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成都248年鐘家大瓦房申報歷史建築保護單位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陳昊)7月26日, 記者從成都龍泉驛區獲悉, 在謝家大院、巫氏大夫第等成功申報進入成都市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後, 龍泉驛區柏合鎮已有248年歷史的客家民居——鐘家大瓦房, 開始啟動申報。

鐘家大瓦房地處柏合鎮二河村, 每年清明節, 鐘氏族人舉行祭祖活動的壯觀場面都會吸引眾多媒體和攝影愛好者的目光。 出於安全考慮, 居住在此的鐘家族人幾年前已搬離出老宅, 在外建起了新居。 鐘家大瓦房置身於一個院壩之中, 坐北朝南, 東西長數十米, 有七道大門, 白色的土坯牆, 黑色小瓦。

與周圍樓房相比, 鐘家大瓦房陳舊古樸, 數百年的滄桑已使得它容顏不再。

鐘家大瓦房歷經200多年風風雨雨, 石灰牆已經泛黃、泛黑, 一層層剝落下來, 露出了黃土磚, 牆角雜亂地堆積著柴草, 院子裡雜草叢生, 連屋頂上的黛色小瓦都微微泛出陳舊的黃色。 雖然早已無人居住, 但遠遠望去, 這座瓦房的外觀依然十分壯觀。

在祠堂大門入口的左邊掛了一塊黑漆的牌匾, 上面大概記載了鐘家大瓦房的歷史:鐘氏家族是移民成都的第一戶客家人,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移居龍泉柏合鎮。 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興建了鐘家大瓦房, 為鐘家始祖“榮昌公”始建。 得6子後, 在祖堂兩側擴建。 而後, 代代繁衍, 形成了由7個建築單元、7道大門、100餘扇小門、22個天井和1個屋前大院壩構成的大瓦房建築群。

如今昔日的輝煌早已蕩然無存, 只有保存稍微完好的祠堂那些屋頂的青瓦能依稀顯現昔日的模樣。

據悉, 鐘家大瓦房是成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建築, 2001年被列為成都市文物古建築重點保護單位, 四川省授予“客家保護民居”。 (龍泉驛區委宣傳部供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