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地鐵電纜事件:從霸氣側漏到含淚下跪奧凱負責人究竟害怕什麼

只用一周時間, 陝西奧凱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凱電纜)成了“網紅”:這個曾經遠在大眾視野之外的公司, 現在火爆全媒體——今天, 無論在何處, 你都能看到那張公司負責人下跪的照片。

火爆全場的“新姿勢”後面, 是種怎樣的心理?

這種走紅網路的“給跪”新姿勢real新奇, 然而就在這個負責人眼淚汪汪對著鏡頭念“道歉信”的前幾日, 奧凱電纜還是一副頤氣指使的“霸氣”姿態——

3月13日奧凱電纜內部員工網上發帖爆料“西安地鐵三號線有嚴重安全隱患”後,

奧凱電纜隨即發佈氣勢洶洶的聲明, 稱爆料者是“不法分子”, 並稱以“影響商譽”為由報警。 一種賊喊捉賊的“膽氣與豪邁”躍然紙上——有時候, 嗓門最大的那個人才是最心虛的人——現在看來奧凱電纜的所謂“聲明”亦是如此。

奧凱像一個漏了氣的氫氣球, 從高高在上到跌落塵埃, 從霸氣側漏到含淚給跪, 這給我們吃瓜群眾最直觀的感受是他——

視頻中的奧凱公司負責人面色蒼白、聲音發顫、嘴唇乾燥, 這無一不是代表恐懼的表情包。 長安君今天就為小夥們分析分析, 這位大老闆, 他到底在怕什麼。

我們的聲音, 讓他害怕

過街老鼠心裡的恐懼來自人人喊打, 這是輿論的力量。 從網貼爆料以來, 媒體對奧凱電纜在持續地關注, 密切注視著事件的發展。 就在長安君寫稿的時候, 媒體還在不斷傳來的事情的最新進展——奧凱電纜“陝西省著名商標”的認定被工商部門依法撤銷。

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裡, 奧凱電纜這樣的黑心公司看到的卻是媒體一致的譴責。 伴隨譴責而來的是進一步地追問, 比如新華社就針對此次事件提出了四個問題, 包括奧凱電纜是如何進入地鐵專案的、為何多次發現電纜問題卻沒有終止供貨等犀利尖銳的問題。 可想而知, 追問以後,

更多的事實會被一層層揭開。

相信此時此刻感覺到深深恐懼的不僅僅是奧凱負責人, 只不過他們現在還強作鎮定而已。

事件是麵粉, 媒體的參與如同加入了酵母和水, 要讓“死面疙瘩”成為“發麵”還需要不斷的揉面。 每個小夥伴對事件的發聲就是不斷揉面的手。 在這個涉及到出行安全的公共事件中,大家感同身受。小夥伴們每句話每一條留言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水滴,但彙聚起來就成了一片大海,大到讓任何人不得不關注的地步。

讓奧凱電纜負責人“落水”的,就是這樣的輿論。在這片汪洋中起起伏伏,他卻抓不到一根救命稻草,不知道下一刻的巨浪從哪個方向拍過來,怎能不害怕?這次事件的發展過程中,輿論的作用再一次被凸顯出來,“雙刃劍”一側的鋒芒打中了“七寸”要害。

回顧整個事件,西安市對地鐵電纜事件的處理和應對速度,有點意思。

速度的背後,是態度:整起事件,起於懈怠,將終於責任。在3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西安市紀委表示,聯合調查組將徹查奧凱電纜公司參與西安地鐵建設的所有項目,有無合謀參與、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違規問題,還原事件真相。

奧凱電纜的負責人肯定沒有想到,多年混跡商場一朝事發,不僅自救無望,連“求救”也變得不可能,此情此景內心崩潰膝頭一軟跪了下去,倒也符合常理。

無論怎樣,地鐵電纜事件都勢必會降低我們對西安的“印象分”。尚屬於“加分”內容的,是西安市政府直面問題、承擔責任,不拖延不回避的態度。

“第一時間”這個詞,因為“無節操”濫用逐漸受到質疑。但對西安市政府在輿情應對中的做法,“第一時間”這個稱呼當之無愧。在公信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失溫時,西安市政府用歡迎監督的負責態度,凝聚起了全社會聚焦問題解決的理性。

我們的行動,讓他害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奧凱的今天也不是一天形成。中國對大型工程建設,從招標採購到施工驗收,都有明確而嚴格的法律規定,違法者不會不知道違法的後果,只不過在監管缺位元的情況下,奧凱把僥倖當成了常態。

法律法規沒有變,國家堅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沒有變,而奧凱負責人膽戰心驚“給跪”的,不過是常態的回歸:整起事件,起於不法,必將終於法治。

隨著奧凱公司8名責任人被公安機關控制,西安地鐵事件拉開了追責的司法帷幕。涉事者依法一一迎來其結局,可謂咎由自取。但對於廣大公眾來說,當被激怒的正義感平復,每個人最關心還是如何防止類似的風險再次上演。畢竟,我們不能指望每起類似事件中,都依靠輿論突破不法與怠職的封鎖——如何才能讓“奧凱”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恐懼的顫慄?

其實讓違法者害怕的,無論是聲音、速度還是行動,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

有了法治,我們才能彙聚起更多正義良知的聲音,才能丟掉無謂的包袱毫無顧慮地提速前行,才能把高高舉起的板子結結實實落到違法者的屁股上。

所以,事件的最大教訓,是對堅守法治的告誡: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監督,法律挺立,風險自弭。將法治作為懸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不僅對違法者,也要對執法者。

在這個涉及到出行安全的公共事件中,大家感同身受。小夥伴們每句話每一條留言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水滴,但彙聚起來就成了一片大海,大到讓任何人不得不關注的地步。

讓奧凱電纜負責人“落水”的,就是這樣的輿論。在這片汪洋中起起伏伏,他卻抓不到一根救命稻草,不知道下一刻的巨浪從哪個方向拍過來,怎能不害怕?這次事件的發展過程中,輿論的作用再一次被凸顯出來,“雙刃劍”一側的鋒芒打中了“七寸”要害。

回顧整個事件,西安市對地鐵電纜事件的處理和應對速度,有點意思。

速度的背後,是態度:整起事件,起於懈怠,將終於責任。在3月20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西安市紀委表示,聯合調查組將徹查奧凱電纜公司參與西安地鐵建設的所有項目,有無合謀參與、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違規問題,還原事件真相。

奧凱電纜的負責人肯定沒有想到,多年混跡商場一朝事發,不僅自救無望,連“求救”也變得不可能,此情此景內心崩潰膝頭一軟跪了下去,倒也符合常理。

無論怎樣,地鐵電纜事件都勢必會降低我們對西安的“印象分”。尚屬於“加分”內容的,是西安市政府直面問題、承擔責任,不拖延不回避的態度。

“第一時間”這個詞,因為“無節操”濫用逐漸受到質疑。但對西安市政府在輿情應對中的做法,“第一時間”這個稱呼當之無愧。在公信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失溫時,西安市政府用歡迎監督的負責態度,凝聚起了全社會聚焦問題解決的理性。

我們的行動,讓他害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奧凱的今天也不是一天形成。中國對大型工程建設,從招標採購到施工驗收,都有明確而嚴格的法律規定,違法者不會不知道違法的後果,只不過在監管缺位元的情況下,奧凱把僥倖當成了常態。

法律法規沒有變,國家堅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決心沒有變,而奧凱負責人膽戰心驚“給跪”的,不過是常態的回歸:整起事件,起於不法,必將終於法治。

隨著奧凱公司8名責任人被公安機關控制,西安地鐵事件拉開了追責的司法帷幕。涉事者依法一一迎來其結局,可謂咎由自取。但對於廣大公眾來說,當被激怒的正義感平復,每個人最關心還是如何防止類似的風險再次上演。畢竟,我們不能指望每起類似事件中,都依靠輿論突破不法與怠職的封鎖——如何才能讓“奧凱”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恐懼的顫慄?

其實讓違法者害怕的,無論是聲音、速度還是行動,歸結起來就是兩個字——

有了法治,我們才能彙聚起更多正義良知的聲音,才能丟掉無謂的包袱毫無顧慮地提速前行,才能把高高舉起的板子結結實實落到違法者的屁股上。

所以,事件的最大教訓,是對堅守法治的告誡: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監督,法律挺立,風險自弭。將法治作為懸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不僅對違法者,也要對執法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