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堂“羞羞”的課||有77%的受訪者表示,家長沒有向他們普及過性教育

如 何 跟 孩 子 談“性”?這似乎是學校、家長和社會一直發愁的難題。 “提到性教育, 我們總覺得孩子們接受不了, 但實際上, 接受不了的往往是我們大人。 ”

“六年級的時候, 我遇到過一個大叔, 看見我們幾個女生過來馬上就脫褲子, 掏出他的生殖器官……後來我們因為害怕就跑掉了。 ”

——— 黃岐海北中學的初二學生在性教育公益課上討論發言

當“精子”、“卵子”從孩子們嘴裡蹦出來的時候, 家長們會懷疑“學校究竟教了什麼東西”。 有一次, 受到家長壓力的班主任叮囑孩子們, 回家後不能談關於性教育、性器官的話題。

“當孩子連什麼叫被欺負都不知道,

你叫他怎麼預防和避免呢?”

“很多大人覺得自己不反對性教育, 但還是會下意識地捂著事實。 ”

——— 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案主管黃潔靖

“啪!”南海黃岐海北中學的一間教室突然響起了巨大的關門聲。 一位女同學突然從座位站起, 摔門走出教室。 此時, 教室裡的投影上正播放著一個男教師對一名女學生進行騷擾的片段。 男同學們一言不發地看著螢幕, 而部分女同學微微低著頭, 雙手捂著耳朵。

這是3月初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海北中學推行的一堂性教育課程, 這節課講述的主題是:性別暴力裡面的“性騷擾”。

如 何 跟 孩 子 談“性”?這似乎是學校、家長和社會一直發愁的難題。

在佛山, 一些社工組織, 正嘗試通過進駐學校, 期望在相對封閉和保守的“性保護網”中撕開一道口子。 “對於孩子來說, 生殖器跟手是一樣的概念, 只是身體的一個器官。 ”作為有著豐富性教育經驗的工作者, 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專案主管黃潔靖表示, “提到性教育, 我們總覺得孩子們接受不了, 但實際上, 接受不了的往往是我們大人。 ”

↑今年3月, 南海黃岐海北中學性教育課堂上播放男教師侵犯女學生的視頻時, 部分女同學捂住眼睛。

探索

一堂“羞羞”的課

“啪!”南海黃岐海北中學的一間教室突然響起了巨大的關門聲。 一位女同學突然從座位站起, 滿臉驚訝神色, 摔門走出教室。 此時, 教室裡的投影上正播放著一個男教師抱著一名女學生進行騷擾的片段。 男同學們一言不發地看著螢幕, 而部分女同學微微低著頭, 雙手捂著耳朵, 默默抗拒著類似的畫面。

這是3月初佛山市聯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海北中學初二班級推行的一堂性教育課程, 社工楊釗虹要在40分鐘的時間裡,

向一群身穿校服的初中二年級學生, 講述一個敏感的問題———性別暴力裡面的“性騷擾”。

課堂開始時, 楊釗虹利用PPT和相關視頻等教學資料, 給學生們普及“性侵犯”、“猥褻”等詞彙的具體含義以及防範方法。

“老師, 我知道, 就是女生不能給男生亂摸!”一名男生說道。

“不僅女生不能給男生亂摸, 男生不能給女生亂摸, 而且也要注意防範其他男生。 ”楊釗虹“乘勝”展開補充。

“六年級的時候, 我遇到過一個大叔, 看見我們幾個女生過來馬上就脫褲子, 掏出他的生殖器官……後來我們因為害怕就跑掉了。 ”前排一個女生說道。

隨即, 班裡炸開了鍋, 這群青春期的孩子七嘴八舌地發表著自己的言論。

楊釗虹只能繼續向講臺下的同學們講解自己的課程。

儘管提前把“教材”研究了好幾遍, 但同學們的興奮勁和接受程度之高, 還是超乎了楊釗虹的意料。

同樣在學校裡探索著“性教育”的還有順德一心社工。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性”並不是羞於啟齒的事情, 負責該專案的社工吳芹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 2月14日, 她在北滘的碧江小學開展“逗趣青春”社區體驗館, 以遊戲和繪本工具為載體, 結合攤位體驗的形式, 圍繞生命起源、認識身體、性別角色、異性交往界限、認識青春期成長變化、保護自己等主題, 由淺入深逐步推進, 還對應設置了“回到小時候”、“火眼金睛”、“身體紅綠燈”、“超強大腦”、“危機偵探”、“安全大富翁”以及“感受對對碰”等遊戲項目, 1200名學生一起瞭解性、討論性。

“你知道身體上哪些地方是隱私部位嗎?”“知道, 胸部,還有屁股。”在“青春密碼”攤位上,學生要在卡通化的人體器官圖片中找出隱私部位。“1-3年級對隱私部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4-6年級的同學能夠理解和辨別出來。”家長義工張全業說,由於大家都公開在學習性知識,家長和學生都沒有感到尷尬,或難以啟齒。

困境

缺失最基礎的性知識

如何跟孩子們談“性”,是個讓許多大人們發愁的難題。很難有一本不會批評的兒童性教育書籍,要麼太過直白,要麼講不明白。然而,在大人還沒想出“最正確”的答案時,孩子卻已經碰上這道難題了。

吳芹在順德開展“性教育”專案之前,曾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發現,順德的學校有開展相關的生理衛生課程,但不是專門的性教育,且形式比較單一,大都是在課堂上看著書本或PPT枯燥地講解。黃潔靖也同樣做過相關的“摸底”,他們開展服務的南海近10所學校裡,都設有體育衛生課,但基本都只有單純的體育課,涉及生理衛生的課程都略過了。部分學校會利用思想品德教養課進行相關性教育的普及,但是並不會進一步涉及性別欺淩等方面的課程。

在黃潔靖看來,由於基礎的缺失,課堂的40分鐘並不能完全解決學生們對於“性”的疑問,於是他們開設了專門的Q Q群和匿名小卡片,讓同學們隨時提問,駐校社工也會在指定時間答疑。

“一個性教育課程專題上完後,平均能接到約30個以上的熱門問題。”黃潔靖粗略地做了一個統計,提問得最多的,幾乎都是關於身體性器官的問題:“為什麼男生有睾丸”、“初潮、月經怎樣才算正常”。其次是性別刻板印象,比如為什麼男生不可以留長頭髮、為什麼女生不能當主席等;排行第三的熱門問題便是防性侵,對於這類問題,同學們往往不是問應該怎麼預防,而是怎麼界定和劃分什麼是性騷擾、性侵犯。

“到了初中,女孩子還不明白月經代表著什麼、怎樣才正常,就是因為大人們的普及太少了。”在黃潔靖和她的同事看來,基礎性問題成為孩子們的疑惑恰恰暴露了性教育的短板和不足,“當孩子連什麼叫被欺負都不知道,你叫他怎麼預防和避免呢?”黃潔靖表示。

性教育的普及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適當引導,“現在接觸性的管道太多了,大人不講,孩子可能會從其他地方接觸到不正確的性知識,這樣就更危險。”

大人們的問題

老師們聽完“試課”意見兩極分化

“提到性教育,我們總覺得孩子們接受不了,但實際上,接受不了的往往是我們大人。”作為有著多年相關性教育經驗的工作者,黃潔靖總結道,“對於孩子來說,生殖器跟手是一樣的概念,都只是身體的一個器官。”

聯創社工從2014年10月開始,在南海的幼稚園、小學、中學開展“性教育”項目,他們規劃了一個三年的推廣計畫:第一年,她們做普及服務,到9所學校裡講課,覆蓋了超過4000名學生;2016年,她們收窄了範圍,專門選定了一所小學、一所中學、一個社區進行推廣,希望做出一個可複製的“標準化課程”;今年,有望依託標準化課程的制定,在更多的學校裡推開“點單式”、定制式的性教育課程。

儘管項目組只有3個人,但聯創社工希望能夠形成一種固有的教育模式,在學校相對保守的性教育氛圍中需求突破。但“萬事開頭難”。

在聯創社工的性教育課開講前,“大人的問題”在是否能進校講課的交涉過程中被清楚地展現出來。黃潔靖回憶,在他們進駐學校講課之前,有學校提出要他們先給老師們“試課”,看看教學內容。一堂課下來,老師們的反應是兩極分化的,大部分老師覺得應該給學生們普及性教育,所以表現得很配合,甚至追著問能不能多講一節,但也有部分老師表現出對內容的擔憂。

順德一心社工剛進駐學校開展性教育專案時,同樣遭到學校的抗拒。“當時老師說,我們談‘性’就是在搗亂,原本還沒壞的學生都會被我們教壞。”負責該專案的社工吳芹費了一番周折才勸說學校接受他們進駐學校開展性教育,但僅限在高年級開展,一些課程如講解男女生理方面的知識時,還要男女生分開上。

除了學校,家長的阻力也讓社工們感到無奈,黃潔靖的課程就曾遭到一些家長的質疑。課堂上接受了性器官等知識普及的學生們,回到家中開始與家長分享,,但當“精子”、“卵子”等相關詞彙從孩子們嘴裡蹦出來的時候,家長們便會產生“學校究竟教了什麼東西”的質疑。有一次,在她的課堂結束後,受到家長壓力的班主任叮囑孩子們,回家後不能談及性教育、性器官等話題。

“這樣子等於否定了我們的努力,讓孩子們更加覺得‘性’是不能談論的東西!”黃潔靖猛然提高了音量,“還是意識未夠,很多大人自身是覺得自己不反對性教育,但還是會下意識捂著事實。”

引導

性教育要從 “大膽談性”開始

“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對於性這方面好奇心比較重,他們基本上都能從書本、網路等途徑接觸到相關資訊,還能說得頭頭是道。性教育要從‘大膽談性’開始,我們在談論中引導他們。”最近,吳芹在北滘莘村中學開展“聚焦青春期”戲劇論壇宣導活動,700多名高一學生齊參與。在其中的一幕戲劇中表演這樣的主題“青春期拍拖萬一懷孕了,該怎樣選擇?”

隨時喊停,即場上臺續演,踴躍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台下的同學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必須強調的是,沒有100%的避孕措施,唯一絕對安全的就是選擇拒絕過早性行為。”“先告訴家長,不要害怕,有什麼跟家長一起承擔。”

對於這樣公開談性,效果出乎莘村中學教導主任雷老師的意外,“這是第一次在學校這樣公開地談性這個話題,但真沒想到學生這麼有想法。攤開來說,積極正向的引導,反而會讓學生更清楚後果及要承擔的責任。”

“網上熱議的《珍愛生命》的小學生性教育教材被回收,這件事很遺憾,但引發了全民的討論,從家長到學校各方面的觀點相互碰撞,讓‘性教育’真正進入公共視野”,黃潔靖表示,“性教育”進入公共視野,有碰撞才會有發展。在她看來,性知識雖然很重要,但其實更加重要的是態度,要讓同學們認為“性”這件事情是可以公開、可以大方地獲得和認知,而不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當大人們表現得諱莫如深的時候,會導致孩子遇到相關問題,如被侵害等亦不敢向大人們求助或傾訴。

資料

性教育:學校和家庭“難讓人滿意”

南都記者在南都自媒體上發起了《性教育調查問卷》,從接受性教育途徑、方式和態度等方面設置問題,共收回110份有效問卷。其中,參與問卷調查的市民年齡在19-30歲的占55%,31-50歲的占45%。

學校的性教育:3 7 %感覺一般24%不滿意

根據網路問卷的調查結果,51%的被訪者接受過學校的性教育,但對於佛山學校開展性教育的態度,37%認為一般,24%認為不滿意。參與了這次問卷調查的網友“因為沒有所以”雖然在小學接受過性教育,但老師觀念保守,羞于談性,“老師都是男女生分開上課的,關上門,拉上窗簾來上課,有關‘性’的章節就不談,只說要保護自己,至於受到侵犯後怎樣辦就說得很籠統。”

杭州一家長在網上曬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部分配圖,吐槽其中內容尺度太大,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發網友熱議。在佛山線民的調查資料顯示,有50%表示中立態度,但認為能含蓄點更好,也有30%支持這樣的教材,認為對瞭解性教育有幫助。家長吳先生則表示,這類人體隱私部位的專業術語有利於孩子正常對待性知識,教材配圖也很科學,“就是應該在小學階段就做好性知識普及,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網路上搜索,產生不良效果”。

但南都記者走訪瞭解,佛山各中小學校暫時並未推廣統一的性教育教材,但多數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涉及相關衛生知識,資料大多來自網上。


性知識哪裡來:3 0 %靠朋友35%靠網路

傳統教育觀念中,學校和家庭被認為是施教的兩大途徑。可是資料顯示,有77%的受訪者表示,家長沒有向他們普及過性教育。對於是否會向自己的下一代普及性教育,59%表示會大膽普及。劉女士是一位80後媽媽,她表示,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學校和家長都不應該對性教育知識避而不談,她給10歲的女兒買了不少兒童繪本,繪本中有簡單的人體結構圖,可以讓女兒認識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解人是從哪裡來的。

那大家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來獲得性知識?30%受訪者表示通過同學、朋友間的交流,35%是通過網路。網友“華華”在初中通過閱讀《人之初》來瞭解性知識,“女生比較害羞,比較少交談這些話題,如性衝動、自慰這些特別敏感,又特別重要的知識都是從書裡瞭解到的。”

在網路等媒介的作用下,一些不良影片、讀物似乎只要有心便“唾手可得”。如何看待這些現象的存在?35%的人認為這些載體“一定程度上對性知識獲取有幫助”,39%的人淡然地選擇了“存在即合理”,13%的人認為應堅決取締。

統籌:南都記者 關婉靈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關婉靈 胡嘉儀 見習記者 洪詩敏

胸部,還有屁股。”在“青春密碼”攤位上,學生要在卡通化的人體器官圖片中找出隱私部位。“1-3年級對隱私部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4-6年級的同學能夠理解和辨別出來。”家長義工張全業說,由於大家都公開在學習性知識,家長和學生都沒有感到尷尬,或難以啟齒。

困境

缺失最基礎的性知識

如何跟孩子們談“性”,是個讓許多大人們發愁的難題。很難有一本不會批評的兒童性教育書籍,要麼太過直白,要麼講不明白。然而,在大人還沒想出“最正確”的答案時,孩子卻已經碰上這道難題了。

吳芹在順德開展“性教育”專案之前,曾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發現,順德的學校有開展相關的生理衛生課程,但不是專門的性教育,且形式比較單一,大都是在課堂上看著書本或PPT枯燥地講解。黃潔靖也同樣做過相關的“摸底”,他們開展服務的南海近10所學校裡,都設有體育衛生課,但基本都只有單純的體育課,涉及生理衛生的課程都略過了。部分學校會利用思想品德教養課進行相關性教育的普及,但是並不會進一步涉及性別欺淩等方面的課程。

在黃潔靖看來,由於基礎的缺失,課堂的40分鐘並不能完全解決學生們對於“性”的疑問,於是他們開設了專門的Q Q群和匿名小卡片,讓同學們隨時提問,駐校社工也會在指定時間答疑。

“一個性教育課程專題上完後,平均能接到約30個以上的熱門問題。”黃潔靖粗略地做了一個統計,提問得最多的,幾乎都是關於身體性器官的問題:“為什麼男生有睾丸”、“初潮、月經怎樣才算正常”。其次是性別刻板印象,比如為什麼男生不可以留長頭髮、為什麼女生不能當主席等;排行第三的熱門問題便是防性侵,對於這類問題,同學們往往不是問應該怎麼預防,而是怎麼界定和劃分什麼是性騷擾、性侵犯。

“到了初中,女孩子還不明白月經代表著什麼、怎樣才正常,就是因為大人們的普及太少了。”在黃潔靖和她的同事看來,基礎性問題成為孩子們的疑惑恰恰暴露了性教育的短板和不足,“當孩子連什麼叫被欺負都不知道,你叫他怎麼預防和避免呢?”黃潔靖表示。

性教育的普及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適當引導,“現在接觸性的管道太多了,大人不講,孩子可能會從其他地方接觸到不正確的性知識,這樣就更危險。”

大人們的問題

老師們聽完“試課”意見兩極分化

“提到性教育,我們總覺得孩子們接受不了,但實際上,接受不了的往往是我們大人。”作為有著多年相關性教育經驗的工作者,黃潔靖總結道,“對於孩子來說,生殖器跟手是一樣的概念,都只是身體的一個器官。”

聯創社工從2014年10月開始,在南海的幼稚園、小學、中學開展“性教育”項目,他們規劃了一個三年的推廣計畫:第一年,她們做普及服務,到9所學校裡講課,覆蓋了超過4000名學生;2016年,她們收窄了範圍,專門選定了一所小學、一所中學、一個社區進行推廣,希望做出一個可複製的“標準化課程”;今年,有望依託標準化課程的制定,在更多的學校裡推開“點單式”、定制式的性教育課程。

儘管項目組只有3個人,但聯創社工希望能夠形成一種固有的教育模式,在學校相對保守的性教育氛圍中需求突破。但“萬事開頭難”。

在聯創社工的性教育課開講前,“大人的問題”在是否能進校講課的交涉過程中被清楚地展現出來。黃潔靖回憶,在他們進駐學校講課之前,有學校提出要他們先給老師們“試課”,看看教學內容。一堂課下來,老師們的反應是兩極分化的,大部分老師覺得應該給學生們普及性教育,所以表現得很配合,甚至追著問能不能多講一節,但也有部分老師表現出對內容的擔憂。

順德一心社工剛進駐學校開展性教育專案時,同樣遭到學校的抗拒。“當時老師說,我們談‘性’就是在搗亂,原本還沒壞的學生都會被我們教壞。”負責該專案的社工吳芹費了一番周折才勸說學校接受他們進駐學校開展性教育,但僅限在高年級開展,一些課程如講解男女生理方面的知識時,還要男女生分開上。

除了學校,家長的阻力也讓社工們感到無奈,黃潔靖的課程就曾遭到一些家長的質疑。課堂上接受了性器官等知識普及的學生們,回到家中開始與家長分享,,但當“精子”、“卵子”等相關詞彙從孩子們嘴裡蹦出來的時候,家長們便會產生“學校究竟教了什麼東西”的質疑。有一次,在她的課堂結束後,受到家長壓力的班主任叮囑孩子們,回家後不能談及性教育、性器官等話題。

“這樣子等於否定了我們的努力,讓孩子們更加覺得‘性’是不能談論的東西!”黃潔靖猛然提高了音量,“還是意識未夠,很多大人自身是覺得自己不反對性教育,但還是會下意識捂著事實。”

引導

性教育要從 “大膽談性”開始

“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對於性這方面好奇心比較重,他們基本上都能從書本、網路等途徑接觸到相關資訊,還能說得頭頭是道。性教育要從‘大膽談性’開始,我們在談論中引導他們。”最近,吳芹在北滘莘村中學開展“聚焦青春期”戲劇論壇宣導活動,700多名高一學生齊參與。在其中的一幕戲劇中表演這樣的主題“青春期拍拖萬一懷孕了,該怎樣選擇?”

隨時喊停,即場上臺續演,踴躍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台下的同學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必須強調的是,沒有100%的避孕措施,唯一絕對安全的就是選擇拒絕過早性行為。”“先告訴家長,不要害怕,有什麼跟家長一起承擔。”

對於這樣公開談性,效果出乎莘村中學教導主任雷老師的意外,“這是第一次在學校這樣公開地談性這個話題,但真沒想到學生這麼有想法。攤開來說,積極正向的引導,反而會讓學生更清楚後果及要承擔的責任。”

“網上熱議的《珍愛生命》的小學生性教育教材被回收,這件事很遺憾,但引發了全民的討論,從家長到學校各方面的觀點相互碰撞,讓‘性教育’真正進入公共視野”,黃潔靖表示,“性教育”進入公共視野,有碰撞才會有發展。在她看來,性知識雖然很重要,但其實更加重要的是態度,要讓同學們認為“性”這件事情是可以公開、可以大方地獲得和認知,而不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當大人們表現得諱莫如深的時候,會導致孩子遇到相關問題,如被侵害等亦不敢向大人們求助或傾訴。

資料

性教育:學校和家庭“難讓人滿意”

南都記者在南都自媒體上發起了《性教育調查問卷》,從接受性教育途徑、方式和態度等方面設置問題,共收回110份有效問卷。其中,參與問卷調查的市民年齡在19-30歲的占55%,31-50歲的占45%。

學校的性教育:3 7 %感覺一般24%不滿意

根據網路問卷的調查結果,51%的被訪者接受過學校的性教育,但對於佛山學校開展性教育的態度,37%認為一般,24%認為不滿意。參與了這次問卷調查的網友“因為沒有所以”雖然在小學接受過性教育,但老師觀念保守,羞于談性,“老師都是男女生分開上課的,關上門,拉上窗簾來上課,有關‘性’的章節就不談,只說要保護自己,至於受到侵犯後怎樣辦就說得很籠統。”

杭州一家長在網上曬出《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的部分配圖,吐槽其中內容尺度太大,不適合孩子閱讀,引發網友熱議。在佛山線民的調查資料顯示,有50%表示中立態度,但認為能含蓄點更好,也有30%支持這樣的教材,認為對瞭解性教育有幫助。家長吳先生則表示,這類人體隱私部位的專業術語有利於孩子正常對待性知識,教材配圖也很科學,“就是應該在小學階段就做好性知識普及,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去網路上搜索,產生不良效果”。

但南都記者走訪瞭解,佛山各中小學校暫時並未推廣統一的性教育教材,但多數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涉及相關衛生知識,資料大多來自網上。


性知識哪裡來:3 0 %靠朋友35%靠網路

傳統教育觀念中,學校和家庭被認為是施教的兩大途徑。可是資料顯示,有77%的受訪者表示,家長沒有向他們普及過性教育。對於是否會向自己的下一代普及性教育,59%表示會大膽普及。劉女士是一位80後媽媽,她表示,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學校和家長都不應該對性教育知識避而不談,她給10歲的女兒買了不少兒童繪本,繪本中有簡單的人體結構圖,可以讓女兒認識男孩和女孩的不同,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解人是從哪裡來的。

那大家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來獲得性知識?30%受訪者表示通過同學、朋友間的交流,35%是通過網路。網友“華華”在初中通過閱讀《人之初》來瞭解性知識,“女生比較害羞,比較少交談這些話題,如性衝動、自慰這些特別敏感,又特別重要的知識都是從書裡瞭解到的。”

在網路等媒介的作用下,一些不良影片、讀物似乎只要有心便“唾手可得”。如何看待這些現象的存在?35%的人認為這些載體“一定程度上對性知識獲取有幫助”,39%的人淡然地選擇了“存在即合理”,13%的人認為應堅決取締。

統籌:南都記者 關婉靈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關婉靈 胡嘉儀 見習記者 洪詩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