症及非特異性焦慮。PD焦慮常發生於初次診斷PD之後,隨時間可有所緩解。在中晚期患者,焦慮症狀可隨著運動症狀的波動而波動,出現所謂的焦慮波動。對於PD焦慮除心理治療外,藥物治療可能是必要的。PD的焦慮治療一直缺乏循證醫學證據,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焦慮有一定的效果,SSRIs也可選用。對於焦慮波動,最合理的治療是調整多巴胺能藥物以減少“關”期時間。

PD患者約有20%-40%存在精神症狀。PD精神障礙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源性因素多為藥物引起,內源性因素是PD自身所致。PD最常見的精神症狀是幻覺,以視幻覺最常見。有關PD的縱向研究表明,精神症狀一旦出現,傾向於持續存在或進展。幻覺能夠增加PD癡呆風險,加重精神症狀,增加病死率。許多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誘發或加重PD運動症狀,因此PD精神症狀的治療是個巨大的挑戰。目前唯一經循證醫學證明有效的藥物為氯氮平,但需要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喹硫平循證醫學證據不足,歐美指南暫不推薦應用;利培酮和奧氮平治療PD精神症狀基本無效。

PD患者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ICD)包括病理性賭博、強迫購物、暴飲暴食、性欲亢進,偷竊癖等。Weintraub等進行的一項關於PD患者ICD的國際橫斷面調查研究,結果顯示ICD的患病率為13.6%,3.9%的患者具有2項或以上的ICD症狀。ICD更容易發生在接受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目前循證醫學證據不多,如果能夠耐受,減少或中止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在一些患者是有效的。近來一項橫斷面交叉隨機試驗證實金剛烷胺治療ICD有效,但亦有研究結果顯示金剛烷胺與ICD風險增加相關。DBS治療能夠減少多巴胺能藥物的劑量,間接降低ICD的風險,但DBS並非治療神經精神症狀的主要手段。

PD的認知功能損傷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帕金森癡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兩種類型。Litvan等通過對PD-MCI患病率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得出PD-MCI在非癡呆患者中的患病率為18.9%-38.2%,平均26.7%。PDMCI與PDD之間並無嚴格的界限,只是疾病的兩個不同階段而已。Aarsland等報導PDD的患病率為24.5%,PD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年齡和錐體外系症狀。與非癡呆PD患者比較,PDD患者的錐體外系症狀以姿勢障礙、步態異常等中軸症狀更常見,而震顫相對少見。某些抗PD藥物可能會加重MCI,因此在控制運動症狀同時應儘量注意認知功能的下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是目前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可用於治療PDD唯一有效的藥物,多奈呱齊、加蘭他敏、美金剛的循證醫學證據不足。

4.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國外研究報導,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患病率介於14%-80%。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根據受累系統器官的不同分為:心血管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泌尿生殖系統功能障礙、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等。

心血管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心輸出量減少和心律不齊。體位性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症狀,表現為突然站立時出現頭暈、黑蒙、出汗、甚至暈厥等。體位性低血壓主要由交感神經受損後的壓力反射障礙引起,其次為迷走神經功能障礙所致。此外,高齡、抗PD藥物,以及潛在的降壓藥、酒精等因素也可誘發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

胃腸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流涎、胃排空延遲、便秘等,吞咽困難多由唇、咽、食管括約肌運動功能減退所致;雖然PD患者的唾液產生減少,但因吞咽功能受損,最終出現流涎;胃排空延遲可出現早飽、厭食、腹脹、噁心、嘔吐等不適;便秘是PD自主神經功能異常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在PD的任何階段,甚至可以出現在運動症狀之前。

泌尿生殖系統功能障礙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高達60%,包括夜尿、尿急、尿頻、尿失禁和排尿困難等,這些症狀系膀胱儲存和排泄功能障礙所致。性功能障礙也經常在PD患者中被報導,男性主要表現為勃起功能障礙,女性表現為性高潮缺乏,性功能障礙與PD的病程和疾病嚴重程度相關。

體溫調節障礙主要為出汗異常和對冷熱的不耐受。出汗異常表現為多汗或者少汗,以多汗尤為常見,其患病率高達64%;多汗部位多呈局限或不對稱,與PD的嚴重程度無關,與其他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相關;出汗主要發生在“關”期或者伴有異動症的“開”期。

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應首先採取非藥物治療,避免迅速改變姿勢或長時間站立、穿彈力襪等,必要時應用米多君、糖皮質激素、奧曲肽等藥物治療。吞咽障礙的治療目前仍是個難題,左旋多巴和阿撲嗎啡能夠改善一部分人的吞咽困難,外科治療、康復治療和肉毒毒素治療的經驗仍然非常有限,因而目前不進行推廣。胃排空延遲可以應用多潘立酮、昂丹司瓊。便秘可在改善膳食結構的基礎上,應用聚乙二醇或短期應用刺激性瀉藥。抗膽鹼能藥物通常作為治療尿頻、尿急等的一線藥物,但需對其不良反應加以關注。勃起功能障礙可應用枸櫞酸西地那非,也可經驗性的應用罌粟堿或前列地爾等。

四、NMS的診治策略

長期以來,改善患者的運動症狀是PD治療的唯一目標。在運動症狀得到有效控制後,NMS就成為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主要問題。因此,NMS的治療成為PD治療的新目標。對症治療仍是目前PD治療的主要策略,其原因在於尚未找到可以阻止或者延緩疾病發展的有效措施,神經保護治療亟待有所突破。目前的神經保護治療常以運動症狀的變化作為試驗終點,很容易與藥物治療的症狀效應造成混淆,不利於正確評價藥物的神經保護功能。NMS為神經保護治療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點,並為臨床試驗的設計與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NMS的臨床表現

1.感覺障礙:感覺障礙是PD患者常見的NMS,臨床主要表現為嗅覺障礙、疼痛等。嗅覺功能障礙可能是PD最早的臨床症狀,嗅覺功能分析不僅可以作為潛在的PD早期診斷的篩查方法,而且在PD與特發性震顫、皮質基底節變性、嗅覺功能正常的帕金森綜合征等疾病的鑒別診斷中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補充工具。Haehner等進行了一項PD嗅覺障礙患病率的國際調查研究,結果顯示96.7%的PD患者伴有嚴重的嗅覺功能障礙,僅有3.3%為嗅覺正常。經過調整年齡等混雜因素,PD嗅覺障礙的患病率降為74.5%。嗅覺障礙表現在嗅覺的各個方面,包括氣味辨別、氣味識別、氣味記憶再認及氣味感知等,這幾個部分的損傷並不完全一致。嚴重的氣味識別缺陷提示患者可能發生臨床認知損害。多巴胺能藥物或者其他藥物治療似乎對嗅覺障礙的療效不明顯,令人意外的是丘腦底核腦深部刺激術(subthalamic nuclei-deepbrain stimulation,STN-DBS)已經顯示出輕度改善嗅覺障礙的治療效果。

疼痛對PD患者造成的影響在整個疾病過程都位居前列。疼痛的患病率介於40%-85%。Wen等在中國進行的PD橫斷面調查發現PD疼痛的患病率為29.9%,並檢索了35項合格的PD研究進行匯總分析,結果顯示PD疼痛的粗患病率在亞洲為33.7%,北歐為79.4%。PD疼痛可分為5種類型:骨骼肌疼痛、根痛或神經痛、肌張力障礙相關疼痛、靜坐不能和中樞性疼痛。最常見的疼痛類型為骨骼肌疼痛和肌張力障礙疼痛。骨骼肌疼痛在PD中患病率為45%-74%,由一系列因素共同引起,包括肌強直、關節痛、骨骼畸形和力學因素等。骨骼肌疼痛也許是早期PD的一個重要特點,Farnikova等研究顯示,在出現運動特徵的PD患者中,1/3的患者以骨骼肌疼痛作為首發症狀,85%的骨骼肌疼痛患者對左旋多巴治療反應良好。PD疼痛的治療目前主要是經驗治療,多巴胺能治療能夠改善與強直和運動障礙相關的骨骼肌疼痛,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夠有效緩解局部肌張力障礙引起的疼痛,腦深部電刺激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能夠改善疼痛和感覺遲鈍。

2.睡眠障礙:是導致PD患者失能和生活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PD睡眠障礙的患病率介於40%-98%。PD睡眠障礙臨床表現形式多樣,主要包括失眠、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白天過度嗜睡、睡眠發作等。

PD患者失眠原因眾多,主要有疾病自身因素、老齡化、夜尿症,精神因素、藥物不良反應及抗PD藥物使用不當等。Gjerstad等報導PD患者失眠的發生率為54%-60%;Yong等在亞洲人群中進行了一項較大規模的多導睡眠圖(polysomnography,PSG)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D患者平均失眠嚴重指數明顯高於對照組;PD患者的總睡眠時間明顯縮短、睡眠效率下降、快波睡眠(REM)潛伏期延長;多因素分析顯示總睡眠時間減少與增齡和左旋多巴劑量的增加明顯相關。失眠的治療首先要明確病因,在病因治療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鎮靜催眠藥物。失眠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酌情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和物理治療。

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rapid eye movement behavior disorder,RBD)可導致自傷及同床者受傷並使睡眠中斷。目前,RBD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主要與腦橋被蓋部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紊亂有關。PD患者RBD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健康者,國內報導PD患者RBD的發生率為37.6%-37.9%。Peeraully等匯總了有關PD的PSG病例對照研究,發現PD患者RBD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對照組(0%-47%比0%-1.8%)。以往的研究認為RBD患病率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男性患者占絕大多數,但是最近Bjrnara等進行的橫斷面研究顯示,PD患者RBD的患病率並無明顯的性別差異,只是在臨床表現方面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RBD也許是PD的一個預測因數,PD認知功能損傷與RBD密切相關,Postuma等研究顯示,患有RBD人群5年發展成PD或癡呆的風險為17.7%,10年增加至40.6%,12年增加至52.4%。Boot等進行的一項RBD佇列研究顯示,RBD能夠增加患者發展成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或PD的風險。Postuma等進行的關於RBD預測PD癡呆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RBD與PD癡呆發病風險增加相關。在超過4年的跟蹤隨訪中48%伴有RBD的PD患者發展成癡呆,而對照組為0%。目前RBD的治療主要是基於大宗系列病例和臨床經驗的對症治療。氯硝西泮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藥物,當氯硝西泮有應用禁忌或不能耐受時,褪黑素作為二線治療藥物被推薦使用。此外,其他一些藥物如多巴胺能藥物、膽鹼酯酶抑制劑等對於RBD的治療效果仍然存有較大爭議,目前暫不推薦使用。

日間過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EDS)和睡眠發作在PD患者中較為常見,常同時出現,是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EDS在某些患者可以表現為睡眠發作,類似於發作性睡病的表現。EDS可見於30%-75%的PD患者,睡眠發作在PD中的患病率為3.8%-20.8%,在PD合併EDS患者中為20%-39%,在伴有嚴重幻覺的PD患者中為70%。Gjerstad等進行的EDS縱向觀察結果表明,在8年隨訪中,PD患者的EDS患病率逐漸增加,並且與是否應用多巴胺能藥物無關,提示EDS可能與PD自身病變相關。藥物誘發的EDS是個特殊的問題,治療PD的各種多巴胺能製劑均可引起EDS、甚至睡眠發作,尤以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最為常見。EDS的嚴重程度與多巴胺能藥物總劑量相關,與不同的藥物關係不大。EDS和睡眠發作的治療必須首先排除潛在可能導致EDS和睡眠發作的藥物;伴有EDS和睡眠發作的PD患者應避免駕車及從事其他危險活動或工作,以規避不必要的風險;莫達非尼被認為能夠改善EDS和睡眠發作。

3.神經精神症狀:PD的神經精神症狀非常常見,Riedel等通過對1449例PD門診患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71%的患者至少有1項神經精神症狀。神經精神症狀主要分為情感障礙(抑鬱、焦慮、淡漠等)、精神障礙(幻覺、妄想、衝動控制障礙、多巴胺失調綜合征等)和認知功能障礙(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癡呆)3大類。

PD的抑鬱通常是輕中度,嚴重的具有自殺傾向的抑鬱非常罕見。Reijnders等通過對PD抑鬱患病率的104篇文獻進行薈萃分析,最終得出PD抑鬱的患病率為35%。潘鳳華等通過對南京地區PD抑鬱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PD抑鬱症的患病率為48.4%。抑鬱作為PD常見的情感障礙之一常與焦慮、淡漠等共存,以抑鬱與焦慮共病最常見。一項大型橫斷面研究顯示,PD患者抑鬱與焦慮的共病率達28%,明顯高於對照組(4%)。PD抑鬱的危險因素眾多,目前尚無定論。針對PD抑鬱的治療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優先進行運動症狀治療,除非患者的抑鬱症狀特別嚴重。新型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普拉克索具有一定的抗焦慮、抑鬱的作用,輕中度PD抑鬱往往無需加用其他抗抑鬱藥;對於重度抑鬱可以酌情考慮應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或三環類抗抑鬱藥物,但均需警惕藥物不良反應。

PD焦慮的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出現廣泛性焦慮、驚恐發作、單純恐怖、社交恐怖、廣場恐怖、強迫症及非特異性焦慮。PD焦慮常發生於初次診斷PD之後,隨時間可有所緩解。在中晚期患者,焦慮症狀可隨著運動症狀的波動而波動,出現所謂的焦慮波動。對於PD焦慮除心理治療外,藥物治療可能是必要的。PD的焦慮治療一直缺乏循證醫學證據,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焦慮有一定的效果,SSRIs也可選用。對於焦慮波動,最合理的治療是調整多巴胺能藥物以減少“關”期時間。

PD患者約有20%-40%存在精神症狀。PD精神障礙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源性因素多為藥物引起,內源性因素是PD自身所致。PD最常見的精神症狀是幻覺,以視幻覺最常見。有關PD的縱向研究表明,精神症狀一旦出現,傾向於持續存在或進展。幻覺能夠增加PD癡呆風險,加重精神症狀,增加病死率。許多抗精神病藥物可能會誘發或加重PD運動症狀,因此PD精神症狀的治療是個巨大的挑戰。目前唯一經循證醫學證明有效的藥物為氯氮平,但需要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喹硫平循證醫學證據不足,歐美指南暫不推薦應用;利培酮和奧氮平治療PD精神症狀基本無效。

PD患者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ICD)包括病理性賭博、強迫購物、暴飲暴食、性欲亢進,偷竊癖等。Weintraub等進行的一項關於PD患者ICD的國際橫斷面調查研究,結果顯示ICD的患病率為13.6%,3.9%的患者具有2項或以上的ICD症狀。ICD更容易發生在接受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的患者,其治療目前循證醫學證據不多,如果能夠耐受,減少或中止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在一些患者是有效的。近來一項橫斷面交叉隨機試驗證實金剛烷胺治療ICD有效,但亦有研究結果顯示金剛烷胺與ICD風險增加相關。DBS治療能夠減少多巴胺能藥物的劑量,間接降低ICD的風險,但DBS並非治療神經精神症狀的主要手段。

PD的認知功能損傷包括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和帕金森癡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兩種類型。Litvan等通過對PD-MCI患病率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得出PD-MCI在非癡呆患者中的患病率為18.9%-38.2%,平均26.7%。PDMCI與PDD之間並無嚴格的界限,只是疾病的兩個不同階段而已。Aarsland等報導PDD的患病率為24.5%,PDD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年齡和錐體外系症狀。與非癡呆PD患者比較,PDD患者的錐體外系症狀以姿勢障礙、步態異常等中軸症狀更常見,而震顫相對少見。某些抗PD藥物可能會加重MCI,因此在控制運動症狀同時應儘量注意認知功能的下降。重酒石酸卡巴拉汀是目前經循證醫學證實的可用於治療PDD唯一有效的藥物,多奈呱齊、加蘭他敏、美金剛的循證醫學證據不足。

4.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國外研究報導,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患病率介於14%-80%。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根據受累系統器官的不同分為:心血管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泌尿生殖系統功能障礙、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等。

心血管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體位性低血壓、心輸出量減少和心律不齊。體位性低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自主神經功能症狀,表現為突然站立時出現頭暈、黑蒙、出汗、甚至暈厥等。體位性低血壓主要由交感神經受損後的壓力反射障礙引起,其次為迷走神經功能障礙所致。此外,高齡、抗PD藥物,以及潛在的降壓藥、酒精等因素也可誘發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

胃腸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流涎、胃排空延遲、便秘等,吞咽困難多由唇、咽、食管括約肌運動功能減退所致;雖然PD患者的唾液產生減少,但因吞咽功能受損,最終出現流涎;胃排空延遲可出現早飽、厭食、腹脹、噁心、嘔吐等不適;便秘是PD自主神經功能異常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發生在PD的任何階段,甚至可以出現在運動症狀之前。

泌尿生殖系統功能障礙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高達60%,包括夜尿、尿急、尿頻、尿失禁和排尿困難等,這些症狀系膀胱儲存和排泄功能障礙所致。性功能障礙也經常在PD患者中被報導,男性主要表現為勃起功能障礙,女性表現為性高潮缺乏,性功能障礙與PD的病程和疾病嚴重程度相關。

體溫調節障礙主要為出汗異常和對冷熱的不耐受。出汗異常表現為多汗或者少汗,以多汗尤為常見,其患病率高達64%;多汗部位多呈局限或不對稱,與PD的嚴重程度無關,與其他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相關;出汗主要發生在“關”期或者伴有異動症的“開”期。

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應首先採取非藥物治療,避免迅速改變姿勢或長時間站立、穿彈力襪等,必要時應用米多君、糖皮質激素、奧曲肽等藥物治療。吞咽障礙的治療目前仍是個難題,左旋多巴和阿撲嗎啡能夠改善一部分人的吞咽困難,外科治療、康復治療和肉毒毒素治療的經驗仍然非常有限,因而目前不進行推廣。胃排空延遲可以應用多潘立酮、昂丹司瓊。便秘可在改善膳食結構的基礎上,應用聚乙二醇或短期應用刺激性瀉藥。抗膽鹼能藥物通常作為治療尿頻、尿急等的一線藥物,但需對其不良反應加以關注。勃起功能障礙可應用枸櫞酸西地那非,也可經驗性的應用罌粟堿或前列地爾等。

四、NMS的診治策略

長期以來,改善患者的運動症狀是PD治療的唯一目標。在運動症狀得到有效控制後,NMS就成為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的主要問題。因此,NMS的治療成為PD治療的新目標。對症治療仍是目前PD治療的主要策略,其原因在於尚未找到可以阻止或者延緩疾病發展的有效措施,神經保護治療亟待有所突破。目前的神經保護治療常以運動症狀的變化作為試驗終點,很容易與藥物治療的症狀效應造成混淆,不利於正確評價藥物的神經保護功能。NMS為神經保護治療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點,並為臨床試驗的設計與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