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火辣辣的情懷

火辣辣的情懷

張愛紅

一直喜歡秋季, 因了秋的清爽, 也因了它的多彩。

走在路上, 最喜歡家家戶戶門前窗外掛的一串串火紅喜慶的辣椒, 透露出這家人紅紅火火的日子, 滿浸著主人對生活的熱情。

記憶中, 母親在世時的每年國慶日前後, 家裡總是一堆一堆的紅辣椒, 陽臺上, 樓下的小廣場上, 但凡有一絲空地, 都有母親曬的紅辣椒。 只要是晴天, 初秋的日頭依然狠毒, 曬幾天的辣椒就已經幹透了, 紅豔豔的, 透著誘人的光澤。 擦去辣椒上的浮土, 切成段, 烘乾, 在自家的鐵踏窩(鐵臼)中一錘一錘搗成面。 剩下的辣椒, 會被串起來。 時常記起的畫面, 是父母親在晚飯後串辣椒。 繩子是父親提前搓好的, 為的是結實。 三五個一小撮, 綁在一起。 一晚上, 長一米左右的辣椒串就形成了。 那時我從沒有想過這些工序要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 , 只知道的是, 無辣不歡的我們兄妹各家都會有足夠一年吃的辣椒面。

母親去世後, 我們一直在外面買現成的辣椒面吃, 但是總感覺味道不一樣, 變了的或許不僅僅是口味。

剛結婚的幾年, 我們住在學校的一間平房, 門前有一大片空地, 更準確地說, 是土地, 是的, 是貨真價實的可以種植的土地。 我時常感慨於它的無私和能量, 只要撒點種子進去, 澆水也罷, 不澆水也罷, 隔段時間總會或繁繁密密或稀稀拉拉長出菜苗來。 每年一到開春我們便買來各種菜籽菜苗撒的撒栽的栽, 侍弄得倒也算精心, 果然土地不會欺騙人, 一夏天的菠菜豆角黃瓜辣椒是吃不完的, 九月開學, 辣椒也到了該紅的時候, 由於暑假我們到處“打遊擊”, 也顧不上給辣椒澆水,

所以辣椒常呈現出營養不良的樣子, 個頭矮小, 顏色不正, 有點“屁紅”。 但敝帚自珍, 我們還是很仔細地一一摘下來, 為了看起來更入眼些, 從集市上買來個大色豔的辣椒, 夾雜到一起, 就像記憶中父母當年那樣, 把辣椒串起來。 當火紅的辣椒串在門口掛起來的時候, 心裡總會有種說不出的喜悅, 是吉慶, 是收穫, 是滿足, 也是憧憬。 生活, 就是這樣。

辣椒掛起來了, 牽掛也就多了, 天晴還好, 暖暖的陽光曬著紅紅的辣椒, 看著就賞心悅目。 可陰雨天就犯難了, 由於房子屋簷窄, 雨時常就會斜著下到牆上, 遇到秋雨綿綿的日子, 好幾天見不到太陽, 便擔心沒幹透的辣椒會發黴壞掉。 就拿下來放進室內, 天晴了又掛出去, 如是幾次, 自己也覺得麻煩了,

看看周圍同樣掛辣椒的鄰居, 也沒見人家把辣椒像伺候祖宗似的搬出搬進, 便也不太上心。 沒幾天, 那些先天不足的自種的辣椒便紛紛凋落, 原本厚重的串也苗條了許多, 歷經風吹日曬, 顏色也漸漸變淡, 甚至變白。 剩下的, 呵呵, 也僅僅夠熗幾次漿水炒幾次洋芋絲。 算算花費的成本和心血, 不划算, 於是決定來年不再掛辣椒。

可是, 第二年, 又一如既往樂此不疲。 串辣椒的習慣, 竟也成了母親用她無聲的言傳留給我的關於家, 關於愛的傳統, 這麼多年一直保留了下來。

於是, 每年秋天, 窗外, 都會有紅火火的辣椒, 來裝點一季的情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圖片由作者提供

張愛紅, 甘肅天水人, 中學語文教師, 工作之餘喜用文字記錄生活。

戰略合作夥伴

顧問:東方散文雜誌總編 憨仲

歐亞絲綢之路國際詩社

社長、著名詩人 王芳聞

海河文學雜誌社主編 張莉莉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主編 郭洪濤

主編 : 路曼曼 (wxzh689)

編委: 小說 宋永照

散文 白冰

詩歌 國哥

合作紙媒:東方散文 海河文學雜誌社 香港兩岸經貿雜誌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