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CO,是鬱金香,還是黃金?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創客分享

近年來, ICO市場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 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 在這中間, 有蓄意的欺騙, 也有非計畫的事故, 但無論是哪一種, 最後承擔後果的都是因為盲目輕信而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人。

本文共計3109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文 / 張予彤

本文作者張予彤, 擔任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的合夥人, 專注于移動互聯網以及人工智慧領域早期公司的投資。 她投資的專案, 包括小紅書、零零科技和深鑒科技等。 在加入金沙江之前, 她組建並主導了趣加遊戲的海外發行部門。 張予彤擁有斯坦福大學的工程碩士學位以及清華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900億美金的市值

1637年, 荷蘭發生了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在鮮花交易市場上, 鬱金香一度引發了異乎尋常的瘋狂追捧, 從而導致鬱金香的球莖供不應求, 價格飛漲。 2017年, 加密數字貨幣(Crypto Currency)成了當前全球投資最熱門的話題,

增長速度令人咋舌。 比特幣的價格在過去一年增長了420%;乙太幣的價格則在同期飆升了1600%。

以比特幣和乙太幣為首的加密數位貨幣已經突破了900億美金的市值。 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個國家的流通貨幣, 按廣義貨幣總量排名的話已經位居全球第56名。 不久前, 日本的監管機構還決定將比特幣作為合法支付手段, 這也是全球首個發達國家正式對加密數字貨幣採取了積極的政策態度。

乙太幣行情似過山車

比特幣於2009年由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開發者發佈, 成為首個被廣泛採用、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加密數位貨幣。 受比特幣啟發, 21歲的俄裔加拿大人維塔立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從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電腦系輟學後, 創造了乙太坊(Ethereum)。 乙太幣(Ether)的價格這一年來像是坐了過山車一般, 暴漲暴跌, 起伏不定。 6月21號, 美國公司Coinbase經營的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GDAX中, 乙太幣的價格一度由319美元閃崩至10美分的低位。

乙太坊的最大創新點是支持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一種被分佈存儲在區塊鏈上的代碼。 它跟交易資訊一樣, 一旦被寫入區塊鏈就難以修改, 並會按照預先約定的規則自動執行。 正是這種確定性使它成為管理、分配數位資產的有效工具。 幾乎每一種金融合約都可以被寫成代碼形式的智慧合約, 從而被大家信任。 比如用乙太幣做眾籌, 你可以在智慧合約裡面設定一個眾籌目標和截止日期。

如果到達日期後並沒有完成眾籌目標, 就把已經籌到的款項都自動退回給投資者。 智慧合約能實現的功能遠不止此。 不少開發者借助強大的智慧合約還發行了自己的代幣(Token), 一種在區塊鏈上創造新的價值存儲的單位, 進而演化出一個新的融資模式: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 首次代幣發行。

ICO到底是什麼

ICO與證券市場的IPO對比有很大的不同。 證券背後是用公司的資產為抵押, 而ICO的投資人並不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 ICO更像是一種眾籌。 投資人相信創始團隊能開發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產品或者服務, 期待用新的代幣在這個產品或者服務中催生出新的交易。 如果開發團隊的產品被廣泛應用, 參與交易的人變多,代幣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甚至供不應求,從而產生投資回報。

ICO只是籌集資金的新方法,但是現在由於這個過程缺乏規範,裡面就充滿著盲目追捧的意味。首先發行新的代幣,並不需要有新的實體企業,只要創始人在一起撰寫白皮書。一切白皮書的資訊披露都不會經過專業的審核。即使有不符事實或者資訊不充分的地方,創始人也無需負責。白皮書裡的技術細節,系統設計的安全隱患,普通的代幣投資人是很難判斷的。白皮書寫好了,開發團隊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傳這個並不存在的產品。一直到募集資金後,代幣持有者的權益也不能期望任何形式的保護,從募集資金的分配使用到最終產品的交付,都只能聽之任之。

屬於ICO的財富神話

但就是在這樣的原始階段,ICO市場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創業團隊往往都是今年才成立,產品開發也處於概念的階段,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融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等值數字貨幣。2017年,ICO總體融資額已經超過10億美金,是2016年的10倍。

4月24日,Gnosis,一個基於乙太坊的預測市場,在短短15分鐘吸引到了1250萬美元。預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先前一直受政府法規的制約無法拓廣應用。Gnosis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屬性重燃了人們對預測市場的期望,創造出一個ICO奇跡。不過至今為止,項目組尚未發佈出任何可用的產品。概念類似的先驅項目Augur也在ICO後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6月1日,BAT(Basic Attention Token)項目創下了半分鐘3500萬美元的ICO成績。背後的團隊試圖通過開發Brave流覽器挑戰Google, Facebook等廣告中間商巨頭的地位。雖然團隊中有JavaScript的發明人、Mozilla和Firefox的共同創始人,多個投資機構的背書,但是通過一個新的流覽器和新的代幣就真的能顛覆今天互聯網的廣告格局嗎?如何讓大眾用戶遷移到新的流覽器,如何為廣告主提供精准的用戶畫像,從而提高廣告投放的ROI?

6月13日,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Bancor在3小時內成功眾籌了$1.53億美金。Bancor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合約為新發行的小眾代幣自動定價,支持新發行的代幣與Bancor貨幣的流通,從而提供小眾代幣間連續的市場流動性。

目前ICO數字貨幣中獲得融資最高的當屬Tezos平臺,成功募集了$2.3億美金。其中的支持者不乏矽谷的投資人Tim Draper。而2016年美國上市公司在公開法幣市場IPO的平均額度僅為$2.19億美金。

ICO的背後充滿了混亂

令人瞠目的數位背後必定充滿了混亂和醜聞,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The 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The DAO是一個彙聚在乙太坊上的投資者自治組織,或者說參加眾籌的投資者自己主導的新式風險投資基金。每個往The DAO眾籌項目投錢的人,都相當於這個“數位化組織”的“股東”角色,都擁有跟其所投份額對應的直接投票權,共同決定The DAO所籌集資金的去向——投到什麼樣的區塊鏈項目上,並獲得什麼樣的回報。2016年5月,The DAO創下了當時的眾籌紀錄,融到價值$1.52億美元的乙太幣。

然而好景不長,The DAO的智慧合約中其實存在著多處安全性漏洞。駭客利用它們竊取了總投資額中約三分之一的乙太幣,相當於近5千萬美元。這次事件不僅導致The DAO退還其餘投資款項,幾個月後退出市場交易,還引發了乙太坊的第一次區塊鏈分裂。分裂的根源在於社區內一部分人認為駭客的行為雖然不道德,但是完全符合智慧合約的條款,所以交易必須得到承認,不該撤銷。而另一派別的觀點是此次失竊金額巨大,且剛巧局限在一個幾周後才能轉帳取現的帳號中,為了乙太坊的長期發展應該趁早創建區塊鏈的硬分叉,消除駭客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兩派無法取得共識,於是出現了經典乙太坊(Ethereum Classic)和我們通常所說的乙太坊(Ethereum)兩條獨立的區塊鏈,從根本上動搖了投資者對區塊鏈交易不可更改這一核心理念的信心。

現在ICO的井噴背後有各種各樣的推動力,有新籌資管道裡的瘋狂,有錯過比特幣,乙太幣的遺憾,有區塊鏈開發專案的暴增。現在的問題除了缺乏監管,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的業務場景和價值創造。創業項目往往處於技術孵化階段,既沒有任何的活躍使用者也沒有經過軟體測試或者商業模式的驗證,專案的成功率不會高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環顧四周,問問身邊的程式師朋友,可能有些人已經擁有數位貨幣,但是真正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是少之又少。

在參與ICO之前,請你一定想一想,這個代幣到底會不會有人去用,創業團隊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驗證產品,眾籌之後是否會真的實現發展規劃中所描述的目標。在不成熟的階段就融過多的錢往往不是好事。乙太幣在開發伊始只籌集了1800萬美元的數字貨幣,但今天在比特幣之後確創造了最多的可能性。在這兩年眾多的ICO裡,有蓄意的欺騙,也有非計畫的事故,但無論是哪一種,最後承擔後果的都是因為盲目輕信而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人。

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當然我相信現在的ICO不會純粹是鬱金香般的經濟泡沫,也不會像黃金一樣只是由於有限供給和獨立於政府而存在的存儲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專注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分散式系統裡持續地產生實際效用,那創新的未來之路必定是令人興奮的。

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後,我們學會的是對待顛覆性技術的寬容。因為人的思維總是緩慢於技術的變革,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人的思維追上技術的轉變之後孕育的。就像2004年誕生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和2012年創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滴滴出行,有時候要等時間過去幾年,再去看,才能看清。

參與交易的人變多,代幣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甚至供不應求,從而產生投資回報。

ICO只是籌集資金的新方法,但是現在由於這個過程缺乏規範,裡面就充滿著盲目追捧的意味。首先發行新的代幣,並不需要有新的實體企業,只要創始人在一起撰寫白皮書。一切白皮書的資訊披露都不會經過專業的審核。即使有不符事實或者資訊不充分的地方,創始人也無需負責。白皮書裡的技術細節,系統設計的安全隱患,普通的代幣投資人是很難判斷的。白皮書寫好了,開發團隊就會在社交媒體上宣傳這個並不存在的產品。一直到募集資金後,代幣持有者的權益也不能期望任何形式的保護,從募集資金的分配使用到最終產品的交付,都只能聽之任之。

屬於ICO的財富神話

但就是在這樣的原始階段,ICO市場出現了井噴式的爆發,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財富神話。創業團隊往往都是今年才成立,產品開發也處於概念的階段,就可以在短短幾分鐘內融到上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等值數字貨幣。2017年,ICO總體融資額已經超過10億美金,是2016年的10倍。

4月24日,Gnosis,一個基於乙太坊的預測市場,在短短15分鐘吸引到了1250萬美元。預測市場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先前一直受政府法規的制約無法拓廣應用。Gnosis利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屬性重燃了人們對預測市場的期望,創造出一個ICO奇跡。不過至今為止,項目組尚未發佈出任何可用的產品。概念類似的先驅項目Augur也在ICO後遲遲沒有實質性進展。

6月1日,BAT(Basic Attention Token)項目創下了半分鐘3500萬美元的ICO成績。背後的團隊試圖通過開發Brave流覽器挑戰Google, Facebook等廣告中間商巨頭的地位。雖然團隊中有JavaScript的發明人、Mozilla和Firefox的共同創始人,多個投資機構的背書,但是通過一個新的流覽器和新的代幣就真的能顛覆今天互聯網的廣告格局嗎?如何讓大眾用戶遷移到新的流覽器,如何為廣告主提供精准的用戶畫像,從而提高廣告投放的ROI?

6月13日,以色列區塊鏈創業公司Bancor在3小時內成功眾籌了$1.53億美金。Bancor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智慧合約為新發行的小眾代幣自動定價,支持新發行的代幣與Bancor貨幣的流通,從而提供小眾代幣間連續的市場流動性。

目前ICO數字貨幣中獲得融資最高的當屬Tezos平臺,成功募集了$2.3億美金。其中的支持者不乏矽谷的投資人Tim Draper。而2016年美國上市公司在公開法幣市場IPO的平均額度僅為$2.19億美金。

ICO的背後充滿了混亂

令人瞠目的數位背後必定充滿了混亂和醜聞,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The DAO(Distribut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The DAO是一個彙聚在乙太坊上的投資者自治組織,或者說參加眾籌的投資者自己主導的新式風險投資基金。每個往The DAO眾籌項目投錢的人,都相當於這個“數位化組織”的“股東”角色,都擁有跟其所投份額對應的直接投票權,共同決定The DAO所籌集資金的去向——投到什麼樣的區塊鏈項目上,並獲得什麼樣的回報。2016年5月,The DAO創下了當時的眾籌紀錄,融到價值$1.52億美元的乙太幣。

然而好景不長,The DAO的智慧合約中其實存在著多處安全性漏洞。駭客利用它們竊取了總投資額中約三分之一的乙太幣,相當於近5千萬美元。這次事件不僅導致The DAO退還其餘投資款項,幾個月後退出市場交易,還引發了乙太坊的第一次區塊鏈分裂。分裂的根源在於社區內一部分人認為駭客的行為雖然不道德,但是完全符合智慧合約的條款,所以交易必須得到承認,不該撤銷。而另一派別的觀點是此次失竊金額巨大,且剛巧局限在一個幾周後才能轉帳取現的帳號中,為了乙太坊的長期發展應該趁早創建區塊鏈的硬分叉,消除駭客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兩派無法取得共識,於是出現了經典乙太坊(Ethereum Classic)和我們通常所說的乙太坊(Ethereum)兩條獨立的區塊鏈,從根本上動搖了投資者對區塊鏈交易不可更改這一核心理念的信心。

現在ICO的井噴背後有各種各樣的推動力,有新籌資管道裡的瘋狂,有錯過比特幣,乙太幣的遺憾,有區塊鏈開發專案的暴增。現在的問題除了缺乏監管,主要還是沒有找到實質性的業務場景和價值創造。創業項目往往處於技術孵化階段,既沒有任何的活躍使用者也沒有經過軟體測試或者商業模式的驗證,專案的成功率不會高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環顧四周,問問身邊的程式師朋友,可能有些人已經擁有數位貨幣,但是真正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是少之又少。

在參與ICO之前,請你一定想一想,這個代幣到底會不會有人去用,創業團隊到底需要多少錢可以驗證產品,眾籌之後是否會真的實現發展規劃中所描述的目標。在不成熟的階段就融過多的錢往往不是好事。乙太幣在開發伊始只籌集了1800萬美元的數字貨幣,但今天在比特幣之後確創造了最多的可能性。在這兩年眾多的ICO裡,有蓄意的欺騙,也有非計畫的事故,但無論是哪一種,最後承擔後果的都是因為盲目輕信而沒有做足功課的投資人。

從瘋狂中我們學到了什麼

當然我相信現在的ICO不會純粹是鬱金香般的經濟泡沫,也不會像黃金一樣只是由於有限供給和獨立於政府而存在的存儲價值。如果我們能夠從長遠的角度專注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分散式系統裡持續地產生實際效用,那創新的未來之路必定是令人興奮的。

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後,我們學會的是對待顛覆性技術的寬容。因為人的思維總是緩慢於技術的變革,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是在人的思維追上技術的轉變之後孕育的。就像2004年誕生的互聯網公司Facebook和2012年創立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滴滴出行,有時候要等時間過去幾年,再去看,才能看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