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03-24 桂林日報 小字

全區"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基礎便民工作現場會在興安舉行 2017-03-24 桂林日報 小字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克(前排右二)、自治區副主席張秀隆(前排右一)在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市長周家斌等陪同下,來到興安縣嚴關鎮馬頭山村考察“三改”工作建設情況。

記者唐侃 攝

3月23日,全區“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基礎便民工作現場會在興安縣舉行。 會議全面貫徹落實全區“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電視動員大會精神,總結交流宜居鄉村基礎便民專項活動特別是農村“改廁、改廚、改圈”試點工作經驗,研究部署鄉村建設下一步工作。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克、自治區副主席張秀隆出席會議並講話。 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出席會議,市長周家斌在會上致辭。

李克在講話中對桂林市“美麗廣西”鄉村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他希望各地各部門在“宜居鄉村”階段要注重“抓領導、抓重點、抓落實”。 各級領導幹部要進一步提高對“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強化責任,凝聚共識;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老百姓關心關切的實際問題;要集中精力抓落實,把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到千家萬戶,讓基層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相比鄉村建設活動前兩個階段,宜居鄉村建設同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更加密切,要求也更高,各地要切實在強化政府引導、拓寬資金投入管道、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提升服務水準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出符合本地實際,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建設新路子。

張秀隆在講話中說,基礎便民專項活動的重點在於農村“改廁、改廚、改圈”,我們要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以此為突破口,通過大力推進“三改六提三增”工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穩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準。

要突出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村施政策,不能搞“一刀切”;突出品質優先,強化指導,保證安全;突出農民主體,獎補引導,量力而行;突出社會參與,群策群力,共同推動;突出學習借鑒,形成規模,大力推廣;突出服務脫貧,環境整治,綠色發展。 力爭到2018年年底,完成200萬戶農村廁所改造,農村清潔廚房普及率達60%以上,完成10萬戶農村畜圈改造。

周家斌在致辭中介紹了桂林市開展“美麗廣西·宜居鄉村”建設的主要經驗。 他說,去年自治區全面宜居鄉村建設以來,我市以改廁該廚改圈“三改”為切入點,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完成了5個縣(區)的22個試點村屯共2516戶改廁改廚試點和一批改圈試點,帶動3萬戶農戶完成“三改”,促進了農村生產更加發展、生活更加富裕、生態更加良好。

在這個過程中,桂林市統籌規劃佈局,突出“精品線路,集中連片”;創新改造模式,突出“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改進推進方式,突出“示範帶動,先易後難”;拓寬投入管道,突出“多方支持、項目整合”;整合工作力量,突出“政府主導、群眾主體”。

會上,桂林市興安縣、臨桂區和百色市田陽縣分別作經驗介紹。 會前,與會代表先後到興安縣溶江鎮蓮塘村和嚴關鎮江西坪村、馬頭山村進行實地考察,稱讚該縣通過“三改”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的大改善和鄉風文明的大改變,為“宜居鄉村”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自治區相關廳局領導,桂林市領導王建毅、趙仲華、謝靈忠參加上述活動。 24日,自治區還在興安舉辦“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培訓班。 (記者趙忠洪 通訊員鄧桂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