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化繁為簡,才能讓垃圾分類儘快落地

早在2000年, 南京就被列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 但17年過去了, 很多市民感覺效果並不明顯。 25日, 省人大常委會在南京重點督辦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的相關建議,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邢春甯指出, 要從源頭處理方面減量化、分類投放簡易化和後期處理現代化等三方面推進垃圾分類實施工作。

現在一提到垃圾分類, 人們抱怨最多的就是“前端細分類, 後端一勺燴”, 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因此, 目前國家將重點放在收運體系和終端處理設施的建設上, 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標要求;但是,

在完善後端的同時我們仍要追問, 所謂的“前端細分類”真的做到了嗎?很可能直到今天, 人們仍然在低估垃圾分類的複雜程度。

在中國, 人們喝完一瓶飲料會隨手丟進垃圾箱裡, 如果有分類的話, 大家都知道丟到“可回收”裡;然而在垃圾分類做的最好的日本, 扔掉一個飲料瓶要經過五個步驟:喝光飲料、簡單水洗、去掉瓶蓋和標籤、踩扁、丟進指定的塑膠回收箱。 在日本的幼稚園和小學, 孩子們喝完牛奶, 也會把牛奶盒清洗乾淨, 然後曬乾壓平。 日本有些城市的垃圾分類手冊, 長達數十頁, 其複雜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相比而言, 中國居民對垃圾分類理念有了足夠的認識, 在具體的方法和規則上卻有差距。

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也很難徹底搞懂垃圾該如何分類, 也很少有垃圾箱能標注得非常清楚, 這也是我國垃圾分類推進遲緩的原因之一。

那麼, 我們是否要學習日本這樣精細繁瑣的分類方式呢?恐怕並不可行。 其一, 居民科學素養、自覺性的提高需要過程, 任何政策都要立足現實;其二、垃圾如何分類, 實際上取決於後端的處置方式、處理能力, 我國垃圾回收的體系、產業, 都與日本不盡相同, 所以絕不能盲目照搬。 以日本為例, 是為了說明垃圾分類的複雜性和專業性, 職能部門和普通居民都要有清晰認知, 但在知其難後, 操作層面卻應化繁為簡, 努力設計出簡便易行、可操作性強的分類投放方法來。 過去多年來的實踐也已證明,

越是複雜的方法, 推廣難度越大、成本越高。 邢春寧提出“分類投放簡易化”, 目的正是追求實效, 讓垃圾分類儘快普及開來, 之後隨著公眾意識與能力的提高, 再慢慢增加分類的水準難度也不遲。

簡易化並不等於大而化之, 應付了事, 而是有前提條件和技術支撐。 例如先在減量化上下功夫,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決定了, 我們會製造大量廚餘垃圾, 含水量高、含油量高、有機物高, 不僅回收利用價值不大, 而且污染嚴重。 將這些廚餘垃圾單獨分出來減掉, 就會為後端的收運處置減掉很多麻煩。 另一方面, 居民的垃圾投放簡易化了, 中間環節的分揀、後端的處理卻應該日趨專業化、智慧化。 這樣的垃圾分類體系或許更加高效實用,

也更適合中國的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