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師珠“卓越班”學生制淇澳民俗地圖

珠海淇澳島上, 老人說的“淇澳大髻”現在還有人會紮嗎?淇澳現存的姓氏都有哪些?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簡稱“北師珠”), 有一群學生走上了學校附近的海島, 繪製了一幅當地的民俗地圖。 在驚歎于學生們的調研細緻之時, 更讓人驚歎的是, 這些學生均來自于該校文學院設置的一項名為“全球化視野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卓越人才培養計畫”(以下簡稱卓越班)專案“虛擬班級”。 記者瞭解到, 這一“虛擬班級”如今在校內每年均能成為報名的熱點, 但也有不少人因為壓力而放棄。

調研海島繪“民俗地圖”

“淇澳人舊時男子主要有伯父裝、青年裝和衛生衣, 女子主要有大襟和右襟。 伯父裝是老人穿的, 衣服是對襟, 中間有紐扣、四個口袋, 沒有褲帶, 白色褲頭。 這款衣服材料是棉布的, 顏色以藍、黑、棕、灰為主, 解放初由鄰近市區傳入, 如唐家、下柵。 青年裝則是年輕男子所穿, 藍色的, 有三個口袋, 有領子。 窮人家衛生衣裡面是用麻袋縫在裡面的, 沒有花紋, 解放前由市區、澳門、香港傳入……”這是北師大珠海分校學生調研出的珠海淇澳島民俗中的內容。 其中將當地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習慣傳統一一梳理, 並繪製成“民俗地圖”, 一經公佈, 迅速得到了珠海市文化部門的認可。

記者從北師大珠海分校瞭解到, 分校文學院“全球化視野下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卓越人才培養計畫”的8位大學生,

利用2016年暑假的時間, 深入淇澳島調查舊時淇澳人民的衣食住行、社會生活、人生儀禮和歲時風俗等傳統民俗文化, 目前已形成調查報告。 這份報告中, 包括了淇澳島居民的衣、食、社會生活、信仰、人生儀禮、舊時風俗等。

據悉, 卓越班的8位元大學生主要是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他們根據《民俗調查提綱》中列出的調查專案, 深入淇澳村, 走訪了當地的居民, 以訪談的形式, 重點採訪了當地具有威望的老人協會會長鐘金平和71歲的鐘教老先生, 並且採用分層抽樣法, 對70歲到95歲之間的當地老人家進行訪問。 訪談內容主要圍繞舊時淇澳人民的衣食住行、人生儀禮、信仰等,

收集到了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記者瞭解到, 這一“淇澳端午祈福巡遊的文化模式研究”還獲得了省級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

讀經典超過50本

在民俗地圖發佈後, 這些學生所在的“卓越班”也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 記者瞭解到, 這一卓越人才培養計畫系以教育部2014年4月1日頒佈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精神為指導, 指導學生系統研讀中華文化研究的經典學術著作, 思考探索在全球化視野下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理念與方法, 培養具有研讀學術經典的能力, 具有中外兼修學養, 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文化精英人才。 “這些人才可以在未來中國與世界發展的廣闊領域施展才能,

成為中國與世界新一代青年領袖。 ”主導設置這一計畫的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院長張明遠表示。

據瞭解, 該項目培養計畫選擇的中西方文化經典超過50本, 需要學生在兩年之內閱讀完。 這些經典的選擇都是經過該領域的專家教授集體選定且確認的學術經典著作。 更者在中國優秀文化經典著作的基礎上, 還加入了以國際化視野研究中國文化的著作。 通過中西研究視角的碰撞, 讓學生產生獨立和創新的思維。

更讓人驚奇的是, 這一培養計畫是以讀書研習工作坊為主要教學手段, 學生均從其他班級選拔而來, 再在這裡組成工作坊式的“虛擬班級”。 在工作坊上, 以學生自我讀書研習為主體, 學生每個階段都要閱讀大量優秀的中華文化經典著作,

不僅需要每週完成一份讀書報告, 而且需要把著作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和講述。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2013級漢語言專業的徐秋露也是該項目一員, 她介紹, 要進入這一班級, 首先需要經過選拔, 而在選拔之後, 還有許多同學因為無法承受班級內較大的學習經典的壓力而離開。 但多位該班級學生均表示, 儘管如此, 該班級每年的報名仍然十分火爆, 不少學生以能進入到這一班級而作為一種榮譽。

采寫:南都記者 朱鵬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