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吳圖南:太極拳松功論

太極拳其根在腳, 發於腿, 主宰於腰, 形於手指。 由腳而腿而腰, 總要完整一氣, 向前退後, 乃能得機得勢, 有不得機得勢處, 身必散亂, 其病必由腰腿求之。 凡此皆是意, 不在外面, 意欲向上, 即寓下意, 有前即有後, 有左即有右, 此太極拳通論, 人所共知也。 然何能至此, 迄未言之, 此予松功論之所由作也。 夫人猶植樹然, 根深則蒂固, 木固則枝榮。 樹之所以經大風而不傾折者, 在根深而本固也, 太極拳之所以推挽不移者, 亦如是也。 於是乎松功尚焉。 雖然, 予創此松功, 乃由多年體會, 多年實踐所得之結論, 並未集思廣益,

難免閉門造車之弊, 深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 不吝嘉言, 共促祖國醫學太極拳能在普及基礎上有所提高, 則幸甚矣。

吳圖南

凡練習太極拳者, 皆知松, 沉為太極拳主要之條件, 而於練法與原理, 則未見其著述。 因此不揣愚陋, 略為論述, 並創上肢松功, 軀幹松功, 下肢松功, 全體松功, 凡十五式, 大膽嘗試, 作為抛磚引玉而已耳, 亦即言者無罪, 聽者有戒之義也。

松者, 蓬鬆也;寬而不緊也;輕鬆也;放開也;輕鬆暢快也;不堅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質之特性也。 凡此種種, 皆明示松之意義也。 功者, 勞績也;成效也;事物之效用也;行為之效用, 所生之作用也;對事物所顯著之功用與力量也;生理器官之本能, 如關節之轉動也;鍛煉所費之時間也。

凡此種種莫不皆明示功之意義也。 松功鍛煉過程, 常有各個關節動作不如已意之感, 精進不已。 漸覺略感隨意, 久而久之, 方感動作裕如, 隨心所欲, 處處靈活。 此時方知各個關節聽我所用, 周身隨意肌方能隨意也。 不然, 我之周身並不聽我所用, 活人乎?病人乎?實難言也。 故祖國醫學太極拳對人體慢性病與病後恢復期能起顯著療效者, 良以此也。

松功之要, 首在提舉, 提舉愈高, 下落愈速。 有人不解提舉之理, 以為非松功也, 殊不知向上提舉有如扛鼎, 不能上, 安能下?向上不松, 下安能松?學者宜深切體會之, 方自得也。 松功如高舉珠, 倏然而段, 有如斷線珍珠, 粒粒下落, 如珠走盤, 圓活異常, 節節貫串, 魚貫而下, 方顯活潑而不遲滯, 動作自然, 順乎規律, 發育身心自然之條件, 合乎生理自然之能力, 證之科學亦無不合也。

松功之效, 以樹為例, 大風吹柳, 枝條搖動, 呼嘯有聲, 任其搖擺而根不拔者, 以其柔韌而順遂也。 風吹白楊, 枝葉作響而本不動者, 以其枝葉抖擻也, 風吹松柏, 寂然不動而體氣和平者, 以其應物自然也。 人身通過練習松功之後, 走如風, 站如釘, 立如松, 坐如鐘, 臥如弓。 周身無一處不輕靈, 無一處不堅韌, 無一處不沉固, 無一處不順遂, 通體貫串, 絲毫無間。 一處受警, 該處立即反射以應之, 其他各處不受牽連, 周身如點, 均能反射,

亦即處處是手, 不單*兩手, 兩足也。 其便利為何如哉!在生理方面, 暢運血脈, 活動筋骨, 身心發育, 應物自然, 方顯圓活之趣, 而無遲重之虞, 氣遍周身, 強身健體, 自在其中矣。 且松功練習即久, 上下左右前後均能松展裕如。 有如常山之蛇, 擊其首則尾應, 擊其尾則首應, 擊其中則首尾俱應。 呼應靈活, 動作自然, 有返其天真之妙, 對於人體預防抻傷, 扭傷, 脫臼以及畸形發育, 均有莫大之裨益, 中老年練習者, 能推遲人體之衰老, 或預防關節之硬化。 此為太極拳松功之特點。 學者如能持之以恆, 堅持不懈, 自能收強身健體之效, 學者不可不知也。

在練習松功之初,首先宜注意姿勢之是否正確,動作之能否自然。初練之時,往往有動作不從心之感,是未鬆開之現象,關節不能柔韌之表現,筋骨不活,血脈運行不暢,未能順乎生理機能之所致。須耐心沖過此一關,然後自然有成,不可灰心而輟也。

祖國醫學太極拳之松功,自有其科學上之根據,蓋人體生存於地球之上,莫不受地心之吸引,因此下降愈速則愈顯沉。沉者,墜也。下降愈松則沉之愈重。故松功之松與沉,可同時收效,此宇宙自然之理也。學者宜探討之。

祖國醫學之太極拳,通過松功之鍛煉。對於太極拳之形與勢亦有莫大之效益。形者,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水之性,避高而趨下,決之赴深溪,因湍浚而莫之禦也。太極拳松功,能乘敵之不備,掩敵之不意,避實而擊虛,亦莫之制也。勢者,阪上走丸,言其易也,松功即熟,有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如破竹,迎刃而解。故太極拳松功即成,則能本乎人生天然優美之發育,順先天自然之能力,使全體得充分之發展,謀一生永久之健康,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此予松功之所由作,良以此也。祖國醫學向主不治已病治未病,西醫亦以防治為主,醫療為輔,此中西之通論如此也。而太極拳之松功,則使人體各個關節即輕鬆暢快,又異常靈活,既堅韌柔和,又寬而不緊,既無鬆懈乏力,又無堅凝不舒。通過鍛煉,養成骨節靈敏,韌帶柔韌,肌肉靈活,屈伸自由。如持之以恆,能推遲衰老,與其得病而牽引,倘若未病練松功。久而久之,推,拉,挽,轉不能稍移,抻,扭,撮氣,無由而生,順其生理之機能,維護功能之永保。在技擊方面,人不能到而已能到。語曰:“不怕力大一石,只怕筋長一分”。即此義也。在鍛煉每章中已說明者,不再重述。學者如能前後精讀,細究,反復琢磨,參透其中深意,則強身健體,健康長壽,自在其中矣,學者幸勿以予言為河漢也,是為論。

在練習松功之初,首先宜注意姿勢之是否正確,動作之能否自然。初練之時,往往有動作不從心之感,是未鬆開之現象,關節不能柔韌之表現,筋骨不活,血脈運行不暢,未能順乎生理機能之所致。須耐心沖過此一關,然後自然有成,不可灰心而輟也。

祖國醫學太極拳之松功,自有其科學上之根據,蓋人體生存於地球之上,莫不受地心之吸引,因此下降愈速則愈顯沉。沉者,墜也。下降愈松則沉之愈重。故松功之松與沉,可同時收效,此宇宙自然之理也。學者宜探討之。

祖國醫學之太極拳,通過松功之鍛煉。對於太極拳之形與勢亦有莫大之效益。形者,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水之性,避高而趨下,決之赴深溪,因湍浚而莫之禦也。太極拳松功,能乘敵之不備,掩敵之不意,避實而擊虛,亦莫之制也。勢者,阪上走丸,言其易也,松功即熟,有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如破竹,迎刃而解。故太極拳松功即成,則能本乎人生天然優美之發育,順先天自然之能力,使全體得充分之發展,謀一生永久之健康,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此予松功之所由作,良以此也。祖國醫學向主不治已病治未病,西醫亦以防治為主,醫療為輔,此中西之通論如此也。而太極拳之松功,則使人體各個關節即輕鬆暢快,又異常靈活,既堅韌柔和,又寬而不緊,既無鬆懈乏力,又無堅凝不舒。通過鍛煉,養成骨節靈敏,韌帶柔韌,肌肉靈活,屈伸自由。如持之以恆,能推遲衰老,與其得病而牽引,倘若未病練松功。久而久之,推,拉,挽,轉不能稍移,抻,扭,撮氣,無由而生,順其生理之機能,維護功能之永保。在技擊方面,人不能到而已能到。語曰:“不怕力大一石,只怕筋長一分”。即此義也。在鍛煉每章中已說明者,不再重述。學者如能前後精讀,細究,反復琢磨,參透其中深意,則強身健體,健康長壽,自在其中矣,學者幸勿以予言為河漢也,是為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