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有 2400 萬人認真在生活

常有人說:外地人去北京, 呆了很久還是覺得自己是外地人, 任何人來上海, 呆了兩年都覺得自己是上海人。

在這座中國最具魔幻色彩的都市里,

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 不管是什麼原因留在上海, 多數人都很真實活著。

在北京的人, 我不知他們到底是不是假裝在生活, 我能確定, 在上海, 我們都認真活著呢。

上海只認錢不認人?

那篇刷屏的文章說北京沒有人情味, 可若提起上海,

人們第一反應才都是繁華、冰冷、沒人味。

好似泛著金屬光澤的巨大城市裝著兩千萬上了發條的機器人, 有序運轉著。

想在上海活下去, 的確不輕鬆, 翻開知乎, 映入眼簾一道題「上海 30 歲月入 3 萬, 為什麼還是焦慮?」

再翻翻答案, 大家都對題主冷嘲熱諷:賺那麼多還焦慮, 秀什麼優越感?

無論是提問還是回答, 都把人拉向一個焦點:上海是不是真如《小時代》、《歡樂頌》裡所寫, 是座全民拜金的城市?

你們都一百多斤的人了, 暢銷書和電視劇裡的話你還信?真想翻白眼。

與其說上海是只認錢不認人的城市, 倒不如說這是一座篩選人的城市。

你有實力留下來, 你便能感受到這裡的人味, 會比你想像得還精彩, 你沒實力留下來, 抱歉,

的確沒人會喜歡和失敗者長期來往, 這很殘酷。

我倒是一直很喜歡上海這種「按規矩辦事」的氛圍, 我問過很多人, 不僅是我老家, 在中國絕大數二三線城市尤其是縣城, 越所謂「有人情味」的地方, 辦事越不公平。

在上海, 如果某個人在某個環節做錯什麼, 我們都可以撥通投訴電話, 很快, 就會有相應懲罰措施開啟, 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大多數人都有平等權利。

在越小的地方, 那些手握一丁點兒權力的人就越得瑟, 遇到非熟人, 各種擺臉色, 明明五分鐘能辦好的事, 非要給你拖拖拖, 換上熟人來, 馬上「走關係」給你解決。

如果人情味是這種東西, 我寧可要冰冷一點的人際關係, 至少公平, 至少不會被噁心。

初來上海時, 我也常在堅持不下去時,

去 ifc、恒隆廣場、新天地等地方逛一逛, 看看門店上金燦燦的 logo , 我就會更有動力支撐下去。

身邊人也是如此, 每個人都在很努力地學習, 吸取新的東西和內容, 在咖啡廳中,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因資本狂熱讓大家說話都很誇張, 但是, 總比起社區門外兩大爺下象棋時聊國際局勢和家長里短靠譜得多。

再說了, 「只認錢不認人」這帽子不該只扣在上海頭上吧?

小地方因為錢的事, 親戚們撕破臉皮老死不相往來的案例還少嗎?

上海本地人很排外?

關於上海, 有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上海人是不是很排外?」

這和「上海男人很小氣」一樣, 成為沒在上海居住過的人的共識和偏見。

有個上海女孩去北京呆了幾年, 我問她什麼感受, 她認真看著我說, 「我認為我獲得北京人的最高評價是, 你挺不像上海女孩的。 」

啼笑皆非。

本處在鄙視鏈頂端的上海人怎麼一不小心就成了在鄙視鏈中最受傷害的群體?

在上海兩年, 我接觸到不少同齡上海人, 我不知上一代上海人究竟怎樣, 但我接觸到上海年輕人, 都很不錯。

第一份工作中,同事熱熱上海人,復旦金融系畢業,畢業沒幾年後做運維,朋友評價都是:貼心、大方、雙商高、樂於助人,除了大家愛吐槽他總是神叨叨外,沒人說過他不好。

熱熱酒量不太好,卻在我離職那晚聚會時,毫不猶豫幹下一整杯純黑方,以示祝福,去年買了十本我的新書,拎著重重的書,約我到日料店,讓我簽名,說買書和請客都得他來。

第二份工作的 CTO 馬哥也是上海人,典型理工男,做過幾款不錯的互聯網產品,很 nice,記得我出書那會,他晃悠到我旁邊,說「哎呀哎呀出書了,好厲害」,完全沒有領導架子。

他管理的近十個程式師,也很少加班,得益於他將工作分配得非常合理,在我寫技術文章時,問一些很小白的技術問題時,他絲毫沒有不耐煩,一一耐心解答。

說上海男人小氣、娘炮的,可以收收偏見了。

我認識一個上海姑娘叫 yy,也在第一份工作認識,從英國讀碩士回來,是設計師,是有點汙也很萌的女生。

我跟她打了個賭:若我 30 歲前結婚,我輸她 10 瓶酒,若我 30 歲後結婚,她輸給我。我很認真說:我一定會贏的。她說:別呀別呀,別因這 10 瓶酒耽誤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呐!

平日裡她顯得傻白甜,其實是個很會開導別人感情的姑娘,以致于去年有段時間,我各種討教她感情問題。她有時會裝傻,心裡看得很明白,說話很得體,人緣非常好,幫我做設計圖時,也是二話不說就上陣。

還有個上海姑娘 yuki,是一家線上 fm 的運營,我跟她一起上過課,也一起去聽過音樂節,是個特別萌的妹子,每次誇她時,她都會說:「咳咳,我照片是 P 的,聲音是裝的。」說著說著自己就傻笑起來了,我和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田馥甄的照片犯花癡。

說上海女孩矯情、公主病的,也可以收收偏見了。

認真生活的人,在哪都認真生活

我很喜歡上海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因為後來寫作、創業所帶來的精彩生活,能讓我享受這座城市為我帶來的便利和光環,而是因為:

上海是座非常包容的城市。

在這裡,只要不是做違法、反人類的事情,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即便別人不一定贊同你,但也不會因為你不一樣,而把你歸類為怪物。

在越是不發達的地方,那些才華橫溢的人越是容易被定義為不合群,受到很多曲解和委屈,但是,當這些人來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時,卻能大放異彩。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這是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

在這座城市生存的,不僅僅是活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還有那些苦苦掙扎的人群,也值得我們尊敬。

有天夜裡,我寫稿寫得頭暈,才想起好久沒吃東西,騎著單車找到家燒烤店,買了些燒烤。

已是淩晨兩點了,店裡的三個人都在忙碌著,在等燒烤期間,我問正在切肉的老闆:每月能賺多少錢?

我不能說數字,只能說真的不算多,但比起他們在老家來,賺得是多多了,老闆笑嘻嘻說:這樣家裡老婆和兒子就能過得好點了。

記得有次,保潔阿姨來我家打掃衛生,我與當時的女友正在家裡寫字,保潔阿姨問:你們還是學生嗎?我們笑笑說不是。

阿姨說:真羡慕你們啊,有能力又有錢。

當時聽得心裡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阿姨是為了什麼來到上海,但是我知道有很多年齡很大的人,來到上海,不是為了讓自己生存,而是為了家裡人生活得更好。

他們住群租房,吃最便宜的盒飯,撐起了上海的服務業,他們也是認真生活的人,更是在上海值得尊敬的人群。

的確,這座城市的高房價、高消費讓人感到巨大壓力,可也別忘了,這同樣也是一座能讓你獲得巨大可能性的城市。

至少,我自己這兩年的親身經歷讓我確信了這一點,除了上海和北京,我不相信還有別的城市能讓我放手一搏做我想做的事情還能收穫成績。

的確,這座城市仍然存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存在各式各樣的灰色地帶,太多不能言說的東西扭曲了人的三觀,毀掉了他們的生活,但是,這終歸只是少數人。

也許冰冷,也許煎熬。

也許痛苦,也許迷茫。

也許拜金,也許混亂。

但認真生活的人,在哪裡都會認真生活,那麼多也許,也許真的只是「也許」罷了。

別管那些逃離上海的人,別管他們究竟是想盡辦法搞到綠卡跑到國外,還是退回三線城市享受安逸生活,如果你想留下,你就是這 2400 萬人中認真生活的一員。

事實上,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都擁有多數人真實的夢想和努力,還有值得的生活。

都很不錯。

第一份工作中,同事熱熱上海人,復旦金融系畢業,畢業沒幾年後做運維,朋友評價都是:貼心、大方、雙商高、樂於助人,除了大家愛吐槽他總是神叨叨外,沒人說過他不好。

熱熱酒量不太好,卻在我離職那晚聚會時,毫不猶豫幹下一整杯純黑方,以示祝福,去年買了十本我的新書,拎著重重的書,約我到日料店,讓我簽名,說買書和請客都得他來。

第二份工作的 CTO 馬哥也是上海人,典型理工男,做過幾款不錯的互聯網產品,很 nice,記得我出書那會,他晃悠到我旁邊,說「哎呀哎呀出書了,好厲害」,完全沒有領導架子。

他管理的近十個程式師,也很少加班,得益於他將工作分配得非常合理,在我寫技術文章時,問一些很小白的技術問題時,他絲毫沒有不耐煩,一一耐心解答。

說上海男人小氣、娘炮的,可以收收偏見了。

我認識一個上海姑娘叫 yy,也在第一份工作認識,從英國讀碩士回來,是設計師,是有點汙也很萌的女生。

我跟她打了個賭:若我 30 歲前結婚,我輸她 10 瓶酒,若我 30 歲後結婚,她輸給我。我很認真說:我一定會贏的。她說:別呀別呀,別因這 10 瓶酒耽誤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呐!

平日裡她顯得傻白甜,其實是個很會開導別人感情的姑娘,以致于去年有段時間,我各種討教她感情問題。她有時會裝傻,心裡看得很明白,說話很得體,人緣非常好,幫我做設計圖時,也是二話不說就上陣。

還有個上海姑娘 yuki,是一家線上 fm 的運營,我跟她一起上過課,也一起去聽過音樂節,是個特別萌的妹子,每次誇她時,她都會說:「咳咳,我照片是 P 的,聲音是裝的。」說著說著自己就傻笑起來了,我和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看田馥甄的照片犯花癡。

說上海女孩矯情、公主病的,也可以收收偏見了。

認真生活的人,在哪都認真生活

我很喜歡上海這座城市,不僅僅是因為後來寫作、創業所帶來的精彩生活,能讓我享受這座城市為我帶來的便利和光環,而是因為:

上海是座非常包容的城市。

在這裡,只要不是做違法、反人類的事情,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即便別人不一定贊同你,但也不會因為你不一樣,而把你歸類為怪物。

在越是不發達的地方,那些才華橫溢的人越是容易被定義為不合群,受到很多曲解和委屈,但是,當這些人來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時,卻能大放異彩。

求同存異,和而不同,這是上海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

在這座城市生存的,不僅僅是活在金字塔頂端的人,還有那些苦苦掙扎的人群,也值得我們尊敬。

有天夜裡,我寫稿寫得頭暈,才想起好久沒吃東西,騎著單車找到家燒烤店,買了些燒烤。

已是淩晨兩點了,店裡的三個人都在忙碌著,在等燒烤期間,我問正在切肉的老闆:每月能賺多少錢?

我不能說數字,只能說真的不算多,但比起他們在老家來,賺得是多多了,老闆笑嘻嘻說:這樣家裡老婆和兒子就能過得好點了。

記得有次,保潔阿姨來我家打掃衛生,我與當時的女友正在家裡寫字,保潔阿姨問:你們還是學生嗎?我們笑笑說不是。

阿姨說:真羡慕你們啊,有能力又有錢。

當時聽得心裡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阿姨是為了什麼來到上海,但是我知道有很多年齡很大的人,來到上海,不是為了讓自己生存,而是為了家裡人生活得更好。

他們住群租房,吃最便宜的盒飯,撐起了上海的服務業,他們也是認真生活的人,更是在上海值得尊敬的人群。

的確,這座城市的高房價、高消費讓人感到巨大壓力,可也別忘了,這同樣也是一座能讓你獲得巨大可能性的城市。

至少,我自己這兩年的親身經歷讓我確信了這一點,除了上海和北京,我不相信還有別的城市能讓我放手一搏做我想做的事情還能收穫成績。

的確,這座城市仍然存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存在各式各樣的灰色地帶,太多不能言說的東西扭曲了人的三觀,毀掉了他們的生活,但是,這終歸只是少數人。

也許冰冷,也許煎熬。

也許痛苦,也許迷茫。

也許拜金,也許混亂。

但認真生活的人,在哪裡都會認真生活,那麼多也許,也許真的只是「也許」罷了。

別管那些逃離上海的人,別管他們究竟是想盡辦法搞到綠卡跑到國外,還是退回三線城市享受安逸生活,如果你想留下,你就是這 2400 萬人中認真生活的一員。

事實上,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都擁有多數人真實的夢想和努力,還有值得的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